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三善九宣闸

文摘   2024-12-02 17:00   天津  

在海河流域诸多水闸中,体量不大、工艺简单的九宣闸声名赫赫。究其原因,它除了效益显著,还和晚清重臣李鸿章及其部将周盛传有着莫大渊源。

清同治九年(1870年)九月,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为加强天津一带的海防,他将淮军部将周盛传调驻今河北省青县马厂一带。周盛传到任后,先是营建马厂兵营,后又将马厂兵营西营区驻防的7个营调往今天津滨海新区新城一带修筑炮台。为加强马厂与新城之间的情报联系,专门修了全长70公里的马新大道。

往来马新大道之际,周盛传看到海防形势紧要,而津南地区滩涂荒芜,遂有了引水屯田,筹备军粮的想法。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组织挑挖咸水沽引河,引海河水南至咸水沽,再向东到新城,尝试垦殖稻田,颇有收获。

看到荒田可耕,他向李鸿章上书,认为若只是垦殖新城附近荒田,咸水沽挑引河就行。但要是开发海河南岸更大规模的荒田,则要在南运河上建闸、开减河,引水冲刷这片盐碱地才能奏效。为何要引南运河的水呢?他认为,南运河上游的漳河,含沙量大,向有“石水斗泥”之称,而且富含腐殖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尤利于淤地肥田。

至于将减河引水口选址于南运河的什么位置,周盛传认为,前人都倾向于地势低洼的静海权家口,但那里只起到泄水作用。经逐节测量,从马厂至新城有四丈七尺五寸的地势落差,水头足以落淤刷碱。再者,新挑挖的减河沿着马新大道,更方便修浚。

周盛传认为,减河引水口应修闸而不是修坝,因为闸比坝便于调节水流,控制水的流速。只是滨海一带受潮汐冲刷影响大,闸座基础必须用三合土捶实才行,闸板也需要用两层,挡水后便于疏浚清理。

此外,周盛传还对施工经费来源、民工来源、工程技术、工程占地赔偿等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最终,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修建水闸的方案得以实施。因减河引水口在靳官屯,故将减河称靳官屯减河,水闸称靳官屯闸,又以宣泄九河之意,名宣九闸。

九宣闸老闸

清光绪七年(1881年),水闸建成后,海河南部曾经“弥望百里,尽为石田”的南洼水乡逐渐变为万亩稻田,农业状况得到较大改观,甚至培育出了驰名中外的小站稻。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李鸿章撰文《南运减河靳官屯闸记》,认为修水闸、挖减河可分泄南运河洪水,引水淤田种稻以及联通水网,对海防布局大有裨益,称其“一举而三善备焉”。

九宣闸碑记

1918年,水闸闸板改造后,定名九宣闸。1920年,靳官屯减河修浚重开时,易名马厂减河。2013年秋,天津市按修旧如旧原则,对九宣闸进行了除险加固,通过勘测鉴定,整个施工工艺,属夯土砌石工艺。闸体底层基础为原土,上覆以蛤蜊粉、碎石子、糯米汁调合的三合土。其上,再以开敞式条石砌筑,条石间以梅花扣相嵌,以蝴蝶扣相连,用铁水浇筑,用糯米汁勾缝,使相邻条石拼接牢固。九宣闸的闸体结构,总体呈四墩五孔形式,每孔净宽一丈七尺,两边墩内宽十二丈四尺。闸墩内以原土填实。闸门为叠梁式木质闸门,可累计放8块方木闸板,每块闸板高一尺,长一丈八尺。可根据需求,增减闸板,调节水量。

九宣闸的特点:一是夯土材料就地取材,用蛤蜊壳磨成粉代替了石灰粉。二是两侧翼墙由18层条石垒砌,以螭首为分界点,上下各九层。当河道来水时,通过观察翼墙条石即可推算水深。三是墩内青砖龙骨减力构造。四是闸体四周立有石狮,象征镇闸保平安,利水防灾。五是闸体外墙还有铸铁钩环,以栓停船只。

作为天津现存年代最早的水闸,九宣闸在1917年和1963年抗洪中,为分泄南运河洪水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九宣闸还是历次引黄济津的重要通道,自九宣闸引水至北大港水库进行调蓄,解决了天津市城市供水压力,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3年1月,九宣闸被确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天津市在原闸址上游建了新闸,担负起九宣闸防洪、输水的双项功能。

九宣闸新闸


END

撰文:郭恒茂

海河水利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简称海委)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