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为什么你容易生病?说白了,就是体内有这三种瘀毒!
健康
2024-11-24 06:00
广东
中医认为,万病皆生于瘀。
那么,什么是“瘀”呢?
《说文》里讲:
“瘀,积血也。
”——瘀,同“淤”,实际就是凝滞、郁积的意思。
众所周知,我们体内的气血都是在不断流通循环的,一旦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导致寒邪入侵聚集成瘀,那么就会堵塞经络血管,造成气血不畅、机体运作下降,轻者会引发身体局部红肿、疼痛、出血等,重者则阻碍人体新陈代谢功能,诱发肿瘤甚至发生癌变。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提出:身体的瘀毒主要分为瘀血、水湿和食瘀三大类。
人体三大瘀 · 瘀血
容易诱发瘀血的两个因素是:一是阳虚,阳虚生内寒,寒则血脉凝滞,血脉不通畅,发生血瘀;二是气滞,肝气郁结,气不顺畅,不能推动血行,进一步发生血瘀。
▶ 瘀血对人体的危害:
1、瘀血在心,表现为胸闷、心前区刺痛,或痛引左臂内侧、唇舌青紫;
2、瘀血在肺,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血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3、瘀血在肝,表现为胁肋刺痛、久见肿块,若兼有脉络滞塞的情况,还会有腹部脉络怒张、面色青黑等表现;
4、瘀血在胃肠,表现为胃脘处固定部位刺痛怕按、大便色黑如漆;
5、瘀血在子宫,表现为痛经、小腹刺痛怕按、经色紫暗有块,或崩漏血下;
6、瘀血在脑,表现为头痛、头晕、痴呆、语言不清,或癫狂发作等。
▶ 如何自查:
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舌紫暗或有瘀点;
②形体羸瘦,吃不胖,还常感到饿;
③妇女痛经、经闭、崩漏;
④皮肤干燥瘙痒、表面血丝明显,大便颜色经常偏暗偏黑;
⑤性格内郁,心情不快易烦,急躁健忘。
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证明瘀血较严重,需要活血祛瘀。
瘀血的人,可多食用菠菜、银耳、香菇、黑木耳、桂皮、八角、茴香等食物,有理气活血的作用;日常加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同时注意调畅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内郁于心。
艾灸复溜、太冲、气海、三阴交、膈俞、血海、合谷等穴,可以推动血液运行,改善瘀血问题。每晚睡觉前,还可以把双掌搓热,在以上穴位进行按摩揉搓,能够更好地调理局部气血。
人体三大瘀 · 水湿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医认为脾属土,土能克水,如果脾的功能失调,水液的代谢就会产生问题,这叫土不克水,水湿可能会在体内聚积,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脾虚常常被认为是水湿产生的根源所在。
▶ 水湿对人体的危害:
1、水湿在头,表现为眩晕、脱发、鼻炎、咽炎、中耳炎、三叉神经痛、牙龈炎、痤疮;
2、水湿在胸,表现为冠心病、胸膜炎、心包炎、哮喘、肺水肿;
3、水湿在中焦,表现为慢性胃炎、肠炎;
4、水湿在下焦,表现为肾炎、膀胱炎、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盆腔炎;
5、在皮肤表面,表现为湿疹、荨麻疹、疣;
6、在内脏里,表现为各种囊肿、癌症;在骨骼,表现为各种间盘突出、脊柱炎、风湿病。
▶ 如何自查:
①舌白淡胖嫩、舌边有齿痕;
②头昏如裹,像是有什么东西将头缠裹住一样;
③口淡无味,没食欲;
④眼袋重,双腿乏力、小腿肚发酸发胀;
⑤没精神,不想动、不想说话;
⑥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或粘滞不爽。
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证明体内湿气较重,需要补脾祛湿。
健脾祛湿的食物有薏米、冬瓜、山药、红枣、扁豆、鸭子等,适量多吃可温补身体,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平时还要多进行跑步、健走、游泳、打篮球等“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通过出汗的方式加速湿气排出体外,增加水分代谢。
艾灸关元、丰隆、解溪、中脘、脾俞、承山、阴陵泉等穴,可以振奋脾胃阳气,祛除体内湿气。
人体三大瘀 · 食瘀
现代生活节奏过快,人们为了便捷,经常会摄入洋快餐、方便面等高油、高盐食物。加之工作社交难免应酬,大鱼大肉、觥筹交错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有句俗话说得好:“病是吃出来的”,吃得过多过腻,我们的肠胃无力运化掉这么多的食物,就容易造成食瘀。
▶ 食瘀对人体的危害:
1、过量饮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急性胃肠炎,出现便秘、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2、反复损伤肠胃会导致身体消瘦,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退;
3、专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4、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瘫痪、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
▶ 如何自查:
①皮肤粗糙,脸泛油光或面有横肉;
②舌苔白且厚,伴有口臭、便秘、睡觉打鼾、屁多便臭等情况;
③经常心烦心悸;
④午后吃完饭就犯困;
⑤大便黏腻,胃腹部胀满。
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说明平时饮食无节制,需要规范饮食,调理肠胃。
古人说“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因此艾艾君建议每顿不要吃得过饱,日常饮食减少摄入高油脂食物,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类、豆类、水果、蔬菜及海藻等,能促进排便,预防便秘,山楂、红薯、香菜、芹菜、白萝卜也对食瘀有效。
除控制饮食外,经常艾灸天枢、上巨虚、大肠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可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多按摩腹部也能缓解腹胀、腹痛、胸闷不畅及胃肠道功能紊乱:先从腹中央开始,用手掌顺时针环转摩腹,并由内逐渐向外环转,做30~5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环转30~50次,重复两三遍即可。
——end——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
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商务合作:林恩(xingqi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桔梗(微信号:weizy8289)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2NDk4NA==&mid=2697217602&idx=3&sn=e40ba1d047066834da8efd3c9ca276c6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很重要;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知健康!
