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公共交通飞速发展
成都公交、地铁实现客流“双增长”
共同编织起城市跃动、经济发展的脉搏
成都公交聚焦市民出行需求
结合规划先行、数治赋能、营运创新
服务提质、开门听音等措施
深耕公交“八连”服务
开展多批次公交线网优化调整
今年以来,成都公交常规公交日均客流由270万乘次提升至310万乘次以上,客流涨幅近15%,“两网融合”初见成效,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助力立园满园、公交专用道优化、缓解道路拥堵等重点工作。
那么,在“双增长”的发展中
成都公交做了什么?
未来,成都公交还将做什么?
一起跟着小微来看看
近年来,成都公交积极践行“轨道引领、公交优先”发展理念,成都公交和地铁融合的步伐逐渐加快,“公交+地铁”成为成都人出行的主流选择,市民公交出行需求也由中长距离转变为中短距离出行为主。
随着轨道四期开通在即及中心城区公交一体化发展,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结构也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成都公交按照规划先行、按需定线的方式,实现公交资源集约化利用,扎实推进两网融合,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细化的公交出行服务。
数据赋能,精研出行需求变化
成都公交利用公交智慧大脑BOCC大数据综合分析,市民出行时间、距离、方向等实际需求变化。目前,市民出行需求集中在跨区通道、区内通勤、地铁换乘以及生活出行。
跨区通道主要服务邻接跨区出行,以中长距离出行为主,廊道集中、潮汐性强、通勤占比高。5+1区域内常规公交出行距离由8公里以上减至3-6公里,以中短距离出行为主,通勤占比高。
生活服务需求分布均衡,集中在三环内,与公服圈联系较为紧密,以短距离出行为主,出行时间较为均衡,一老一小出行比例高。
地铁覆盖高区域公交接驳选择度较低,地铁末端“最后一公里”接驳需求高,且具备早晚高峰客流集聚,时效要求较高等特点。
(现状公交接驳量特征)
分批推进,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为更好服务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成都公交按照“按需定线、以站固网、智慧支撑”的总体发展思路,系统梳理乘客需求特征和城市发展需要,研究编制《轨道引领下成都市中心城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按照“优干增微”的总体优化方向,制定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分级分批次推进公交线网优化,整合既有公交资源,减少重复干线、增加驳运线,优化运营模式、加密班次,强化设施保障,最大限度保障市民公交出行需求。与地铁共同构建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形成一环、二环、三环公交环状走廊和25条与轨道错位的横纵组合公交客流廊道,同时结合社区生活圈划定驳运线片区,服务生活出行和轨道接驳,持续深化“八连”服务,便捷市民通勤、通学及生活出行,以更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助力缓解城市道路拥堵。
开门听音,倾听市民诉求声音
作为市民公共出行最为重要的服务者,成都公交始终坚持深入群众和一线,开展“开门听音”活动,今年以来,通过12345热线平台、公交热线等多渠道倾听群众意见诉求28万余件,办结率100%,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5%,全力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可感可及优质出行服务,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
成都公交通过干线优化、微线新开、站点设置、巴士换乘站建设、运营组织模式创新等举措,陆续试点各片区公交线网优化,不断提升公交出行服务。
在华阳至中心城区的重要客流通道成仁路段,通过整合68路、517路、T206路,加密成仁路段运力投放,实现单一干线服务跨区客流,优化后,成仁路通道日均客流量提升26%,有效提高通道通勤质效,方便市民便捷出行。
在青羊工业园总部基地园区通勤大客流地铁站点,升级打造成都西站巴士换乘站,可同时容纳2—3辆公交车到站驶入港湾内停靠,同时精准匹配公交到站时间与乘客出站时间,加密462路早高峰时段发车频率,实现最快2分钟就有一班公交车开往园区,日均客流由原来的2300乘次增加至2800乘次,客流涨幅近22%。
在天府大道南段日均最大客流超4000人次的公交站点地铁海昌路站,利用距离地铁口仅50米处的城市“剩余空间”,打造港湾式停靠站,可同时容纳3辆公交车驶入停靠,同步调整线路经停站点,实现地铁海昌路站(C口)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排队进站时间由6分钟缩短为1分钟,有效提升市民公交地铁换乘出行效率。
下一步,成都公交将
不断优化公交线网
深化公交“八连”服务
进一步倾听市民声音
让便捷、绿色的公交服务
惠及更多成都市民
欢迎市民们体验成都公交更多特色服务
共同构建绿色低碳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