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与其等待治愈,不如学会自愈
这个世界上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不是发自内心的需求,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打破心理平衡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但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
识别自我三种状态
▶
任何人的存在状态都是其中的一种。
注意
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成人状态’。你只能鼓励他们,只有他们自己能决定要怎么做。”
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
儿童自我状态
▶
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
父母自我状态
▶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
成人自我状态
▶
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 ,你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
童年
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 “你决心要改变。”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理解,接纳自己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活得真实,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
高情商的人
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
”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你处在哪个人生坐标上?
“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我不好;你好”
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好在哪儿?”“几乎在任何方面。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概括地说,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
更严重的情况,这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这种活法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抑郁。”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这让他们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不好;你不好”
‘可怜弱小的我’游戏!” ‘我早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
“这些游戏很危险,因为如果你尊重或你爱的人放弃你,你肯定会觉得痛苦,孤零零一个人。”“我同意。你现在开始明白这些游戏有多危险了,它们会严重伤害你的健康。
“我好,你不好“
这是人们经常在工作场合玩的游戏。首先,有个人犯了错然后上司发现了,把犯错的下属叫进来好一顿训斥,小题大做,对下属大声咆哮。
所以你看,这种游戏能让愤怒的人找到看似正当的理由来发火,借此证实‘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
很不幸,这种游戏似乎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机构组织里,权威人士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严厉的父母,把员工当成顽劣的孩子来惩罚。新闻报道里似乎也充斥着霸凌的案例。在你的案例里,你当然更是求助无门。”
这些施虐者利用任何时机来制造一些能让他们评判和惩罚别人的情境。“一个处在‘我好;你不好’坐标的人,你觉得他最极端的行为会是什么?”“是谋杀。”
“照这么推测,在这个坐标上玩游戏的人都处在‘父母状态’?”蛤蟆若有所思地说。而且永远都是‘挑剔型父母状态’。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了,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说些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我好;你也好
这是个勇敢的选择。”
说‘勇敢’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人生坐标时,你不仅为当下做出了选择,还许下了一个承诺,终生的承诺。这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信自己,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