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手表3口锅6个电水壶……
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爷爷
被“先用后付”“自动”买了54个包裹
上了热搜
而此类事例也并非个例
“孩子偷玩手机不小心买了20多个头盔”
“莫名其妙收到几十件不需要的商品”
等新闻比比皆是
双十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你也被“先用后付”了吗?
先用后付是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也被称为先享后付或Buy Now Pay Later(BNPL),即消费者购物时,无须付款即可下单,商品确认收货后再付款,目前多个电商平台均有该项服务,允许消费者在一定还款周期内免息购买,缓解了即时支付的消费压力。
“先用后付”的开通按钮普遍设置得显眼又自然,消费者很容易无意间就开通了。电商平台往往依托于微信支付分、蚂蚁芝麻信用等信用评分数据,为用户设置“先用后付”的进入门槛。
不少用户发现,自己本来是用普通付款方式的,但最近购物时付款方式却莫名其妙变成了“先用后付”。那么,“先用后付”究竟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更改我们的付款方式的呢?以某平台为例,原本在购物车结算页面下拉选项中有一个自动勾选的“先用后付”功能。这意味着,一旦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默认开通此项服务。而且,在确认收货后,消费者们会突然收到扣款通知,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
目前在部分电商平台上,开通“先用后付”都与“免密支付”默认绑定,这意味着后续下单都无须进行输入支付密码等身份核验操作。平台的“0元下单”旗号,为未成年人和老人的网络消费埋下了重重隐患。独居的老年人本身就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功能不够熟悉,偷玩家长手机的儿童更无法判断支付风险和购买能力。
而看似理性的成年人也很容易招致冲动的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甚至可能陷入消费贷款的困境。部分电商平台先用后付的额度甚至可达20000元,并没有根据个人消费情况而进行定额限制。而如果是在支付设置里自主选择开通“先用后付”,扣款顺序中,默认第一位的是“花呗为首选支付方式”,一旦选择这个,本来只是想体验一下延时付款,可能就变成了贷款消费。
信用风险:消费者可能忘记付款或忽视付款时间,导致逾期付款,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财产安全:可能导致逾期费用和财产损失,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该功能进行诈骗。
隐私泄露:商家可能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过度消费:可能导致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增加财务压力。
因此,网购商品,在选择支付方式时要多加注意,避免因为这些隐性风险而遭遇麻烦。
那么,你用过“先用后付”吗?
你会选择开通吗?
评论区聊聊
终 审:代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