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新语|云和梯田主动求“找茬”的寓意何在?

旅行   旅游   2024-05-11 16:48   浙江  


  对普遍意义上的被“找茬”,人们多抱以回避、愤恨或谴责甚至打击等态度。但今春以来,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浙江丽水云和梯田景区,却因为主动邀请公众游客为景区“找茬”的事,频频受到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热议和点赞,引发广大市民游客的关注和好评,跻身2024年3月全国5A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




  云和属于浙江需重点扶持以加快发展的山区26县之一,全县人口数仅12万多,跟绝大多坚定走生态发展道路的山区县一样,旅游产业一直是云和县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要通道和抓手。当地党委政府蓄势多年,集全县之力实施系列改造提升,终于2024年初,成功将云和梯田景区创建为全国首个梯田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5A景区创建成功的几个月之前,云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云和县梯田景区管理委员会即共同谋划和发布了常态化开展梯田景区“找茬”活动方案,恳请所有“到此一游者”查找景区在交通游线、公共设施、公共秩序、环境卫生、服务五大类别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景区安排专人收集汇总、现场核实、分发处理游客们反馈的问题及意见,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5A景区创建冲刺和后续发展。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该活动开展半年之内,共计收到1800余条“找茬者”的意见,其中有200多条意见被景区采纳,景区为所有“找茬者”发送了感谢短信,并对意见获得采纳的“找茬者”进行了话费奖励,而所有被采纳意见均迅速变成实际行动,如有游客提出景区缆车里偏热,景区就在游客检票时无偿赠送手持塑料扇;有客人建议景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厕所利用效率,景区就在厕所大门建立起智慧厕所大屏,实时显示厕位数和使用情况;有游客对景区某块标牌的英文翻译大小写和词汇之间空格提出意见,景区就邀请英语教授对相关翻译进行审核完善……对此有网友评价说:“这么虚心听劝又真抓实干的景区,还真太不多!”


  相比不少领域,作为聚合人世间众多美好元素的旅游行业,其品牌塑造“成来艰难败下易”的特征更加明显,业内人士通常用“100分减1分并不等于99分而是0分”描述旅游品牌形象的脆弱性,表示即便做得再好的品牌,只要遭遇一次负面事件冲击,就很可能面临前功尽弃、心血东流的风险。因此,长期以来,凡旅游目的地,比普罗大众更加不喜欢、不愿意遇到别人来“找茬”“挑刺”的事。而在冲刺国家5A景区创建及刚刚完成创建后的敏感时期,参与创建景区尚在或尚未远离创建评定部门和专家的视野,则更是倾向于不要节外生枝,害怕一些表明游客满意度欠佳的事情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和梯田景区敢于主动出列、征求“找茬”,初看,有点像逆势而行、没事找事,算不了什么大事。再看,人家通过在垂直领域践行“广开言路”“问计于民”的理念,不仅让游客情绪和意见有了出口,让市场核校检验了景区现有建设和运营的质量和效果,而且还征集到了让景区建设和运营变得更好的“金点子”,成就多赢局面,成功制造了带有一定新奇性、冲突性、探讨性的话题。尽管从主观上看,“找茬”活动谋划推行者的初衷,更多仅限于让景区通过查漏补缺变得更加完善,但因为其明显展现了管理运营理念的别致,恰恰客观上形成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营销,为刚刚斩获5A金字招牌的景区积累到第一波难得的口碑效应,营造出良好的开局起航之势



