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1113.于连亭《牛啊,牛》(2025.1.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牛啊,牛
于连亭
①黄牛不泡澡,不滚泥巴,不渴是不到水边去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我听了直皱眉。不洗澡的黄牛脏,有臊味,骑在它们背上能沾一屁股毛。但黄牛好养活,只要有干草吃,它们就能乖乖待在牛圈里。主人把它们放出来,它们也只安静地啃草,很少惹事。相比之下,青牛要比黄牛多事。它们爱到池塘泡澡滚泥巴。早上,青牛一出牛圈,要到水泡里没一会儿,洗干净了才慢悠悠地去亲吻草地。到了傍晚,它们要在泥巴里磨蹭半晌,让浑身都裹满泥巴,才甘心回栏。青牛不仅爱洗澡,还怕热。农忙时节,一歇工,舅舅立马着急地给牛寻一处有树荫的塘子。若不这般用心服料,它们就会大喘粗气,舌头从嘴巴里掉出来,甚至因此丢掉性命,农民就会在关键时期丧失劳力。
②外婆家喜欢养青牛,我爸則喜欢养黄牛,青牛黄牛都曾是我的好朋友。我在陇村河滩上,经常踩着青牛又长又弯的角爬到牛背上去。我在牛背上唱歌,吹口哨,啵树叶,向黔江发出呼喊。天地辽阔,山高水长。a那时,时间不是时针分针,不是工作日程表,而是日升月落,花谢花开。江水汤汤,无穷无尽,宛如我对事物的幻想。一只蟋蟀挖个洞,其复杂不亚于颐和园,其精美不输给金字塔。风是快乐的,它摇落草木上的水珠,就像擦去新生儿的泪水。我骑在牛背上,将生命的秘辛尽收眼底,如同坐拥繁盛的国王。和黄牛相处,人也是谦卑的。它兴奋地叫一声,山谷传来深沉的回响,鸟群也为之翻飞欢唱。我知道,在刚才的一呼一应中,大自然的讯息已被悄悄传递,那些接收到指令的生命正在蓬勃生长。
③没有比牛更疼惜草木的生灵了。它们温厚的嘴唇触碰草叶时,就像母亲给孩子理发,动作轻柔,生怕弄疼孩子。它们的吃相文静,只小心地捋下草尖,卷进嘴里,留待夜里慢慢反刍,从来没有一头牛为吃草而伤根动土。被牛梳理过的大地不会荒芜,用不了几天就变得更加繁茂。长大后,我见过人为开发楼盘砍光山头,见过人为争地而竭尽湖水,贪念过处,沧海桑田全都改变形貌。比起庞大的身躯,牛的四条腿堪称瘦小。然而就是这负载千斤的腿脚,也从不舍得伤害草木。它安稳地踏着步,走过大路、草地、肥田,一些种子落在它的蹄印中,生根发芽,成材成林。
④b大地上,农人和牛在劳作,季节在庄稼的颜色中更替,青了,黄了,又青了,又黄了……此外,天地似乎再无变化。天地间的人和半高却在移庄稼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老了。劳务的繁忙,使农民和牛都没有心力思考,没有时间伤怀,他们坦然接受随时间到来的一切,包括死亡。而田地间的死亡,往往意味着价值的耗尽。那年秋天,父亲突然把家里的黄牛牵到集市,那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一头牛,能拉动装满谷子的牛车,能一天耕三四亩田。它来我家十几年了,父亲出外打工的日子,它帮母亲犁地拉车。没有它,母亲是无法一人照料田地的。而它最后的路,只有父亲知情。c我以为牛老了以后,与之朝夕相处的人会为之落泪,但实际上农人无暇顾及。一个农民,一生少不了要送走几头牛。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牛老了,牙口不好了,再拖下去就吃得少了,干不动了。农人眼瞅着,估算着,拖延着,又担忧着,于是等不了牛在少食中变瘦,咬咬牙就把牛卖给了屠宰场。农人需要这笔钱再买一头小牛,把它养壮,教会它驾车拉犁,直到它在日出日落中走到生命的尽头。
⑤d如果你认为杀牛是一种残忍,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大地的逻辑,不懂得劳作的逻辑。大地是不会浪费的,而劳作是讲收成的。当这个逻辑被破坏时,必有生命为之终结,才能有生命因此而存续。这正确得让人不寒而栗。事实上,人已经超出自然很多了,我们造出许多事物来应对衰老,例如药物、技术等,但死亡的威胁一直都在。越是那些卑微的角落,生命的出场和退散越干脆利落,没有半点迟疑和留恋。
⑥牛忍辱负重的一生结束了,它们安静地躺在案板上,锋利的刀将它们解体成可口的肉食。它们不是那在疆场上救过主人的战马,不是九天上俯瞰众生的雄鹰,只是一头重复劳作的耕牛。它们不能强求主人太多,主人也不能付出更多。
