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π】好运小丫:武大本,复旦硕,曾一度囿于“优绩主义”的她学会了与其和谐共处

文摘   2024-12-05 11:00   德国  

点击标题下方的耳机图标🎧,即可收听全文内容



每个人都有真正平等的机会去竞争理想的商品和社会地位吗?但我们关于价值的分歧不仅仅涉及公平。这些分歧也涉及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赢和输——还关于成功者对那些不如自己成功的人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迈克尔·桑德尔


“优绩主义”与“慕强心理”的漩涡

2023年9月,小丫收到复旦大学的研究生预录取通知。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获得如此成果,小丫心里是喜悦的。


直到某天,小丫看到了高中同学小A的朋友圈。小A当年在班里名列前茅,高考顺利考入北大。大学四年期间,两人的联系并不密切。看到朋友圈后,小丫得知小A也同样选择升学的发展路径,直博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

仿佛是时间倒流一般,来自四年前的那段回忆逐渐变得清晰,一种淡淡的自卑感瞬间袭上心头。



2018年,小丫从县里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开始了自己的三年高中生活。初中总是排名前列的她,在高一入学时对未来充满希望。

重点班的同学们都是通过提前批招生入学,属于各市、县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渐渐地,小丫发现自己难以在强手如林的重点班中保持尖子生位置,不少新同学的优秀程度超乎她的想象。

“整个高中期间,我始终处于一种不自信的状态。可能由于之前被家长灌输了一些错误观念,总认为一个人如果成绩非常好,那这个人必然有长相差,或者才艺不好等其他缺点。然而高中时,我第一次见识到,一个足够优秀的人,是可以全方位碾压你的。”

小A就是这样一位“六边形战士”。高中生活时间紧、任务重,却一直保持着清北预备役级别的学习成绩,还有时间谈甜甜的恋爱。相比之下,高中时的小丫则没那么卓群,不管怎样努力,似乎都无法匹敌天赋型选手。

小丫在回忆这段灰色时光时写道:“每个人或许都需要一段被打压、不断自我怀疑的时间。”对于和小丫有相似回忆或者处境的人来说,这样的描述太过精准,也太容易理解。没有结果的努力,没有可能达成的目标就如同厚厚的、冒着白气的冰面。可是冰层之下,无人在意的地方,其实还存在一个流着温热血液的、活的、名叫“自我期待”的生命体。


它从来没有放弃尝试将冰层破开一个缝隙,但也从来没有成功。于是当我们看着这样一个可怜的生命体,越是看它可怜地尝试着,就越是觉得冰层牢不可破。

我们透过冰层,就看到了那些早已突破冰层、翱翔于空中的同类。它们的身影忽大忽小,小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距离它们如此之近,并因此更加拼命地撞击着冰面。

在小丫看来,重点班当中的“优绩主义”造就了不同圈层,身处中等生圈层中的自己根本无法融入优秀学生们的圈层。“我觉得这是必然的,比如他们要讨论一些数学问题,你都不会,怎么参与其中?至少我自己会觉得,不太敢跟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

对于“优秀同学”,尤其是他们当中面面俱到、似乎有超能力的几位,小丫其实始终怀揣着“慕强”心理。因为自卑,小丫几乎不怎么与他们交流。可是这并不代表排斥接触。“那时微博算是一个我认为相当私密的空间。当我知道小A和我的微博账号是互关状态时,我第一感觉就是挺开心的,有一种被看见了的感觉。”

高考结束,小丫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成功被武汉大学录取———在班级里算是中等水平。这与小丫平时水平一致,可是她总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心情。带着这样的心绪,她开启了大学生活。


新“优绩主义”与初出茅庐的斜杠青年

如果用两个词形容大学生活,小丫的答案是“充实”和“自由”。“我大学期间尝试了很多的事情。大一的时候,我就参加了主持社团,算是为了弥补高中的遗憾。大二的时候我去染了黄头发,并且参加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和比赛。大三大四的时候我去旁听了许多优秀老师的课程,还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交到了很多朋友。但对于我来说,自由永远是最重要的优先级。”






除此以外,小丫还进一步发展了自己一直掌握的爱好——唱歌。但是,她从来没有报名参加过“十佳歌手”这类校园歌唱比赛。“我不愿意把爱好变成负担。包括唱歌,包括主持。但凡是一些比较重大的场合,或者那类我预想到会给自己造成压力的场合,我就选择不参与。”



担心在更加优秀的人面前显得不那么优秀,这样的压力会冲抵任何过程本身可能带来的快乐。又或者说“看起来优秀”带来的快乐,胜过一切别的快乐。

小丫很坦诚地表示自己一直都有慕强心理,这种心理从高中到大学结束,甚至至今,都从来没有消失过。只不过在不同阶段,所谓的“强”有着不同的涵义。

“现在慕的‘强’就不是高中时的‘强’了。高中时慕的无非是成绩好的同学们。现在慕的‘强’更加多元,不再服从于成绩这个单一评价标准。比如我看到某个同学很擅长长跑,身体素质很棒,我会觉得他/她很优秀。再比如我自己的侧脸不好看,但是某个同学的侧脸很好看,我也会很羡慕。”

