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来一趟就把立案的事情办利索了,工作人员把注意事项都写在了纸上,还告知我查询案件进展或联系法官咨询,不仅可以拨打12368热线,还可以就近到法院的任意一个办公区寻求帮助,这可方便多了。”提起刚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办理的诉讼业务,市民李大爷赞不绝口。
一次性解决群众提出的多个需求,是西城法院践行“如我在诉”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西城法院在推出“诉服管家”“多区通办”等一系列诉讼服务举措的同时,用“集约化”改革提升鉴定、保全、取证等诸多环节工作质效,以党建引领促推形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合力。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不仅让西城法院涉鉴定案件平均审理时长缩短了2个月,调查取证平均用时缩短40%,也让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北京法院系统唯一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单位。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法院,西城法院坚持以司法为民为起点,不断优化诉讼前、中、后多个环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西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经纬表示,这正是西城法院践行“如我在诉”背后的改革密码。
“诉服管家”紧盯急难愁盼
“您好,我是诉讼服务中心的‘诉服管家’,看您几位在商量着,有哪些事项不太清楚吗?”近日,作为西城法院立案庭诉服团队导诉组组长的杜春看到大厅里几位老人围桌而坐,便主动上前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原来,几位老人的父亲去世后,他们因财产继承产生矛盾,希望通过法院尽快解决。由于是第一次到法院,几位老人略显焦急,反复表示要尽快立案。初步了解情况后,杜春引导几位老人到位于诉讼大厅一侧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由值班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志愿者为老人们详细解答法律问题,并指导老人草拟了起诉书。为减少几位老人奔波并尽快立案,“诉服管家”在纸上列明了需要准备的诉讼材料。当天下午,几位老人就到离家较近的法院办公区办理了立案手续。
“立案是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的第一道门槛,也是诉讼群众与法院接触的首站,践行‘如我在诉’第一步就是要提升诉讼服务的质量。”西城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王兵莹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为减少群众跑腿、方便群众办事,除了同步优化升级法院的五个办公区诉讼服务,还调整了大厅接待时间,实现民商事案件立案“多区通办”,并配备“诉服管家”,主动回应群众所急所盼。
为更好地服务特殊困难群体,西城法院在开通绿色通道的基础上,组织诉讼接待人员学习手语,并在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群体时提供“一对一”陪同式诉讼服务。此外,西城法院通过研发地址确认书和文书送达小程序,让当事人在线上即可完成电子送达确认并查收诉讼材料,方便群众参加诉讼。
“集约办理”提升审判质效
立案,仅是诉讼流程的第一步。随之,尽早开庭就成为当事人最期盼的事。为此,西城法院于今年初组建了排期员团队,配合审判团队进行庭前会议、正式庭审等排期工作,同时强化庭审排期信息反馈机制,汇总分析收办案进度、法庭使用及续庭需求情况等,按照“高效排期+灵活调整”原则,确保庭审排期运转顺畅。
记者了解到,团队组建以来,西城法院排期周期平均用时缩短了10.4天。
人身损害案件需要伤残鉴定,遗产继承纠纷涉及房产评估,合同纠纷往往需要申请财产保全……立案后,很多案件还会面临鉴定、调查取证、保全等诸多事项,但这些往往又存在着不确定性,让审理变得繁杂起来。能否将相关工作提到诉前进行,就成为西城法院审判改革攻坚的重点。
“这一次,不仅保全速度快,而且在诉前就结案了,当事人相当满意。”某科技公司委托代理人刘律师在办理撤诉手续时告诉记者,他此前得知西城法院正积极推进诉前保全工作,便提交了诉前保全材料,没想到两天后就接到“诉前保全裁定已作出”的通知。接着,负责办理此案的速裁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因账户被冻结,被告方当场表示将依约尽快履行,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就这样,一起起类似纠纷通过“以保促调”圆满化解。
这背后,正是西城法院今年在多个审判环节推进的“集约化”改革。今年3月开始,西城法院以案由为导向,将需要以鉴定结论为参考的案件纳入诉前鉴定范围,依据鉴定事项复杂程度繁简分流加速办理,改革后近七成鉴定事项在诉前即予以办理,大幅缩短了后续的审理周期。在调查环节,新成立的集约化调查取证团队通过构建“审判发起—集约调取—执行协助”的联动机制,实现“一次外出多件办理”,平均用时缩短40%。
与此同时,西城法院加强“日、周、月”全时管理,建立全院、庭室、团队、法官四级考核管理体系,狠抓审判质效,并对立案、审理、上诉、执行、归档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以智慧法院建设更好服务法官办案,便捷群众诉讼。
“先锋同行”促推源头治理
“来法院起诉,本就有烦恼,提升审判质效,可以有效减少当事人的焦躁情绪,但事实上,老百姓打心眼儿里并不愿意打官司,就怕虽然分清了是非曲直,但却失去了亲情友情、邻里和睦。”在西城法院立案庭庭长秦学伟看来,践行“如我在诉”理念还需要走进基层,结合“情理法”帮助群众尽早解开“疙瘩”。
为此,西城法院于今年创新推行“先锋同行”工作,同西城区全区15个街道机关党组织签订协议,以党建引领带动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强化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就地化解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今年5月,西城法院执行局法官在办理一起当事人违规领取低保金的强制执行案件中发现,无论是作为被执行人的低保领取人,还是作为申请执行人的街道工作人员,对于低保相关规范文件及终止领取低保的具体流程和后续的法律路径都不是很清楚。经过进一步梳理分析,西城法院发现,涉低保金退还类强制执行案件呈现多发的态势。为此,执行局各党支部主动对接广内街道机关党委等“先锋同行”结对的党组织,走进基层为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讲解违规领取低保金的危害和法律惩处措施。此后,相关社区不仅再也没发生过类似情况,低保金申领审核流程也变得更加规范。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促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助力辖区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是开展‘先锋同行’工作的应有之义。”西城法院政治部主任赵莹说。
现如今,西城法院“先锋同行”与“法院直通车”机制融合互促,在党建引领下,法官通过归纳总结群众生活中多发易发的法律问题及审判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细致研判治理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发布典型案例、制发司法建议等工作,同时加强党建共建和府院联动,促推形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合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李经纬表示,西城法院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推动改革,着重围绕“优化诉讼服务、助力审判办案、促进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构建完善数字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以更优的审判质效和更实的为民举措践行“如我在诉”,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来源:法治日报2024年10月31日 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