荐文||1117.陈 沛《刀 王》(2025.1.22)
刀 王
陈 沛
赵四乃枣城一剃头匠,十二岁学剃头,三十岁成名。
其时,城外南山寺,庙小人稀,香火冷落,一日忽有数十条汉子奔来出家,仓促间,寺内剃发僧难以应付,到城里另请。剃度之日,庙前空地,数十条汉子端坐凳上,方阵一般,五位城里请来的剃头匠手起刀落。
三五炷香间,数十浓发蓬松头颅,已成光秃葫芦,油光锃亮。其中一剃头匠,①双手各执一刀,左右开弓,前推后拉,左撩右拨,脚下凌波步,手中翻云刀。他剃法奇异,手下头颅一字排开,他双刀上下翻飞一路剃去,人过处,须发飘飞,至尽头时,凳上一溜汉子已是半边脑袋光秃,待他人折回,这一溜脑袋已再无半丝黑发。数十汉子所剃仅有十之三四,其余皆他一人所剃。围观者无不拍手称绝。
此剃头匠正是赵四。赵四自此成名,人称“枣城第一刀”。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这一日,忽闻日本鬼子将到,枣城人心惶惶,扶老携幼争相逃离者众。儿子收拾包裹,拖着妻儿,要带老父亲一起逃命,赵四不从。儿子正两难间,赵四一脚踏去,口中只催“快走”,儿子携妻小含泪逃去。
土生土长,人也老了,谁还愿背井离乡。赵四黯然,跟往常一样,不紧不慢给客户剃头去。鬼子恶行惨绝人寰,人人闻之心骇。枣城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鬼子终于还是杀进来了,如狼似虎。城内一天到晚响起稀稀拉拉的枪声,有时火光冲天,有时浓烟滚滚,不时看见用板车拉着成堆的尸体往城外运。
鬼子没有人性,鬼子也要剃头,城里好多个剃头匠都被鬼子打了,赵四的一条腿也被打断了。城里街道冷清,行人越来越少,断胳膊少腿的,倒是越来越多。来剃头的,就更少了。板车拉着尸体往城外运,更频繁了。赵四瘸着腿,缩在门口,脸无比阴沉。
听说,这里成了主战场,远方的炮声轰隆隆响,不分早晚。大批大批鬼子把炮弹从城外拉进来,又一车车拉出去。一队队鬼子,在街上穿来跑去,靴子踏步声比炮声还震,吵得人心碎。
后来,再有鬼子来剃头,赵四便努力端正身子,堆起笑脸,点头、哈腰,奴颜婢膝,一副奴才状。鬼子对赵四越来越满意,来剃头的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剃完头,他们会竖起拇指,口里一句乱七八糟的鸟语:“良民,大大的。”赵四点头、哈腰,越发恭顺。鬼子剃头,自然是不付钱的。
城里的剃头匠都骂赵四汉奸,城里的百姓也骂,很多还加一个“狗”字,吐一口唾沫,不共戴天。骂声像飞刀,像炸弹,密集地飞向赵四的剃头铺,但鬼子跟前的赵四,笑容越发灿烂。
有一天赵四收到了一颗子弹,纸上写着一行字:“再给鬼子剃头,取汝狗命!”落款是中华锄奸队。赵四将子弹和纸条交给来剃头的鬼子少尉,鬼子少尉又朝他竖起拇指,口里说一句:“良民,大大的。”
据说,枣城内原是有一支抗日队伍的,没有人见过,现在更是销声匿迹了。鬼子在赵四剃头铺周围布下伏兵,久不见动静,撤了。来剃头的也越来越多了,全是鬼子,赵四忙不过来,又使起了绝活。②鬼子一溜坐开,他双手执刀,左右开弓,脚下凌波步,手中翻云刀。鬼子无不咋舌。
赵四成了鬼子的御用剃头匠,他不时被带去军营,为一些军官剃头。鬼子给赵四了派了护卫,还发他工资。赵四恭顺、奴才般地替鬼子剃头的照片,上了鬼子报纸的头条。他也成了“日中亲善”的典型。赵四成了地地道道的汉奸。逃难到千里之外的枣城乡亲,有看见报纸的,咬碎满嘴牙。赵四的儿子羞愧难当。带着妻小钻进了荒山野岭。
一日,赵四被带到鬼子军营总部,给重要人物剃头,说要开庆祝会。这里赵四来过多次,戒备森严,当天警卫空前,却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
要剃头的是一位鬼子少将,赵四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他此前只给这里的最高长官大有大佐剃过头。鬼子少将精壮、威风凛凛,目空一切,端坐在椅子上。旁边还一溜坐着两位大佐、三位中佐、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赵四被告知,太君想领教他的绝活,他得跪着剃。
赵四身材短小。跪着剃头,手够不着,警卫在一溜长官面前摆开三条长凳,赵四跪在长凳上。赵四点头、哈腰,满脸堆笑,一如往常。③他以腿代脚,双手执刀,左右开弓,前推后拉,左撩右拨。腿下凌波步,手中翻云刀!现场鬼子还刻意安排了记者拍照,闪光灯闪过不停,围观的鬼子喝彩声阵阵。
忽然。赵四自长凳上飘然跃下,巍巍地立在地面,他挺直的样子,看不到一点点腿瘸的痕迹。赵四白鹤亮翅,双手收刀,脸上现出从没有过的自豪与庄严。赵四仰天大笑。鬼子惊诧间看见,端坐椅子上剃头的六位太君脑袋齐刷刷后仰,颈中鲜血如箭喷射。
围观的鬼子怪叫着冲过来,刺刀将赵四扎成了马蜂窝。
赵四被吊在了城门外,身上满是刀眼。
枣城百姓看见,心底下热血喷涌,直道:刀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倒叙,展示了“赵四练成神奇剃头刀功——痛恨日寇野蛮入侵——不惜自毁声名谄媚麻痹鬼子——痛杀日本军官壮烈牺牲”的曲折情节。
