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

教育   2024-07-24 17:00   上海  

转自:图谋

摘编自:陈建龙,邵燕,刘万国等.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指南针报告[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01):28-36.

馆员现代化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灵魂,馆员队伍是保障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队伍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需要精神传承和整体创新,顶层设计和绩效评估将进一步强化指导。我国高校图书馆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六大历史性成就之一就是“铸就了鲜明的图书馆精神并引领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进程”。“感人、融合、奉献、通变、至臻”的图书馆精神是广大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创造的宝贵财富,也要在新的实践中发扬光大,并引领高校图书馆包括队伍建设的整体创新发展,而不仅仅是部分发展。无论是全国性的高校图书馆行业,还是区域性的高校图书馆集群和专门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抑或是单个高校图书馆,都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在追求整体创新的过程中,共同的重要选择就是组织专家加强顶层设计和绩效评估,既有顶层的整体规划及其实施,视条件分别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模仿创新,又能通过绩效评估总结提高并促进互相学习和共同发展。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专家指导,相较于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等业务,似乎显得力度较弱。未来一段时期内,教育部和各地高校图工委出台馆员队伍建设专项指导意见、馆员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制定馆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图书馆领域和人才领域的专家联合开展评估指导工作,都是令人期待的进展。

(2)需要价值传承和协同创新,图书馆人事制度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既反映在书刊文献精准采集、完整揭示和有序组织等默默无闻的实际工作中,更体现为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使命中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无疑,馆员是图书馆价值的主要创造者,还可以更深入地参与、更有力地引领有关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工作,在协同创新中作出贡献。协同创新强调的是多方认可的共同目标和各方互补的比较优势。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比较优势,我们似乎习惯于以馆藏文献数量和特色文献品质评判馆际的比较优势,以可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评判相对于教学科研单位的图书馆的比较优势。其实,高校图书馆最具可比性和生命力的比较优势是专业馆员。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图书馆量力而行固然值得肯定,确立更大目标、协同创新求得更大发展也是重要选项。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人事制度改革不能仅仅是馆内制度的立改废等优化过程,还要在充分说明图书馆的独特作用和可能的重要贡献基础上争取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指导,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争取到学校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图书馆内设机构和岗位体系不断优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更重实绩、多种用工制度引进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良好局面或将出现。

(3)需要经验传承和自主创新,班子领导能力和战略定力将更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丰富馆藏是历年积累建成的,其文化底蕴也是迭代积淀形成的,相对而言,其历史经验的积聚就不够充分,也难以持续。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就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明确指出:“图书馆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馆长负责制。”设立党委的高校图书馆还按照有关规定,建立“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这种体制机制强调了领导班子及其作为班长的馆长的重要性,要求本届班子和本任馆长担当作为,继往开来,既承续以前的历史经验,又创造性地奔向本馆的战略目标。馆长和其他班子成员无论具有信息资源管理、人文学科、信息科学技术抑或是其他专业背景,来自馆内提任、其他单位调任抑或是教师兼任,都需要学习掌握当前的形势与任务,从中读出精神状态、努力方向和创新课题;都需要总结明晰本馆的历史经验;都需要研修借鉴他馆的先进经验;都需要交流制定发展规划;都需要决策引领全体馆员老师开拓创新。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班子建设,取决 于学校的干部、人事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班子的自身建设也尤为重要。上述学习、总结、研修、交流、决策等共性的领导能力,以及融入学校发展战略的图书馆战略蓝图的科学制定、持续引领、自主创新等战略定力,在新发展理念引导下,通过学校有关部门和图书馆形成合力,得以全面提升。

(4)需要理论传承和万众创新,馆员专业能力和创新动力将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精神、价值和经验均是馆员劳动创造的。除此以外,图书馆学学科领域关于馆员的理论研究远比图书馆其他方面的理论具有更多的共识,馆员的劳动性质、专业特征、职业特点、社会地位和作用、素质和素养要求等一直都是理论热点。这与实际工作中馆员受到的重视程度形成较大反差。这种反差与馆员的入职门槛和创新要求不高、岗位可比性和专业竞争性不强等情况有关。馆员的专业能力不是学科的专业能力,而是与文献或用户打交道的能力,是直接参与用户所需服务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更多的馆 员具有更高的创新意识、更强的创新能力、更有力的创新行动和更显著的创新效用,直至“人人创新”,那么,馆员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就会更突出。可见,馆员入职后个人的努力学习、实习实践和组织的系统培训、专题培训应该成为优先选择。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专业馆员培育和引进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抓手。馆员的文献精准采集、揭示和组织能力、知识有效挖掘、关联和传播能力、用户深度交往、交流和交融能力以及需求对接、问题识别、服务提供能力等专业能力,还有馆员激励机制、成长机制、竞合机制等创新动力,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通过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努力,得以全面提升。

(5)需要技能传承和开放创新,校内外用户将更深度参与。随着信息技术条件的急剧演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图书馆的边界已不再清晰,图书馆已成为众多 技术和产业的应用场景。如果这时还不够开放,死守独立性和封闭性,图书馆的价值空间必被挤压,馆员的用武之地也必被压缩。拥抱社会,变革中适应社会和壮大自己,恐怕是图书馆实现各自目标的基本态度。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除了传统的所谓事业编制教职工外,还有《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和非全日制工作人员。多种用工制度综合考量,恐怕是更为可取的选择。根据图书馆开放创新的视角,吸纳师生等校内用户和校友等社会用户参与管理和服务,将在相当程度上壮大图书馆员的力量;组织图书馆员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发部分服务项目和技术项目,而不仅仅是依法采购或委托开发,将更大程度上确保可持续性。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用户深度参与是明显的发展趋势。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以勤工助学方式参与某些工作或成立专门的学生社团协助开展工作,将继续巩固和拓展。同时,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吸纳在校师生、退休教职工、社会人员,承担相应职责,这支“助理馆员”队伍也将不断壮大。







iGroup信息服务
汇聚全球资讯,助力学术科研 For all your information need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