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走笔 | 我的“采访”手记

企业   2024-10-25 17:38   山东  

编者按


工地走笔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在公司,有很多“草根作家”,他们心怀锦心、文才斐然,他们执手筑路、执笔筑情,以优美、隽永的文字写下在工地的所思所悟。微信公众号开设“工地走笔”专栏,刊发广大职工的行思录,与大家分享。

今天带来的文章是陈亚楠
我的“采访”手记
第三次见到杨尚是在公司后备干部竞聘大会的现场。在自我介绍环节,他语速稍快,面对台下一众评委,脸涨得茄紫。“太紧张,脑子都‘短路’了。”下场后,他发来消息。

去年8月,我随同2023届新员工,从泰安出发,前往位于河北沧州的石港铁路工地,开展为期一天的观摩学习。一路奔波之后,到达工地已是晌午,只见人群中有个穿着蓝工装、个不高、脸黢黑的人快步迎了上来。他就是杨尚,石港项目的总工,也是此次工地观摩的“导游”。

杨尚(左一)为新员工答疑
第二次见他是在公司的年度表彰大会上,他作为“技术管理标兵”上台领奖,略带紧张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两次遇见,都是匆匆一瞥。

今年年底,公司将举办先锋宣讲活动,他的名字赫然在列。为了写好讲稿,我们互加了好友,以一问一答的“云采访”形式,慢慢熟络起来。

工作14年,他有10年时光,都在老家河北修铁路,参与建设的石济高铁、京唐城际都已开通运营,最令人称道的是,他还参与了黄庄公寓隔离点援建和丰沙线铁路抢修。我根据他的工作履历,拟出采访清单,并主动打去电话。那天,他正在赶往设计院的车上,欣然答应了我的采访需求。

正在建设的石港项目
在石济高铁,他用三天两夜的时间,完成了工地“三集中”的地勘设计,破土动工时,更是吃住在工地,不觉苦累,只盼着自己绘制的规划图能够成为现实;京唐城际属于“上车即发车”的节奏,他和同事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管段内全部主体工程,打赢了“保开通”攻坚战;在石港铁路,他担负起全部技术质量工作,面对上跨铁路、高速、河流、管线等十几项危大工程,他以技术保安全,完成了一座座漂亮壮观的大桥。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参与家乡建设十年,我希望他用一句话来诠释其中意义。他沉静片刻,认真说道:“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话闭,我俩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当然,最令人钦佩的,就属两次“星夜驰援”的经历。工地上,大家都是管理人员,但在抢险现场,大家是都抡着锤子、举着电钻的“练家子”。

杨尚在抢险一线
“房子谁不会盖,咱就是学这个的。
“能不着急嘛,火车停了70多个小时。”
……
他的赤子之心、他的大义真情,都化作滔滔文思,凝聚为站得住、立得起的筑路人群像。

这期间,我们又“隔空”对话了很多次。每完成一稿,我都照例发他把关,工地事多,他只能用手机看,随后回复:真好,谢谢!
编辑:董慧慧

中铁十四局集团二公司
威武之师,铁军传承,昔日铁道兵,今日筑路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