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历经层层考验,今年初有13位优秀的法官助理成为西城法院新入额法官。时光匆匆,在成为员额法官的日子里,有欢笑,有汗水,更有成长。现将新入额法官的成长手记予以推送,一起分享成为员额法官以来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本期来自执行局孙萌法官的分享。
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法官,又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法官呢?多年前作为一名法学院学生的我在观摩庭审时,曾无数次被审判法官严谨庄重的风采所吸引,也正是从那时起,法官职业成为了我这名当时还是“半成品”法律人心中值得用青春与执着去追寻的梦想。
走出校门后,我进入了西城法院工作,面对“近在咫尺”的审判台,心中自然充满了向往与期待,期冀有朝一日能够和前辈们一样头顶国徽,身着法袍,定分止争,辨法析理。
白驹过隙,流光一瞬。入职后迄今,我曾任职于民事审判庭、综合保障部门、审判监督庭以及执行局,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及法官助理。这份工作逐渐从一个扁平的印象变得有血有肉、丰满深刻,它比想象中更复杂、更具挑战性。在一位位前辈身上,我看到法院工作远不止现场庭审时的于从于容,更有对繁杂案情的抽丝剥茧;远不止依法裁判时的果断犀利,更有对“家长里短”的巧断妙解;远不止回应群众诉求时的标准规范,更有对急难愁盼的换位思考。
几年前参与办理的一件工伤事故追索赔偿款项的执行案件让我记忆犹新。一方面是身受重伤申请执行人的迫切医疗、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勉强运营的被执行人的窘迫困境,作为执行干警的我一时间犯了难。这时,作为前辈的部门领导与承办法官指导我要善于换位思考,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学会灵活适用法律,避免机械司法形成“零和博弈”的结果。犹如醍醐灌顶,我意识到真正能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才是关键。案件最终成功“破局”,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一次性清偿完毕。申请人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地说着谢谢的情形,至今我仍然记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法庭记录、上门送达、现场勘验等日常工作,文书校核、卷宗归档、调研宣传等延伸环节渐渐成为常态。
在繁忙工作中,在种种困难前,我也曾感到彷徨、也不禁对自己产生质疑。然而与其被浸泡在失落和迷茫之中,端正心态,脚踏实地又何尝不是一种涅槃;与其纠结忐忑,倒不如提高站位,看清方向,提高能力,尽到自己作为法院干警应尽的本分。
有的人将自己的入额经历形容为“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对我来说并非如此。诚然,入额之路上少不了辛苦疲惫,但云雾初起清风即来,领导始终关怀,同事始终激励,氛围始终昂扬。因为这份期待、这份信任、这份关怀,我的逐梦路上艳阳高照、洒满曙光。
在接过任命书的兴奋与喜悦之后,作为一名执行“老兵”的我迅速投入到办案工作之中。说心里话,即便自认为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完成“转身”走向审执前台单独承办案件时,紧张的情绪还是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那一刻,我对于前辈们常说的那种“如履薄冰”之感瞬间有了沉浸式体验。
入额后不久,我便承办了一起颇具挑战性的案件。该案的标的物竟是恐龙化石,被执行人应依判决将化石返还申请人。本案双方矛盾深、对立强,慢则可能导致化石被转移甚至毁损,贸然采取强制措施同样可能骤然激化矛盾。我一遍遍劝说被执行人,一次次跑到现场确认化石状况,案卷也翻来覆去地看了不知几遍,终于让被执行人放下戒备表示愿意在法院监督下于其家中交付化石。在经过长达数个小时的现场核验、运转及交接工作后,该案得以执行完毕,我自己也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从来并非易事。财产案件中纵然有抵押房产需要处置,也不能让百姓没有片瓦遮首;婚姻案件中即便夫妻之间矛盾对抗激烈,也要尽量避免子女成长环境压抑堪忧……理与法的方寸之间,考量着法官的专业与理性;情与法的方圆之内,权衡着法官的智慧与良知。
在成为一名法官后,再次回想那个当年萦绕在旁听审理的青年法学生脑海中的问题:怎样能称为合格的法官?我由衷意识到这其实并非一个问题,而是一份责任与承诺,需要我倾尽一生去践行,去坚守。
前辈说过:法官要把爱与忠诚融入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中。我愿以洁白而朴素的法官人生去兑现这一庄严的承诺,以恒心坚守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如同我曾憧憬向往的那样,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法官。
供稿:执行局 孙萌
供图:执行局 孙萌
制作:安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