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构成,据称全国一天就上亿单,铺天盖地。但如果有人问你是何时何地收到您个人的第一份快递,恐怕很少有人答得上来,人海茫茫,往事如水。
不过我却可以告诉你,我人生的第一件快递是在2006年1月26日签收的,随即我写下了当天的喝茶日记——《佳茗川上来》,本想是为了好茶备忘,却意外地记录了横空出世的快递,所带来新鲜的大惊小怪:
《佳茗川上来#20060126》
电话铃响了
“您是郑启五吗?”
“是的。”
“您有包裹,请您开门。”
人都到了门口了,竟还用电话替代敲门,这听起来有点像警匪片的开场白,因为我们厦门大学从创办到现在,一直都是自己到信箱取邮件和邮包通知单的,鲁迅先生早在1926年为此发的牢骚,现在还余音袅袅,几十年来从无包裹直送上门的好事。看来民间快递公司为了切一块“蛋糕”,向邮政发起了冲击。我小心翼翼地从猫眼往外窥视,只见背着书包的一少年人满头大汗,大白天的,还不至于吧。我毅然开门,取来快递的单据一张,签收时才猫了一眼,就差点笑出声来,没错,没错!
是我的包裹,这是我的茶叶包裹,友情寄茶的是成都《茶界》杂志的主编王龙茶友。于是心情一下变得很好,拆包的手也显得急切,老夫喝茶半个世纪,写茶25年,可享受编辑部的赠茶还是平生第一回,性情中人的我能不兴奋吗?作者向编辑寄茶,应该仍属于“文人相交,清茶一杯”的变奏,可以理解。而编辑向作者寄茶,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君子之交了,《茶界》为此开了一代新风,“佳茗自川上来,不亦乐乎”。
我兴致勃勃地揭开了包裹外面的布包,里面是一个精致六角桶盒,“普洱茶”三个字赫然入目,那布纹的纸桶盒装修得古色古香,棕褐的主色调,古茶馆风俗图走马灯似地圈住了纸桶的六面,还有“越陈越香”的字样。“好马配好鞍”,我曾把普洱茶喻为“古典美女”,但无论对普洱茶还是包装,珍藏多于品尝,王主编把这么大的一尊“下关佳丽”赐予在下,是要让我“茶屋藏娇”的吗?
“掀起你的盖头来”,才发现桶盒内所藏的不仅仅是“古典美女”,一小袋一小袋的散茶,或叶芽绿黄,或树皮黑褐,品种多矣!每袋中还置有纸条,打开其一阅看,乃王主编亲笔所书的“泡饮秘籍”,曰:“青城道茶,高玻璃杯,水温头泡不宜超过60度”,如此低温泡饮,可见叶芽之嫩!按理说,这般“锦囊妙计”应在泡饮时分才能一睹为快,无奈老夫偷窥心切,忍不住接着让另一小袋里潜藏的“秘籍”也随即走光,“陈年藏茶,可在随手泡内煮着喝”,嘿嘿,这茶块树皮一样厚硬,难怪要煮着喝,两茶关于水温的落差,可谓茶世界嫩老的两端。
王主编赠我分享的六角桶盒里,还有其他多款神秘散茶,以绿茶居多,不过刚被解秘的两款已经让我悠然起飞,老夫立有“走遍千山,品饮万茶”的狂言,现在泡面似的一桶宝茶,才初见端倪,就让我足不出户而坐享青城山念青唐古拉山。
其实青城山附近我多年前已曾两度转悠,先后涂有随笔《文殊院品茶》和《有缘识得“竹叶青”》,可回回楞是与“青城道茶”失之交臂。而念青唐古拉山我也曾云间远眺,留下散文《飞向拉萨》和《扎西德勒,西藏绿茶》,还品过藏胞烹煮的地道酥油茶,却不曾见识过“陈年藏茶”。
看来是缘分未到,一旦缘分修得,佳茗从天上来,不亦乐乎也。两茶虽小,足见茶世界之大,远非“走遍千山”就可以拥有的,不过老夫“品饮万茶”的欲念似与母校厦门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有相通的含义,享有的是追索途中的人生乐趣。
佳茗未泡,已心驰神往,茶未沾唇,已心醉神迷,呵呵,谢谢《茶界》王主编,感恩您赐予我人生的第一份快递茶哟!
那时的快递很低调,那时的快递很弱小,唯有邮老大一家当道,有谁知道今天民营快递精英千树万树梨花开,英武的快递员驾驶着电驴走遍了天涯和海角……
20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