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儿童舌诊——小舌头,大来头儿

健康   2024-11-22 06:01   广东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其中,望舌是望诊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古代医家称“小儿科”做“哑科”,认为治小儿病最难。北宋钱乙,被后世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曾道:“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者,襁褓之婴,孩提之童,尤甚焉。”一语道尽小儿病难治。


临证中,我们儿科医生发现,小儿骨气未成,形声未正,哭闹喜笑,变化无常,单靠望诊了解病情有一定的困难;小儿不能言语,而能言语者,言语亦未足取信,多由家长代诉病情,往往带有主观判断,仅凭问诊去了解病情也有困难;小儿指纹难查,脉微难见,面对医生诊察时,又多惊啼哭闹,喜动难静,难以完全配合,故单靠脉诊也难以准确辨证。因此,望舌在儿科四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儿望舌

小儿入诊室多由家长陪护,“看舌头”这个简单、短暂而又无痛的检查方式,孩子往往多能配合,同时家长也易于接受。因此,相对于其他的诊法,望舌在儿科诊法中最为简便易行。

舌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位的深浅、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一、舌与脏腑经络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着联系。

脏腑的病变反应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临床上常用“五脏划分法”来区分五脏在舌面上的分布。其中,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二、舌与气血津液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血脉,主宰全身脏腑气血的状态,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脏腑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于舌上。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各脏腑组织器官均起着温养、濡润的作用,故舌象不单反映了脾胃的功能状态,更代表了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舌苔是由胃气蒸发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舌体有赖于气血充养,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都要归藏于肾,“唾为肾液”,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故从舌象可反映全身脏腑精气盛衰的变化。

此外,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也与病邪的寒热性质有关。

如何望舌?

一、去伪存真

为了使望舌获得的信息准确,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虚假舌象。那么,我们如何望舌呢?

望舌时,需选择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患者面向光线,医者姿势略高于患者,嘱患者采取坐位,头略扬起,自然的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望舌过程中,需注意尽量避免因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对望诊产生干扰,也需注意因饮食或药品,可能造成的染苔,或者因刺激而造成的舌色或苔质的改变。

‍二、知常达变

我们需掌握正常的舌象基本特征,才能做到一叶知秋,知常达变,从而准确的判断舌象。

正常的舌象主要特征,简单概括起来,即“淡红舌,薄白苔”,也就是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舌质干湿适中。


三、望舌质与望舌苔

望舌质:主要观察舌的颜色,光泽,形状,动态等。望舌苔:主要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分布状态等。通过望舌,我们可以判断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深浅,推断病势进退,估计病情预后,从而作为诊断疾病、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辨证的重要依据。

望舌在小儿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一、肺系疾病

小儿“肺常不足”,肺系疾病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肺为娇脏,主一身之气、开窍于鼻、司呼吸、外和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外感邪毒侵袭后的抗御能力均较差,加之小儿冷暖不能自调、家长养护不当,故外感邪气,自口鼻皮毛而入,均可客犯肺系而发病。

小儿感受外邪急性起病,以感受风邪为主,多兼热邪或兼寒邪外袭而为病。此时节气处于立冬前后,感受外邪以风寒邪气为主,疾病初起可见小儿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苔白稍厚。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后易聚而化热化火,则很快表现为舌质红,舌苔短期内可变化不大。‍


若小儿起病即感风热之邪,或表现为热毒壅盛,多见舌质红、或红绛,其上可见芒刺,舌苔白、或白厚而偏干,亦可见少苔、或光剥苔。


二、脾系疾病

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上发病率占第二的一类疾病。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家长喂养不当,冷暖调护失宜,疾病及用药不当,易于伤及脾胃,而引发脾系疾病。

小儿脾系疾病,常见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要表现。此类疾病,病程有新久,病性分寒热,病情亦分虚实。新病多属实证,感邪寒热不同,望舌所见也不同,感寒可见舌淡舌苔薄白或白厚,感热可见舌红苔厚腻或黄厚燥,但总归可见舌苔厚或厚腻,以舌体中间及舌根部位为主。


久病脾虚,以阳气亏虚为主,可见舌淡舌苔白润或水滑,积久者可见舌苔厚腻,但也可见舌红苔少或剥脱的阴虚内热的情况。


三、心肝疾病

小儿“肝常有余”、“心常有余”,外邪侵袭,易于入里化热化火,犯肝而生风、动风,犯心而生惊、心火易炽,从而发生心肝病症。

小儿心肝疾病,临床上以惊风、汗证、心悸、抽动障碍等疾病为常见。辨证时,结合病程的新久,辨清病邪的性质,辨清阴阳的盛衰,及病性的寒热虚实。若初感新病,感邪为热,望舌可见舌红,兼夹湿邪时,舌苔见黄厚腻。病久正虚,阴阳俱虚,阴虚可见舌红或绛,舌苔薄、少苔或剥苔;阳虚可见舌淡或淡胖,舌苔薄白或白。兼痰时,可见舌苔厚腻;兼瘀时,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四、肾系疾病

小儿“肾常虚”。肾藏精,主骨,为先天之本,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同时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之中,直接关系到小儿骨骼、脑、发、耳、齿的形态发育及功能成熟。

小儿肾系疾病,可因先天禀赋不足而发,多累及肺脾肾与膀胱,也可涉及心肝。此类疾病,需辨清标本虚实,望舌方法同它系疾病,可互相参证。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商务合作:林恩(xingqi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桔梗(微信号:weizy8289)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很重要;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知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