小丫看得到大学给予同学们的自由度,也因此积极探索自己的种种可能。出于对新闻传播的兴趣,小丫成为了校园官微运营团队的一员。


“我蛮早之前就想要接触新传这个行业,会自己找来相关的杂志、报道看。大学四年中选修了许多文学院的课程,因为想看到更多本专业看不见的东西,甚至做笔记的时候都会比上专业课时还认真。我觉得探究一个人、写出一篇采访报告,是很有意思的。加入校园官微团队以后,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其中也包括采访同学、老师。”



小丫也保持着写日记以及写随想的习惯,可能是关于生活的,可能是关于学习的,可能是关于人生感受。“我觉得这么长时间下来,还是积累了不少想要表达的东西。我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去自由地表达它们,所以就开始做起自媒体。”

“一开始我做的内容挺杂的,什么都会涉猎一点。最后我发现在保研赛道的数据是最好的,获得粉丝的认可我也很开心。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只发保研相关的内容,也确实积累了一些粉丝。但是随着内容越发越多,到最后已经没东西可说,这也是我最近的一个困境。”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斜杠青年”,在自媒体博主这个身份的初创阶段还算顺利,“转型”算是第一个挑战。对于新赛道的构想,小丫的答案是——

不知道。

“我现在还处于一个消极怠工的状态,”小丫哭笑不得,“一般来说,像我这样的保研博主后期会发展为plog博主,可是我觉得现在plog赛道同质化水平太高了。我有想过想做搞笑博主,因为平时我是个挺抽象的人。但是突然转做的话,又和之前的人设太不相符。”

“优绩主义”下的路径依赖

保研之后,小丫在自媒体平台发了一些感想,那是诸多保研经验贴、学习方法贴之外,更加贴近内心、探寻自我的一面。

在那篇由小A所引起的随想里,小丫写下这样一句话:“高中教会我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但也许她并没有学会。

小丫非常清楚该怎样分析自己的这种心态,她称之为“未解决的课题”。“保研之后产生自卑,是因为我发现高中时比不上小A,四年之后我仍旧比不上。可以说高考之后,我就没有解决挫败感这个课题,四年之后,这个课题再次出现了。”

小丫所说的“比不上”,指的是保研时似乎可能触碰到的那两所最高学府。“其实我有时候有点完美主义,对自己的要求或许会比较高。当我去参加那两所学校的夏令营的时候,我觉得我似乎离它们那么近…..但其实又那么遥远。”

当时的小丫认为,因为没有获得offer,所以好像最后一次“追赶”的机会也失去了。到底是追赶别人,还是追赶理想中的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或者说一个永无结局的故事。
 
和自己较劲的过程固然拧巴,可是从另一面看,对于优绩的追求,也确实在推着自己不断向前走。


“可以非常坦诚地说,我自己选择保研就是优绩主义下的路径依赖。我身边认识的保研同学可能有两种。要么是高考失利后,在入学时就定下去往更好的学校读研究生的目标。要么是像我一样,最初没有想好未来要做什么,后面发现自己成绩不错,可以继续读,那就继续读下去。”

当然也有不去选择路径依赖,在转换赛道之后也取得不错成果的同学,小丫是很佩服的。“他 /她觉得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马上转换赛道。我觉得如果是我可能不会像他/她一样,因为我不确定自己转换赛道之后能不能做得和之前一样好,我还挺羡慕他们的决心的。”

距离保研已经过去一年多,小丫似乎已经渐渐找到与自我和解的办法。“我有段时间非常内耗,特别需要别人认可。但是后来我意识到,外人眼中的‘我’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一个任由他们赋予意义的客体。这样想的话,其实不用在意他们赋予给我什么样的意义。”



某一次学校大型评奖活动,虽然符合条件,小丫却没有选择参评。“不是说不想去,只是觉得不再需要这些东西证明自己,不再单纯为了别人的认可,一句轻飘飘的‘你好厉害’而费心伤神。”

在经过大四保研结束后一年的休整旅游时光后,小丫同学打算在研究生阶段和优绩主义真正达成和解。就像她朋友圈的个性签名一样——“请勿陷入旁证与自证的漩涡”。



结语

受到不可掌控的客观因素影响,我们中的许多人,像小丫一样,有过一段完全受“优绩主义”支配的青春。当我们回望那段让人五味杂陈的时光,首先想做的或许就是从中脱身。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优绩主义的局限,也发觉刻意摆脱它其实很难。

然而事实是,我们完全可以允许自己“囿于”优绩主义,与它和谐相处。小丫的方式是,用一个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去代替单一的评价体系。
 
找到这样一个评价体系不难,难的是让自己慢慢地接受。
因为要想让自己接受,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找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挖掘自己在其中的潜力。

但这不比考出好成绩简单。



文 | 汪承勉

编辑 | 杨雁晴



APPLY   NOW!

更多项目申请及奖学金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项目官方网站

https://tiltingfutures.org/program/


项目申请链接  

https://apply.tiltingfutures.org/apply/

Tilting Futures 翘动未来创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青年领导力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目前开放申请的行动实验室(Take Action Lab)项目,旨在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疾病预防、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行动实验室项目周期为四个月,通过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当地组织和社区的实地实习与实践,系统学习如何解决真实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Tilting Futures 与上百家慈善基金会及组织和个人保持紧密合作,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

点击查看更多项目信息

Tilting Futures
Tilting Futures(原Global Citizen Year)是一家专注青年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其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全球挑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