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家训乃正风修身之宝典
文/葛国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家规又称家训,从孟母三迁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好的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特别是古人,更是把家训作为族人、家人,为人处世、正风修身之宝典,齐家守业的规范和准则,作为一个家族兴旺发达、延续生存的根本,许多家训一度曾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亡。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即对家庭进行有序治理,重视其规范功能。我曾阅读过《中国历代名人家训精萃》,此书收录了从汉代到清代各个朝代的76篇家训。比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家训,书中家训大部分都通俗易懂,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家训文字,半文半白,更易于理解,为我们打开了窥视古人家训的窗口,也为今人教育子女立身、为人处事、守业提供了借鉴。
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诚伯禽书》。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诚儿子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在儒家传统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周易》的《家人》卦说“正家而天下定矣”,一个人不能治家也就难以治国。家训家规的另一个重点是“修身”,即家训家规不仅提供行为规范重视约束,更强调道德修身、德性养成,把家庭作为道德训练和培养的基本场所,认为有了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道德意识作为基础,就可以推之于社会实践的其他范围。家训家规都是家教的具体形式,家风则不是形诸文字的具体训导,而是一种文化,是在家庭实际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一种风尚。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有赖于家训家规的传承发扬。
在这些家训中,传统家训家规的源起与流变。曾国藩《家训》中警示人们:家亡,一定有嫖和赌;家富,一定有勤和俭;家贫,一定有懒和惰;家安,一定有忍和让;家败,一定有暴和凶;家兴,一定有忍和让;家和,一定有情和爱;宠溺后代,一定后患无穷;家风不正,一定祸患不远;家庭不和,一定有灾殃。
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可称为古代家训中的经典之作。《颜氏家训》共20篇论述,制定家训的宗旨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整齐门内就是齐家治家,提撕子孙就是道德训导。其中包括教子、兄弟、治家、慕贤、名实涉务、省事、止足、养心等。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勉学篇”,该篇中强调“礼为教本”,这就是所有家训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训诫不再是以家庭某个成员为对象,而是以家庭整体为对象,分修身、治家、处世、为学4个部分,被后人称为家训之祖。“礼”在儒家文化中被当作社会伦理的最高规范,“三纲五常”是其核心内容,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品德修养。其中的优秀成分对现今社会伦理建设仍具有重要性。
汉代流行的诫子书,亦可看作家训的形式。如书中最著名的当推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晚年的《诫子书》倡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句子,强调修身养德,为后来的家训家规树立了典范,是教育子女勤学、修身、养德、惜时、勤劳、节俭的,现在还常被人引用和背诵,作为教化育人的经典名言。
家训文本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并不多,至北宋开始大量增加,代表者如司马光的《家范》等。当然也有简约的家训,只用一句话表达,如唐朝人说“以忠贞为仕模,以勤俭为家训”。“礼”在儒家文化中被当作社会伦理的最高规范,“三纲五常”是其核心内容,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品德修养。其中的优秀成分对现今社会伦理建设仍具有重要性。
清代张英的《聪训斋语》写得情深意切,文中的座右铭:“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四纲:“戒嬉戏、慎威仪、谨言语。温经书、精举止、学楷字。谨起居、慎寒暑、节用度。谢酬应、省宴集、寡交游。”现在读来也不乏现实意义和教化作用。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其精华,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家训中所强调的美德,不少都是我们今天所要找回的。家训中所倡导的人格美、精神美和道德自觉性方面的东西,比如,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礼仪廉耻等,不仅是当代人应该继承的,而且是一些家庭失落了的东西。
我国古代的家训文化起源甚早,如《尚书》中的《无逸》就是周公对其侄子成王的告诫之辞。成王当政后,周公恐其贪图享乐、荒废政务,故作此文告诫他不要逸乐。孔子看见经过庭院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学礼乎”,并告诚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世把孔子在庭院中对儿子的教训称为庭训,也可以说是家训。这两个例子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家训的源头。
家规在唐宋时代已经多见,如唐代韩愈说“能守文件资源管理器重视家规,强调“为子孙者尤当善守家规,翼翼以诚身,以保业.进修不曰”我国古代家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并不多,至北宋开始大量增加,代表者如司马光的《家范》等当然也有简约的家训,只用一句话表达,如唐朝人说“以忠贞为仕模,以勤俭为家训”。他们的后代繁衍久长,这些家训的社会影响也十分久远。家训中有许多名言警句,成为人们服膺的治家良策或修身典范,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我国古代刊印的家训家规有上百种,虽然各起于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感受,但主题内容大体相近。古代家训家规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弟、睦宗族、厚邻里、勉读书、崇勤俭、尚廉洁;以家庭伦理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根本,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成德。我国古代家训都强调道德规范,如苏氏家规中的“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这“八必”是通行的道德规范,并不限于家族内部。可见,家训家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官员治家修德的重要资源,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实现大众化、深入社会基层的重要渠道。
上天的治家理念,对今天领导干部管好家庭、管好子女也有现实意义。古代家训不只强调以五伦为中心的规范规矩,同时也强调道德修养,推崇忠孝节义、尊尚礼义廉耻。我国古人的家教特别重视道德养成和价值观引导,尤其突出传统美德教育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经验,应当继承发扬。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家训家规的内容已经过时。对待古代家训家规,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家规文化。
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时指出:“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自己明确的、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其突出特点是责任优先、义务优先、群体优先、和谐优先。中华传统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道德感情、道德原则的基础,贯穿于治国理政、社会文化、个人行为等方方面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古代家训家规的出发点是维护家庭和家族的有序和谐与繁衍发展,其实际教训功能包括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造就人格美,这使得它们成为古代以礼为教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社会层面的保证。批判地继承和弘扬这一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许多家训一度曾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的兴亡,但随着时间和家族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及现在社家庭的分散和独立,家风、家规已变得越发少见稀缺。不由反思,这些年社会公德和价值观的各种扭曲现象也直接影响着家风和家规。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家规文化,既是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