  作为我国旅游景区等级的最高标准,5A景区的创建一直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目的就是为维护好5A景区金字招牌的含金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退出机制,我国5A景区无形之中形成“终身制”“铁饭碗”,一旦创建成功终身享有5A荣誉,导致一些景区出现思想松懈、麻痹,往往将所有心力都用在前期创建而忽视后续管理运营,造成景区品质名不副实。近年来,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有提出对4A、5A高等级景区实行动态化管理,通过定期明察暗访的形式,检查景区管理经营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对于不符合的景区则实施警告甚至摘牌等处理。目前该举措虽未全面开展,但在新时代社会矛盾的推动下,这恐怕是大势所趋。相比这种带有“强制性”的“他律式”动态管理,云和主动常态化征求“找茬”,可以说是“挑担意识”驱动的“挑刺行动”,是“主动性自律”引发的“外源性”监督,堪称一种由内向外、由外助内的内外结合式的动态管理模式,既称得上是对国家层面提倡的景区动态管理的一种响应和践行,也是一种具有自创性的示范和引领。


  可以这样讲,云和梯田景区主动求“找茬”并将其常态化,求的是精益求精、优秀卓越凝聚着幕后策划团队对云和梯田景区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价值意义的把握和洞察,体现了“云和人”对来之不易的5A景区金字招牌的珍惜和爱护,传达了他们对旅游产业市场性、服务性、开放性、包容性等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既是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旅游业内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对“共建共享”发展理念的一次典型演绎。



  放眼望,经过几十年的大开发大发展,我国旅游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已发生重大变革,不少体量庞大、建设恢宏、当年辉煌的旅游景区,如今无不或多或少面临着“如何更好运营”“如何提质增效”等关键问题,往哪变?怎么变?不同景区的路数自然不尽相同,但不管是实施资产重组、布局全新业态,还是更换经管团队、制定提升规划,都可以充分吸收云和梯田景区主动求“找茬”这一举措带来的核心营养。


  一是存忧患之识,行自强之路。忧虑是不舒服的,但却是必要的,所谓“没有远忧,必有近虑”。在现代社会裂变与重构加剧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化生存与发展,很难有较好的确定性,唯一不变的,可能恰好就是“随时会面临变化”,无论景区当前状况如何,只要不是主观趋于“躺平”,其管理经营团队都应紧扣“如何更好顺应消费市场人本化、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的命题,主动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危机感驱动、倒逼自身换脑袋、换模式,扎扎实实修炼内功,以持续更新迭代的自强应对外界变化,筑造真正的“铁饭碗”。


  二是汇广泛之督,成科学之治。有效的监督,是革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当某一人或几人的智力、认知和精力不足以确保景区产品和服务尽善尽美之时,就需要坚持以游客市场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大胆接受监督甚至创新监督模式,放心让人说话,推动游客从“事后用脚投票”转变为“事中用心参谋”,集思广益,知错就改,以谦虚和真诚的姿态赢得信任、获取良策,让景区的发展处于一种制度刚性和建言柔性相结合的良性共治状态,推动景区与时俱进。



  三是积点滴之功,全大局之盛。云和梯田景区持续主动求“找茬”,是一件并未大费周章却收效甚好的事情,这再次说明细节叩击人心的力量不容小觑。实际上就是这样,有时费老劲憋一个“大招”,劳民伤财姑论,效果未必能比上那些很多人认为已经不是很新鲜、不再是独创的小事或玩法。但只有符合规律、颇具匠心、持之以恒的“小招”,才能对整体产生可感知的影响,也即,对于游客认可和喜欢的“小招”,景区其实做得越多越久越好


  旅游目的地的深度打开,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和过程。回到云和层面看,在“县域文旅热”逐渐成为文旅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果云和能把梯田景区“主动求找茬”的理念持续、系统运用到县域文旅整体发展实践之中,云和或可铸就县域文旅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双向奔赴的新样本,创造“借梯田登新高”的县域文旅佳话(文/资深文旅媒体人、“文旅浙壹说”融媒体首席评论员)


本文配图综合来源于云和梯田官微、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央视新闻、中国网、浙江日报、中工网,小红书@鲨鱼汉堡及网络,侵删



文旅浙壹说
记录文旅变迁,传播产业新声,搭建沟通桥梁,讲好融合故事。全国首家省域文旅专业垂直新传媒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