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π】里维斯:凭借《黑衣人》成为“国内第一人”的好莱坞海报设计师,用故事感的镜头记录旅途中的点滴浪漫

文摘   2024-12-09 11:01   德国  

点击标题下方的耳机图标🎧,即可收听全文内容


里维斯,原名:卢宇(Lewis Lu),概念艺术设计师,摄影师,影视海报设计师。主要服务客户:20世纪福斯影业,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派拉蒙影业,狮门影业,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追光动画等。


参与项目:《毒液》《碟中谍6》《黑衣人:全球追缉》《海王》《阿丽塔:战斗天 使》《白蛇:缘起》《铁血战士》《中国新说唱》等。


2018年,水墨版《毒液:致命守护者》获IMP年度最佳动作电影海报提名;2019年,凭借《黑衣人:全球追缉》成为第一个设计好莱坞制式海报国内设计师;2020年,发起影像计划摄影展《白日梦想家》;2022年,影像计划第二季《白日梦想家2022》在北京东隅酒店举办;2024年与富士影像合作展出摄影《暹粒男孩》。


Q

您是如何开始接触摄影的?

最初是什么契机让您走上了这条创作之路?


从小我是个美术生,工作后长达十几年里也一直从事画画设计相关的工作。我是一个需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人,于是当画画成为谋生的工作后,我就需要在生活里找到一个兴趣作为支撑。有天逛街看到了当年的新款富士xe1,当时只是觉得这台复古机子有点好看就买下了,没想到命运的齿轮从那时开始转动。


Q

您在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的过程中,

是否遇到过让您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条路的时刻?

这些经历是如何影响您的?


其实我从没怀疑过自己是否能走这条路,并不是我有多么骄傲自我,而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里,一切都是可选项,并没有所谓的必选项。一件事你喜欢你觉得值得去做,能收到结果,继续把它做好就可以了,我选择这条自己喜欢的路之后有回馈,并且得到了支持。我一直觉得我是幸运的。



Q

作为富士合作摄影师,

您对器材有怎样的选择标准?

有哪些关键的拍摄技巧能与我们分享吗?


我个人觉得在从小白到专业的过程里,一定会有一个逐渐对设备器材“祛媚”的过程。开始摸索摄影的路上大多从半画幅到全画幅,再到中画幅,从一个变焦头走天下到追求刀锐奶化的大光圈,再到根据题材适配不同镜头。


想要追求的成像效果越来越好,但代价是行李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现在我出门可能更会把“轻量化”作为第一重要的事,除非有特定需要拍摄的内容,才会研究题材选择设备。回归生活,我身边有很多非常厉害的摄影师朋友,已经出门只带手机拍摄了。


Q

在旅途中拍摄不同的国家和文化,

您是如何理解并呈现这些丰富的元素的?

有哪些瞬间让您尤其难忘?


难忘的瞬间有很多,有被当地混混骗去巷子里抢劫过,有饥肠辘辘的时候却没地方换钱,被一个穆斯林老人塞了一块热腾腾的烧饼,有连夜驾车突遇暴风雪之后又看到极光的感动,也有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沙漠上看一束束流星划过。


你看,能印在心里的旅途瞬间都是脱离常规生活轨迹的事情,能尽可能多的记录下这些,就是我想做的事。



Q

您提到喜欢波尔图,

这座城市在您眼中有何特别之处?

它如何启发您的创作?


波尔图一定是欧洲旅行者的惊喜,它极具浪漫。清晨海雾弥漫,海鸥不停地在头上不远处盘旋,人们在面包店点上一杯咖啡开始一天的生活。从路易斯一世大桥去山顶,如果运气好能见到落日余晖洒落,在金色的杜罗河畔仿佛能窥见一丝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荣光。


我特别着迷于这个地方可以把古老与现代结合的这么恰到好处,又能在历史艺术与人文生活里找到自己独特的松弛感。



Q

您的作品充满电影感,

这是刻意设计的风格还是自然流露的?

您认为这能为观众传达什么独特的体验?


我大学就读在电影学院,那时几乎每天都在拉片,开始摸索相机后,也不自觉的带入了景别概念和镜头语言。从一开始这样拍摄就得到了很多朋友和网友的正向反馈,这种正向鼓励特别重要,它让我觉得有被认可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喜欢用这样风格去做拍摄。


用镜头叙事有一个好处就是具有强烈的带入感,让观众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欣赏,也是因为这一风格我做了两次摄影展。



但最近这几年我并没有再刻意地去贴近这种符号化的风格,更多的是记录生活本身。但反而这种电影感叙事风格,在日积月累的创作中刻在了基因里。


Q

在做好莱坞海报设计师的工作时,

您是如何平衡自己的创作风格与项目需求的?

您如何理解设计与艺术的平衡?


在口罩前的那些年,有大量的国外进口院线影片来中国发行,我在那些年做了很多项目。海报设计是一个甲方市场,作为设计师你想有自己的表达,是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作为个人标签。客户选择你的时候也就是选择了你的风格。


《好莱坞往事5》

《黑衣人:全球追缉》

《金蝉脱壳2》概念版


当年我做漫威电影《毒液》《海王》《蜘蛛侠》等等,就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的水墨、剪纸、手绘元素,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风”海报都指定由我来做。这就是标签化的体现,它能自然地平衡好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客户对项目的要求。



Q

您如何看待摄影与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您的创作过程中是如何

相互影响的?


平面设计可以为摄影带来直接的灵感,尤其在色彩搭配,光影运用以及构图上。


另一方面在后期处理上也密切相关,我的感受是,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摄影与平面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往往摄影师和设计师都在共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像是将摄影作品进行抽象化处理,使其更加具有艺术感和概念性。


Q

您曾提到用live讲故事,

这种讲述方式对您的作品来说意味着什么?