最新文章
脾虚,皮肤也不好!养好脾脏,脸才漂亮!
不容错过的河南特产,鸡内金薄饼真的太香啦!
肝火旺者常脾虚,这样调理,一箭双雕!
【脉诊】中医28种动态脉诊,详细文字图解
寻医活动:推荐一位当地中医,发布即有奖(火热进行中)
祖辈道出的一个秘密:胃肠功能好的人,“脚趾头”大都长这样!
生姜这样吃,健脾养胃少生病,赶紧学起来做给家人吃~
睡前一个小功法,大补肝肾,疏通五条经,男女都受益~
【手诊】送你一张手诊全息图!!!(附:简易手诊法)
这个是天下“第一补品”,人人都能吃得起
以黑养黑!每天1杯“黑八珍”,低卡饱腹,还你好气色~
“麻雀三啄”,早晚只需5分钟!痰少了,眼睛亮了,睡眠也好了!
【手诊】不懂手诊没关系,找到病症的对应点,拍拍手就好了
脾虚原来这么可怕!虚不虚看嘴就知道!
一个奇妙的方子,治头发“早白”及“秃顶”!
手掌诊病的反映区,高清定位图,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果断收藏起来)
放几滴血,口腔溃疡就会痊愈,不信你试试!
为什么你容易生病?说白了,就是体内有这三种瘀毒!
【舌诊】小小舌头,大有乾坤,简单实用的【舌诊图谱+顺口溜】必须收藏!
中医城市分会,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神奇拍手操:一拍疾病都散去!根本不用补!
孙思邈有个千古名方,专清体内各种的湿气、痰浊,越用身体越干净
心脏不好的人用力按这里!就是随身携带的救心丸!
【脉诊】脉洪、细、长、短脉象特征及意义
今日小雪,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冬天少生病!
生姜这样吃,健脾养胃少生病,赶紧学起来做给家人吃~
体内的寒气如何排出?这15个体寒表现要注意!
【舌诊】儿童舌诊——小舌头,大来头儿
凡寒湿重必有4淤,灸通4穴,防各种结节!
脾胃伤百病生!养好后天之本,不容错过的经典健脾方
人的脚上藏着药!专调脾、胃、肝、肾,经常揉一揉,省了不少医药费
流传千年的手诊、面诊歌诀,一看就会!(果断收藏,附视频)
单脚站,调好了我的多种疾病
1招养好脾胃!3000年古法传承妙方「怀山粉」每日一杯,脾胃好,百病跑~
便宜又好用的一种药,不用口服,居然可以调13种病!
【面诊】通过面部来了解你的身体疾病,都是难得的知识点,收好了!
到底怎么才能找到好中医?
这个部位只要松开了,打通任督二脉,十病除九。
中医:凡是得癌者都是小腿经络不通!
送你一张手诊全息图!!!(附:简易手诊法)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救了很多癌症患者!
“十人九湿”,万病皆始于湿,试试这个小方子
冬天,常按6个穴位,开启身体温暖“开关”
【舌诊】舌头,是咱们健康的一面镜子
小拇指上有个“长寿开关”!1分钟激活它,筋骨强,睡眠好,眼睛也亮了
失眠睡不着?睡前喝一杯“它”,让你一觉酣睡到天亮
每天把腿这样折叠,肝脏好了、气血更足!体质差的人,最好每天都做几分钟
【手诊】看手,知病~
体内的寒气如何排出?这15个体寒表现要注意!
源自御用方的“温和版”八珍粉,温和补脾,养好脾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