B.小说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开头以城里另外几位剃头匠剃发人数之少衬托赵四手艺之精,以鬼子的夸赞、信任和赏识等,衬托赵四心思缜密。
C.文中画横线处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前者表现赵四对日寇的仇恨、无奈和复仇心理,后者展现了赵四痛杀日酋后的无畏、畅快与自矜。
D.本文是一篇浪漫主义风格浓郁的微型小说,运用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情节奇幻的故事,刻画了与众不同的形象,昭示了抗战必胜的主题。
7.关于小说以“刀王”作为标题的用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刀王”是一个带有悬念的标题,以此为题,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引发遐思。
B.“刀王”是一个充满敬意的标题,以此为题,暗示了对主人公精妙绝伦手艺的礼赞。
C.“刀王”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标题,以此为题,赞美了主人公痛杀敌酋的勇气与智慧。
D.“刀王”是一个概括事件的标题,以此为题,概括了主要故事情节,彰显小说主题。
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三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9.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个小节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6分)
6.B (A项,“小说采用了倒叙”的说法不够准确,小说以赵四的活动为中心,围绕其“刀王”的身份,以时间为顺序,采用顺叙而非倒叙来叙事。C项,从小说内容来看,“自矜”错误,应是“自豪”或“骄傲”,这样才能准确表达赵四在成功复仇后的内心感受。D项,“浪漫主义风格浓郁的微型小说”判断有误,虽然这篇微型小说“运用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情节奇幻的故事,刻画了与众不同的形象”,但其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7.D(分析作者为小说取名的用意.换言之就是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笼统地讲,小说的标题有如下作用:(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就本篇而言,标题“刀王”并不是一个概括了中心事件的标题,也并没有突出主要的故事情节。)
8.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描写了赵四理发时的神奇场景,但作用不同:第一处,交代赵四成名的原因,引发下文赵四炫技麻痹鬼子等情节;第二处,展示赵四高超的手艺,为后文赵四接近并痛杀日酋作铺垫;第三处,呈现赵四杀敌的艺术,丰富了赵四的英雄形象,巧妙点题。(总说,1分;分陈,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
9.示例一:不同意。理由如下:①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最后三节是小说故事情节的结局,交代了“刀王”的人生结局,删去后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②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最后三节凸显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性、赵四作为抗日义士牺牲的壮烈、枣城百姓对赵四的赞佩;③从主题揭示角度看,最后三节表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正义性、群众性,昭示了赵四不屈意志和斗争智慧,点了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同意。理由如下:①从结构安排角度看,如果删去最后三节,“刀王”的故事是相对完整的,还给情节留了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丰富空间;②从人物刻画角度看,小说重点刻画了“刀王”的形象,对日寇的凶残、群众的觉悟也有描述,删去后无损形象的完整性;③从主题揭示角度看,小说已充分展示了“刀王”的精湛技艺、斗争智慧和不屈意志,删去最后三节不影响主旨的深刻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