您希望通过它传递什么信息?


我觉得live是最近几年出现过的最好东西,它是社交媒体时代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发明。它比静态图更能传递瞬间的情绪和氛围,让观众更有带入感。和视频相比,live图又不会太长,不会让人觉得信息过载,但又比静态照片多了一丝动态的张力和情感流露。


现在我在旅行和生活里也慢慢把live当作主要的记录方式。我在这两年也发现,那种大片即视感的东西在网友和年轻人的审美中逐渐不再讨喜。大部分人越来越倾向简单化的,具有氛围感的,甚至有些粗糙有颗粒度的图像。ccd的又一次兴起就很具代表性。


Q

您常常记录和分享旅行中的故事与见闻。

在旅行中,您认为哪些文化或个人体验对您

影响最深?


我很难形容出一个影响最深的事,因为虽然在旅途中你会觉得世界和你有了一个短暂的链接,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的种族肤色、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山川湖海,一切都是你短暂且难得的体验,但无论何时何地它们并不属于你,可它能影响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慢慢地你会觉得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然正确,甚至绝对的政治正确,你可以接受任何人的三观以及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当自己变成一个非常有弹性的人,回头才发现拥有这种包容力和共情能力是旅途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Q

您如何理解艺术创作的“自我表达”“观众理解”

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为迎合观众的喜好而调整

风格?


我觉得我是个设计师,不是艺术家。简单来说,艺术家是我要告诉这个世界些什么,设计师是这个世界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我的作品需要让人看懂、理解,我需要用作品跟观众沟通,而不是去和自己或者和上帝沟通。


所以话说回来,当今能被大家所看到的人,所做的内容或多或少都会迎合观众。在观众接受范围里怎么保留住自己,才是不断矫正纠偏的问题。


Q

您拍摄的主题从建筑到人文,再到日常细节。

在不同的主题间切换时,

您的创作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我会多给自己一些情绪上的命题,想到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把建筑人文结合起来,最后使作品呈现出故事性。这种创作习惯已经很多年了,我现在仍然享受创作这一切的过程。



Q

您对“好故事”有怎样的定义?在您看来,

一个好的视觉故事应具备哪些核心元素?


做一个讲故事的人,肯定需要为听故事的人去考虑。要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就不能摆拍,所以作为拍摄者需要敏感地观察周围一切可以作为故事的素材。


我喜欢用不同视角去做填充,比如蹲下做孩子视角,躲在建筑后面做偷拍视角,当然也有非常大的可能拍不到想要的照片,需要等很久,那就可以换个时间再来。


好的照片需要很多因素的叠加,需要一定的技术,需要敏感,需要天气,甚至需要很多运气。



Q

在视觉艺术领域,您觉得自己是否有风格上

代表性?如何定义您的艺术风格?


我没法定义自己,交给别人来定义吧,比如你刚才有说我的风格很电影感,那就是你的感受,不管什么评价我都想尊重观众的感受。


Q

您曾经分享过“路的尽头是你,海的尽头也是你”

这样的文字,创作这些语言的灵感来自何处?


那是在罗卡角时我对我的妻子说的话。可能路易斯・卡蒙斯自己也不知道几百年后那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变成成千上万人的朋友圈文案。


我们去的那天,罗卡角刚好大雾散去,海天一色。我忽然想跟她表个白,就写下了“对我来说,路的尽头是你,海的尽头也是你。”


那天刚好是我们在一起四周年。



Q

您如何看待摄影作品中的情感与美学?

在艺术表达中,情感和技术哪个对您更重要?


有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是亚当斯说的“决定照片好坏的,是镜头后面的那个头”。


直到今天,在技术上我也不是全部精通,坦白的说我也不需要全部精通,摄影最初吸引我的是对这个世界的表达欲,而不是相机那些设计复杂的功能。


在以前总有人喜欢问我用什么相机拍的,其实我觉得特别不重要,因为拍照片的人比较重要。现在是网络时代,想了解什么上网搜索就会有人教你。学会基本的操作,知道光圈快门速度的作用,知道焦距的用法,基本完全可以去拍摄创作了,在这个时代缺少的永远不是技术。


Q

您的创作经历中,是否有某一作品或某一时刻

让您觉得特别骄傲?它意味着什么?


我拍下了我女儿出生的那一刻,

我觉得特别骄傲。


Q

您认为在摄影行业中不断成长和突破自我

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如何保持创作的新鲜感?


热爱生活,保持敏感,不要低估受众。

多出门会保持创作新鲜感。



Q

您对未来的艺术创作有哪些愿景?

是否有未实现的目标或新的艺术领域想要探索?


目前我会先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视觉艺术领域里还有很多我可以去继续学习研究的东西,未来我会更倾向于一些品牌跨界上的合作。


Q

您如何平衡作为艺术创作者的自由和面对现实

责任?您会如何鼓励年轻创作者追寻他们的梦想?


我觉得年轻创作者赶上了很好的自媒体时代,它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和试错空间。用心经营自己的人,他的自媒体就是一张名片,甚至是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APPLY   NOW!

更多项目申请及奖学金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项目官方网站

https://tiltingfutures.org/program/


项目申请链接  

https://apply.tiltingfutures.org/apply/

Tilting Futures 翘动未来创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青年领导力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目前开放申请的行动实验室(Take Action Lab)项目,旨在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疾病预防、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行动实验室项目周期为四个月,通过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当地组织和社区的实地实习与实践,系统学习如何解决真实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Tilting Futures 与上百家慈善基金会及组织和个人保持紧密合作,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

点击查看更多项目信息

Tilting Futures
Tilting Futures(原Global Citizen Year)是一家专注青年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其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全球挑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