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证口干多年,意外夜尿频缓解了

文摘   2024-06-13 18:33   广东  

中医门诊久了,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昨日分享一个失眠痛经意外好了,跟这个病人有关的,孩子家长介绍朋友来看干燥证。

反复口干多年,夜间小便频,问我能不能治。

我觉得应该可以,然后当事人来就诊了。

朱女士 56岁 1周前经朋友介绍来看干燥证。

这个病证困扰她2年多了,反复口干夜间明显,西医诊断为干燥证

另外,同时夜间小便非常多,平时怕热,无盗汗。慢性胃病,幽门螺杆菌阳虚。舌苔白厚腻

平时血糖无问题。也反复看了很多西医,中医,但问题得不到解决。

根据患者病在,这是典型消渴证。

口渴,小便频,也像水气病。

金匮要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

根据症状,基本可以确定是这个方子,具体还得排除一下。

没有怕冷,反而怕热,基本可以确定是热证,

脉右侧数偏滑,左沉细数,无力。虚实夹杂,有热也有阴虚,但夜间无盗汗。

排除肾气丸,瓜蒌瞿麦丸。就锁定这个方子。处方如下:


开了1周。服用到第三包时候自觉效果很明显,口干缓解,夜间小便频一下子减少了。继续服完厚复诊

昨日复诊,一个明显改变,舌红减退,苔厚减少。

我的方子用了几个小方子。白虎加人参汤,百合地黄汤,猪苓汤两味药,加增液汤。

干燥症是非常难治一个病在,主要表现就是全身各种干,喝水怎么喝都没用。中医说是津液不足,大白话理解就是细胞里的水少了。

身体里的水少了,我们得想办法补水,这是第一反应。

当然,也得想想为什么会少,原因在哪?

有些人是发烧,少干了,这就有了伤寒论中的阳明病,里热很盛,津液亏虚。

也有一些人整体阴液不足,阴虚内热状态,

还有一部分人是水液代谢出了问题,往往跟脾肾有关。就是你喝水进去,身体没法代谢吸收,然后就排掉了。

这种状态细分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废水太多,代谢不出去,相当于细胞外很多水,中医称之为痰湿水饮这类,严重的会浮肿。另一方面细胞内还缺水,又刺激反射引起口渴。

有的人不停喝水,喝到吐了,但身体还是缺水。

了解了这几种人体缺水状态,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个病人是属于偏阴虚口渴。

身体里缺水且有一点内热,所以怕热,不怕冷。

这种好办,只要脾胃功能还可以,只需要补水就可以了,顺便灭一灭多出来的火热。

增液汤加百合地黄汤,给身体补水滋阴

玄参,沙参,知母 地黄 百合,把身体缺的水补起来。

这个津液不足,为什么直接喝水不好使呢?因为喝的水进不去身体养不了身体,好比女生敷面膜一样,为什么不自己把脸泡水里呢?

这时候就得靠滋阴得药

一味的补水也得小心身体代谢不了。所以我加人参补脾气

加猪苓,泽泻改善水液代谢,让废水去掉,把空间留给津液。

这些解释方便大家理解,方便小白理解中医用药。

真正临床其实很快,几秒钟,方药就出来了,很多时候是第一反应,临床发挥。

这个药喝下去,脾胃还好,没有腹泻拉肚子,很多人吃了这么些凉的药,脾胃会受不了,闹肚子。

这位患者吃了还好,就是大便次数多了一些。

在广东地区,人们脾胃都和弱,稍微寒冷一点就受不了,容易闹肚子,这个是在用中药时经常考虑的问题。

脾胃不好顺带一起调,而不是顾此失彼。为了治其他的问题把脾胃搞坏了。

当然,人体总是很复杂的,我们按理论原则去用,有的人未必就如我们期待那样的反应。缺水,不是一味补水就能行的,这位患者刚好能把这些药吃进去罢了。

今天复诊,还有一位干燥证的患者,是61岁老人,反复口干,她的方子我只是用了熟地黄10g。方药用的是更加平和的药,今日复诊,口干症状缓解,胃肠没有明显不适。

中医看病其实挺主观的,全看医生学术背景和个人经验。

一些患者来看病的时候总喜欢问为什么用这个方,为什么用这个药。为什么不这样开,为什么不那样用?

特别是自学中医的朋友,自己身体问题很多,也在学习中医。但就是搞不定自己的问题,甚至毛病越来越多!

我反复跟大家说,如果你觉得你是对的,你可以先吃药,按自己的思路,大胆的实验。如果有效,那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如果没有效果就得反思!

如果没有效果不去反思,反而纠结,为什么医生不按“我‘的思路来。自己搞不定,去看了医生就把自己的问题交给医生来处理。

自己纠结纠结不出什么结果来,毕竟个人掌握的中医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

很多人理解不了,医生不按她的思路来就跟医生吵,我就问你,你图啥?人啊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让医生认同自己是对的!

自己是对的,就应该把自己身上的问题搞定!搞不定,那怎么是对的?

另外,如果你不相信这医生,也不要去看他,浪费你的钱和精力!


我是中医二羊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门诊中医10年,经方,时方,针,灸 怎么有效怎么来

养阳医斋
陪伴帮助自学中医的朋友,以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为纲,以经方、针、灸等传统疗法为武器,学习和应用治病的中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