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接收却道艺术最新信息
今年,ZETO ART 与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合作,推出策展项目“SYMBIOSE”。
展览的主题是基于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人类所遭遇的这一场灾难后的一种思考和审视,同时,它也呼应了Asianow今年Art of living on a damaged planet的主题。
如今,人类社会高度发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作为驯化的主体,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进行驯化。正如Max Weber说的那样,长久以来,人类所熟悉的是“自私的基因”,不需要合作者。
这一愚蠢而危险的的想法在遭遇变故时不堪一击。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拥有绝对的“自然属性”,这一点千百年来被人忽略。而当我们遭遇灭世的灾难时,这一点自然属性又成为人类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Jumeau,Kang Kun,2018,Sculpture
废墟之上,人类如何自存,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SYMBIOSE”是共生,共同生存。我们希望通过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探讨人类“原始的知觉关系”,把人与自然界实实在在彼此“触摸” 的现实,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在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人类需要将共生作为一种方法,扩大自身的“圈层性”(spheric))。实现“SYMBIOSE”需要弱化人性,探讨一种自然属性里的共生关系。
韩琴
Kang Kun创作的“身体”雕塑,是他自我的独白,但我们慢慢的都发现,这些人类化的身体,具备显著的自然野性。
Kang Kun
艺术家黄晓亮继续带来他的小尺幅绘画,一直以来,黄晓亮都游走在摄影与绘画的边缘,此次展出的绘画作品中,人物成为了配角,这也许是无意为之,但基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自然诗意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基础法则。
黄晓亮
徐跋骋拆解了身体,探索人类行为的隐喻价值,他的启示系列,把人的孤独作为抒发的窗口,这种割裂的形态从另一个角度否定了人类的主导价值。
徐跋骋
他在刚刚结束的上海民生现代博物馆的个展“永生之象”表现了对生命轮回本质的探讨,人类个体意识的觉醒实质上是回归本源。
韩琴运用童真、自由的笔触,融入拼贴的技法,表现了人类原始的冲动,生理性的碎片传达出艺术家对于母性、自然的崇尚与敬畏。在“共生”的主题下,她的笔触将人类与自然放置在了一个平等的语境里展开思考。
韩琴
蔡东东通过对档案的研究,以摄影档案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融合装置艺术的理念,创造了一种半片段的现实。运用现成材料进行创作的他,对杜尚的“达达主义”进行了敏感性的呼应, 形成了蔡东东独特的 “照片雕塑”。他在材料的“真实”与影像的“虚拟”之间进出自如,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共生的产物。
蔡东东
任瀚在素描上进行实验,艺术家截取网络摄影图像,作品名字是一串随机的数字,他用石磨铅笔在黑色的纸面上作画,黑上画黑,如同纪念碑一般严肃,并传达出图像与风景的共生关系。
任瀚
这些艺术家的角度各异,在人与非人共存的世界里,探讨着人与物的相遇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