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食.茶点.茶配,款款津津有味

文摘   文学   2024-11-20 07:11   福建  


     什么是“茶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糕饼、果脯等食品的总称”,可谓言简而意不赅,怎么看就怎么别扭,“茶食”、“茶食”,茶字当头,这样的“总称”究竟与茶何干?!大概编词典的“老编”肚子里消化的是周作人《北京的茶食》,知堂老人说:“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的茶食,还是有而我们不知道呢?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见《雨天的书》)


可见知堂的“茶食”就是北京人的“点心”了,北京人把“糕饼”称为“点心”,而词典是要编给全国人民看的,于是我推想词典里的“糕饼”一说便是基于或缘于此说了。当然光有“糕饼”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就拉上了编撰者本人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的“果脯”,再加上一个“等”,似乎就滴水不漏了。


     《中国茶食》(吴鸿南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5月版)一书在“前言”里对“茶食”的界定似乎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它写道:“茶食,包括各式糖食、蜜饯和炒货等,是佐茶的零食。”“糖食”一词不规范,即不如“糕饼”,也不如“点心”,而“蜜饯”基本可以与“果脯”画等号,但多了一个“炒货”,看来也是个人实践或见闻所得,也是对《现代汉语词典》那个“等”字的一点发挥。我看与其企图面面俱到而“等”来“等”去的,不如断章取义,就拿“佐茶的零食”来解释作为狭义的“茶食”,读者诸君,您以为如何?


       但中国毕竟很大,喝茶的人实在太多,东西南北的,怎一个“茶食”能覆盖得了。“茶点”,词典释为“茶水加点心”,我想也可释为“佐茶的点心、小吃”,后者与“茶食”几乎同义,只是细细推敲,觉得“茶食”更中国化一点,比如在老舍茶馆佐茶之食动用“茶食”一词,语味上比较恰如其分而津津有味,至于“茶点”,似乎洋味一点,针对西餐厅或欧陆“下午茶”里的西饼或蛋塔糕点的,则恰到好处且酸甜适口。


       闽南人把“茶食”统称为“茶配”,这个“茶配”是从闽南话方言语词直译过来的,一如“稀饭配咸菜”,很形象,“配”就是“佐茶”之“佐”,隐含有“配件”与“配合”的意思,在茶桌上茶水是主角嘛,“茶配”与“佐茶的零食”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包罗多项,但喧宾而不夺主,“配角”在水一方的地位明确!


       江南水乡周庄的“阿婆茶”传统经久不衰,每逢喝茶聚会,茶桌上总要放着几种“茶配”,当地称之为“过茶菜”,简单的有咸菜苋、萝卜干、毛豆等,也有瓜子糖果和休闲食品之类,甚至有水果和糕饼点心招待茶客。尽管也丰富多彩,乃至林林总总,但咸菜苋、萝卜干、毛豆是“过茶菜”里佐茶的特色食品,是缘起,是配角中领军的小头目。


       茶食、茶点、茶配、过茶菜……,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中国人茶生活甜酸香酥的零部件,万变不离其功,就是咸宜老少,悦人咀嚼,搅和茶饮,一如既往在大江南北的的茶舞台上有滋有味地演绎着各自的配角。

 

 郑启五茶散文2006-01-23

厦门郑启五
自己创作的散文随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