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闻川小学教师阮江豪是校园里的“人气王”。
每次路过教室,他总能引起一番“骚动”:学生们会兴奋地跑到他面前,将他团团围住,“阮老师你来啦!”“阮老师,你什么时候来我们班上课?”……在阮江豪心中,学生们的这份热情是他从教12年的“勋章”,“我一直在朝着好老师的方向努力”。
“成为好老师”是这位90后年轻教师的人生坐标。带着这份质朴的追求,身为曾经的“山里娃”,阮江豪选择扎根乡村,以青春为马,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恣意驰骋。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阮江豪来到闻川小学下属完小田乐小学任教。田乐小学地处嘉兴最北边,学生多是附近村镇的留守儿童。“当时学校的环境还是比较艰苦的。”阮江豪坦言,自己也曾打过退堂鼓,但一次家访让他改变了想法。“班里有个学生一直和奶奶生活,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没有时间关心他。”看着学生日益消沉,阮江豪心疼不已,“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看好我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2014年,阮江豪调到闻川小学,任教至今。说起阮江豪的课,学生们总会异口同声地说:“阮老师的课很好玩。”“阮老师上课时,会把正方形叫成‘小胖墩’,把长方形叫成‘大高个’。我们一下子就记住它们的特征了。”301班学生章徐宁边笑边说,仿佛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未消失过。
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有趣?阮江豪有自己的办法。
四年级数学涉及“速度”这一知识点,“在小学阶段,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光从概念上看,知识点既抽象又乏味。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阮江豪故意讲起了“两牛吹牛”的故事。“有一只蜗牛对大野牛说:‘我4小时跑了20米,你不用和我比,肯定是我快。’大野牛笑了笑说:‘我9秒跑了45米,我能快到你怀疑自己!’那么,这两只牛中到底是谁在吹牛呢?”
听到这个故事,学生们的胃口被吊了起来,纷纷竖起耳朵继续听下去。“把蜗牛跑的20米平均分成4份,所以它每小时跑了5米。再把大野牛跑的45米平均分成9份,所以它每秒跑了5米。同学们,每小时5米和每秒5米,究竟谁快谁慢?”话音刚落,学生们的心中都有了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理解了‘速度’的概念,更训练了单位之间对比转换的数学思维。”阮江豪解释道。
一般来说,面积是靠算出来的。但在阮江豪的课上,面积是可以被“称”出来的。一次数学课,学生们看见阮江豪抱着香蕉和天平走进教室,眼睛都直了。“有谁知道这个香蕉皮的表面积是多少?”阮江豪提问道。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开始“称”起面积来:先是称出一整个香蕉皮的重量,再在香蕉皮上切割出一个1平方厘米的方块,随后称出其重量。
“我们用香蕉皮的总重量除以方块的重量,就能算出香蕉皮大概能切出多少个这样的方块。最后再用方块数量乘上方块的实际面积,就能算出香蕉皮的大概面积啦!”阮江豪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在阮江豪看来,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都可以用有趣的方式呈现。“数学学习更像是一个搭建桥梁的过程。当学生们无法理解知识点时,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而是需要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抵达知识的海岸。”
如果说,上数学课时的阮江豪是个“大顽童”,那么,开起教学研讨会来的他可一点儿也不含糊。“学生可以怎么学?教师可以提供的帮助是什么?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每次教研活动,阮江豪总会从学生视角出发,对课堂设计提出“灵魂三问”。
“我们就做了一件事,在教研组里树立‘学为中心’的理念。”阮江豪回忆道。想要打破教师们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破不立。
为了能让课堂更加贴合新课标,同时也更适合乡村学生学情,阮江豪带着教研组进行了一次改革——打通年级壁垒,以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重新编排教材,将原本分散的数学知识搭建成更适合当下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经过两年的耕耘,数学教研组在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教研组。
2021年,阮江豪担任学校副校长一职。走上管理岗位后,他更是将目光放在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上。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这么一句话,“顺人之天,以致其性”。阮江豪深以为然。为了能最大化激发出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开设了每周一次的“闻川讲坛”,邀请教师们分享自己与学生的故事。“这样一来,教师会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并且能从他人的故事中收获力量。”阮江豪如是说。
“给乡村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给年轻教师更多的成长空间”是阮江豪埋在心中的愿景。现在,这个愿景在他的浇灌下,悄悄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来源:浙江教育报、浙派教师
初审:姜鑫杰 复审:郭保林
终审:张燕霞
喜欢就奖励教育小嘉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