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π】Suki:从深圳到米兰,缘分与热爱让我扎根艺术行业

文摘   2024-12-16 11:00   浙江  

点击标题下方的耳机图标🎧,即可收听全文内容


1

冥冥之中的安排:我与艺术管理结缘


在谈到自己和艺术管理工作的渊源时,Suki用了“有趣”这个词语来形容她和艺术结缘的历程。她说:“我本科学的是文化旅游,大学毕业的时候很迷茫,一直不确定想从事哪一块的工作。非常凑巧,那一年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当时我感到很惊喜,原来还有这种形式去呈现一种叙事。”


在大学期间,Suki为了寻找前行的方向尝试了不同领域的兼职工作。其中一次作为志愿者接触和参与那一届深双,懵懂的她在当时对艺术一无所知。而下一次和展览相遇,Suki已经回国成为了2022年深双的执行团队工作人员,深度地参与了展览的筹备、策划、执行等环节。


Suki表示,当初去做深双志愿者观展的心态其实是很随意,可往后的学习、工作过程竟不知不觉都和它有关联。在米兰做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时,Suki经过导师的推荐,取得了和那一届深双主策人的采访机会,从而选择了将深双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之一。


甚至连做自媒体的契机,也是源于她正在参与这个展览的工作,发现“艺术管理”仍然是国内“小众专业”之一,有趣而忙碌的展览工作激起了Suki对其幕后故事的分享欲,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一场展览背后的工作日常。



为帮助更多人了解到艺术管理专业,Suki和我们分享了她在意大利学习时的经历,并结合自己所学从两个方面分享了对艺术管理专业的认知:


一、交叉性学科:涵盖多专业学习

“以我在意大利的读艺术管理硕士举例,艺术管理是一门集艺术、经济、哲学、管理相互交叉的学科,所以我们既有艺术相关的课程,也有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相关课程。回头看,发现课程的底层逻辑更多是基于如何管理和统筹一个项目,从启动到结束,而管理对象是艺术相关的产业、项目或内容。”



二、培养综合性人才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艺术管理呢?或者说艺术管理工作可能需要什么样的人?Suki也结合自己工作经历进行了分享。“艺术管理的学习和工作都并不枯燥,相反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儿。我们会做项目,有机会接触到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听他们分享作品的灵感和创作思路,从而像桥梁一样去对接其他方协助老师们的项目或作品落地。”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看展、关注项目、作品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动态,可以加深自己对艺术工作了解或者快速获取不同行业的更新。如果你热爱艺术、感兴趣丰富的多元课程,并且摄取和了解新事物能力较强,那么欢迎大家可以尝试了解一下这个专业。”



对于长期性的职业选择来说,任何职业都需要辩证地来看待,不光要看见行业的有趣和“华丽”之处,也要接受它枯燥琐碎之处,但无论哪一面都是为了触达自己追寻的工作成果和实现自己的工作信念。



2

向何处进发:剖析艺术管理行业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成为了许多青年的心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仍然时不时拷问着我们。在谈到专业学习之后的就业前景时,Suki说:“到目前为止,其实在国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岗位叫‘艺术管理岗’,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去做艺术管理工作者。因为无论是艺术展览、艺术机构,其实它都会需要一个能够连通、协调项目各个因素的桥梁。”


“以一个展览来举例,它会有策展人、艺术家,也会有布展的施工方、指导单位等。对于几方工作者来说,他们的专业领域各有不同,各自追求的目的也完全不一样。”


“但策划展览的目的一定是希望它能够落地,那么这个时候艺术管理工作者需要保证几方的需求都能在项目中得到平衡和被满足,你既要了解艺术家心中的情怀、理想化的表达,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想法的落地难度。”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面临着‘诗和远方’和‘现实琐碎’的取舍得失。


Suki说:“不过还是并不希望将艺术管理视为一个伟大或是非常光鲜亮丽的工作。美好并没有那么触手可及,相反我们常会有很多焦头烂额的时刻,意想不到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份工作也在不断锻炼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透过从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艺术管理行业仍然存在需求度不高、专业化有限的弊端。那么艺术管理行业的未来将走向何处?西方艺术管理产业土壤是否能为我们提供借鉴呢?作为在外国学习却选择回国从业的Suki,相信她的切身体悟能够加深我们对中外艺术产业土壤差异的认识。


