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文山·奋斗最美|骆玉梅:在人生画布上挥墨 镌刻非遗独特光芒

民生   2024-11-08 07:32   云南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近年来,文山州经济社会突飞猛进,许多文山儿女怀抱建设家乡的梦想返乡创业。他们执着创业,令人敬佩;他们不懈奋斗,令人赞叹。近期,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州融媒体中心推出“创业文山·奋斗最美”系列创业故事,用镜头、用笔记录全州广大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创业力量”。


今天推出《创业文山·奋斗最美|骆玉梅:在人生画布上挥墨 镌刻非遗独特光芒》。

只为心中那份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和对非遗文化无限的热爱,28岁的她毅然决然放弃上海工作室回到家乡,以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时代的浪潮中让马关的非遗文化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她就是非遗文化传承人——骆玉梅。

走进马关桑梓非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仿佛进入了一个非遗文化的宝库,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整个展厅摆满了各种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凝聚着传承人的心血和智慧。

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着,全神贯注制作手工艺品的手艺人就是骆玉梅,手中的针在她的指尖舞动仿佛有了生命,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热爱,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对于每一个细节,她都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将非遗文化的精髓完美地呈现在作品中。

“在上海待了很多年后,由于对家乡手艺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所以2020年回到家乡,刚好看到家乡对民族服饰产业的扶持政策,就想着要留下来传承和发扬民族手艺,通过精湛的手艺制作精美的艺术品,并将产品带到大城市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骆玉梅说。

在传承非遗文化的道路上,骆玉梅面临着诸多困难:资金短缺、人才断层、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都曾让她感到困惑和迷茫,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四年来,她不遗余力致力于挖掘、保护和传承那些渐渐被年轻一代淡忘、濒临消失的非遗技艺,并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鼓励年轻人积极加入非遗文化的传承队伍中来,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看到很多精美的艺术品,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做了。我想把这种手艺挖掘出来,就去农村找老艺人,通过他们口述的方式,加上我们不断探索,才把纺染织绣的每一个步骤的工艺难点克服了,把产品做成了非遗并加上文创的创新。”骆玉梅说。

近年来,通过对非遗文化的不断探索与学习,骆玉梅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若要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焕发生机,必须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于是,她带领团队投身于苗族传统蜡染、植物染、竹编、苗族壮族刺绣、壮乡版画等非遗技艺的挖掘、传承与发展,四处走访老艺人,收集整理传统技艺,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积极探索“非遗+”的多元业态模式。

她用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民族服饰、一块块色彩绚丽的蜡染布、一幅幅精美的民族刺绣和一个个精致的手工竹篮将非遗文化具象化,向人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是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用传统技艺做现代的产品,就是在非遗基础上做一些创新。我觉得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的灵魂所在,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就消失。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向人们展现民族瑰宝,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也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

正是这种执着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让骆玉梅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上越走越远,她用自己的双手,将古老的技艺刻在了自己的生命里,让它们在时代长河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芒。她的努力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还激励了更多人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创之中,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加入到传承非遗文化的队伍中来,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程攀 谭倩 陆云菊

编 辑:罗贤慧  姜婷婷

美 编:黄赓睿

二 审:杨   杰

终 审:代高鹏


视听文山
我们,在你身边!传递爱心! 我们,坚持观点,报道事实! 我们,恪守良知,宣扬正能量! 关注视听文山、关注民生民情! 新闻热线:26666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