⑦近年,农村的耕牛突然变少了。在大地的逻辑中,耕牛是应需而生的。当它们不再被需要时,要么消失,要么转变功能。其实,这种变化早有征兆,父亲卖掉家里的黄牛后,没有买回新的牛犊,而是买回了一辆三轮车。父亲驾着它拉米,拉木头,拉石沙,无视空荡荡的牛圈在渴盼新的住户。牛耕过的土地,要么被拖拉机占据,要么荒芜。牛被时代和机械解放了,人也跟着被解放出田地。在巨变之中,反应灵敏的生命能很快找到新的位置,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丢下长草的田地跑到城里。像牛这么笨的牲畜,只能等待命运来安排。后来,养牛场出现了,成群的牛圈养在里面,不用干活,只负责吃饭、睡觉、长膘。它们快乐吗 这个问题只有牛知道。它们没有机会变老,它们在壮年时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道肉食,到死都见不到一株庄稼生长的模样。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叙述“黄牛好养活,只要有干草吃”与“相比之下,青牛要比黄牛多事”,表明“我”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喜欢黄牛。
B. 文章第二段的自然景物,描写了牛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后文圈养在牛场的牛“到死都见不到一株庄稼生长的模样”形成呼应。
C. 文章第五段作者使用第二人称“你”,易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真实可信,引导读者突破常规去思考牛的生命终结的价值。
D. 文章中的“我”始终以客观叙述者的身份来看待牛的命运变化,当牛不再被需要时,它们要么消失,要么变成餐桌上的一道道肉食。
7.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子a写“我”现在回忆与黄牛相处的过程,那时的“我”体验到了慢节奏的生活,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生命的蓬勃。
B. 句子b写庄稼在四季中除了“青了,黄了,又青了,又黄了……”,似乎再无变化,以此衬托田地间人和牛逐渐老去的事实。
C. 句子c写在牛老了这件事上,“我”的认知与牛的现实境遇并不相同,一旦牛失去劳动价值,农人便毫不留情地将它送到屠宰场。
D. 句子d中两个“逻辑”的含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规律。耕牛是应需而生的,当它们不能劳作;失去价值,便破坏了“逻辑”。
8. 文本第三段作者说“没有比牛更疼惜草木的生灵了”,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 文本标题为“牛啊,牛”,请结合牛的命运变化,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
6. B
7. C
8. 【答案】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牛怜惜草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牛敬畏自然的赞美。
②将牛疼借草木的行为与下文中人类为开发楼盘、争地而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对比,批判人类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9. 【答案】①牛是劳动的工具,是与农人并肩劳作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牛脚踏实地、温厚肯干的品质的赞美。
②牛在失去农耕作用后,被送往屠宰场,结束了它忍辱负重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牛生命结束的悲悯和无奈。
③牛被现代机械取代,由役用变成了肉用,表达了作者对牛只能圈养的哀叹,对农耕文明可能随之消失的一种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