“我在意大利学习,在中国就业。首先,我能够体会到两个国家对于艺术的审美教育是不同的,这种大众审美教育似乎也在影响整个社会艺术产业的需求。西方对艺术的认知和学习的普及仿佛是渗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里,艺术是伴随着他们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大部分从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见解,哪怕不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艺术兴趣和喜好。”


Suki结合了自己的经历来表达两国民众对艺术认知的差异:“有一次和意大利同学出去玩,原本想着只也许会约吃饭看电影。没想到是约去看展,我当时觉得很惊喜又期待。后来我们真的去参观了在米兰一个非常小众的私人展馆(大概我自己怎么也不会找到的一种“本地人才知道的展馆”),展品全是不同时期的教堂窗户,从进去同学就开始认真地和我讲解意大利艺术史上的不同画派、不同窗的类型。他们对于艺术鉴赏的信手拈来让我意识到,艺术已经融于他们的生活,平常且日常。”


“我国的艺术教育似乎起步比较晚,以我自身为例,小学美术课学的内容毫无印象。而在其他成长阶段,大家对通识教育的学习更加重视,忽视了对审美教育的培养。”


Suki以开放的心态将乐观的目光投向了未来,“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艺术、为艺术买单。尽管也许大部分人开始只是抱着从众心理去打卡、拍照,但踏出了第一步,就会有更多可能,而且在好几次看展时,发现美术馆的公教活动越来越有趣了,也能够感受到艺术普及和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3

自我认知: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


作为本科毕业后经历了迷茫,决定裸辞出国留学又回国工作的Suki,她在四年之前回国,经历了疫情时的就业迷茫走到现在。她认为目前艺术管理专业在国内的发展也许还在起步阶段,刚开始的奠基总是最难的,所以只能靠着自己的信念和一腔热血坚持下去。但对艺术和对艺术管理工作的热爱并非单向奔赴,它也给过Suki反哺的力量。


当谈到坚持下去的动力,Suki带我们一起走进了她在米兰读研时的回忆,她说:“老师让我们在艺术管理第一节课做一件事情,就是让我们去思考并且用便签写下‘如果在创意型行业工作,你的信念是什么’。回去的时候我想了很久,最后我写下‘我希望能够通过我自己走在这条路上,可以让更多人走进这个展览去和作品发生链接,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别人体会到和作品发生链接是一种如此美妙的感觉’这是我当时的信念。’ ”


这么累也还要坚持吗?这么苦也毫无怨言吗?我到底在做什么?我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毕业后,这些问题无时无刻纠缠着Suki。然而那张便签却一直牢牢印在Suki心里,每一次发现好作品、好艺术家的欣喜无法让她停止步伐或是转移方向。哪怕所有的困难、失望一次次想将它浇灭,信念之力一直是都是Suki心中不灭的明灯,指引她一路前行。


她说:“我们对成为优等生或者追求标准答案这件事太根深蒂固了。但其实判断什么是我们热爱和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别人觉得好或不好并不能左右你的想法,你也不需要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很多时候见过这个世界自然就能发现自己喜欢什么,然后在热爱之后去找到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单口喜剧演员付航在《喜剧之王单口季》中说:“不管你的出身、学历、家庭背景如何,只要你敢勇敢地做自己就总有人会爱你。”


一个憧憬的念头也许只有1秒钟,但人生的长度是无限的,我们要将那1秒的灵光乍现延伸成一生的事业需要经过很多艰难。


也许偶尔我们会在坚持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苦苦追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但请务必勇敢地做自己并且不断朝着初心的方向走去,有一天行至柳暗花明,最终发现命运的奖赏是蜕变后成熟的自己。



文 | 徐畅

编辑 | 杨雁晴



APPLY   NOW!

更多项目申请及奖学金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项目官方网站

https://tiltingfutures.org/program/


项目申请链接  

https://apply.tiltingfutures.org/apply/

Tilting Futures 翘动未来创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青年领导力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目前开放申请的行动实验室(Take Action Lab)项目,旨在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疾病预防、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行动实验室项目周期为四个月,通过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当地组织和社区的实地实习与实践,系统学习如何解决真实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Tilting Futures 与上百家慈善基金会及组织和个人保持紧密合作,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

点击查看更多项目信息

Tilting Futures
Tilting Futures(原Global Citizen Year)是一家专注青年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其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全球挑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