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轴到中国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京韵中轴”实践团纪实

教育   2025-01-31 20:00   北京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之“中”更是中国之“中”。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作为北京的城市脊梁,在精神意义上不止于7.8公里的超级轴线,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观、秩序观和礼仪观,从新闻传播的视角来说,更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英尼斯所说的媒介的空间偏向与时间偏向:既串联北京城,又联通千年历史,展现出中华文化“撒播”的魅力。为了更深刻理解中轴线的文化韵味和时代中传播取向的变化,2025年寒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京韵中轴”实践团奔赴北京中轴线,从中轴线上每一块红砖绿瓦的建筑“拼图”看起,通过实地走访和文献查阅,定格刹那的中轴,触摸文化的脉搏。



















景山公园万春亭前“北京城中心点”地标

“京韵中轴”实践团前往景山公园调研,登临制高点万春庭。俯瞰整个中轴线,向南是宏伟建筑群:故宫、端门、天安门等;向北可以远眺钟鼓楼和地安门。古代皇家宫苑建筑与城市管理设施错落有致地南北排开,将中轴线串成了有机的整体,深刻表达出中华文明“中”“和”的哲学理念

景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这里只是一座名为“青山”的土丘。明代修建紫禁城时,工匠们用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堆砌成山,形成了今天的景山。而景山的命名也颇具深意,“景”意为“高”,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山”则代表着稳固与永恒,寓意着王朝的江山永固

由景山公园万春亭南眺故宫博物院

实践团参观了景山公园内的崇祯皇帝自缢处,了解了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景山公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它通过建筑、园林和文物,将鲜活的历史展现给了一切对中华文化有兴趣的人们,是历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统一。”

实践团成员阅读学习万春亭背景知识

实践团同时前往位于中轴线西侧的北海公园,考察中轴线的文化魅力何以从线到面,惠及周边,从而形成历史的有机生命体。北海公园是北京古都历史的重要见证,也在北京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其承载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国古代皇家的起伏兴衰。正是因为中轴线在每一个朝代作为锚点,在空间上有更多的建筑得以排开,时间的流动性与连续性才得以构成——中轴线连接城市与人群,传承历史与文化的使命也因而得以彰显。



北海公园景观及视野中的“对称之美”

“撒播”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它强调意义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认为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会被不断重构和解读。而在实地参访和与游客的交流中,实践团发现,不论是出于对历史记忆的延续,还是文旅发展的需要,中轴线之于群众的传播也正在发生“撒播”式的变化。

一方面,化静为动,技术赋能。过去,中轴线上的建筑和景观主要通过静态的文物展示和园林景观吸引游客。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景山公园的“数字景山”项目为代表,越来越多的文物能够“动”起来,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让游客跨过虚实界限,以更加生动可感的方式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实现了动态传播。

另一方面,从单向到互动,拓展内涵。“数字中轴”项目综合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结合文化创意形式,设置线上博物馆和线下沉浸展,让游客在交互中自发地去深化对于文化意义的理解,彼此丰满,相互造就。

由景山公园万春亭北眺北端中轴线

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轴线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依托,既举办了“古都文明对话”主题沙龙等多场国际活动,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不断深化其人民立场,鼓励胡同内外的居民向游客推介豆汁儿、糖葫芦等承载北京记忆的食品、物件,协调中轴线建筑的文化旅游与文化服务取向,让中轴线属于人民,展现人民群众的历史伟力

钟楼湾胡同中游客络绎不绝

实践团还参访了“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从京师大学堂到《新青年》旧址(陈独秀故居),红色文化作为中轴线的一部分,也在古朴的胡同中葳蕤生香


中轴线周围的红色遗址



















这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走进街角巷尾体味中轴线蕴藏的京韵,在时空的坐标轴上重新定位其历史文化和时代传播走向。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或许只有在中国,才会有这样一条“线”,作为东方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向世界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城市规划理念的持久生命力。未来,中轴线的故事必将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展开,而故事当中会有更多青年人的身影,为讲述好我国累进而厚重的历史传统、丰富而多彩的文化积淀而不懈努力!



















文案 | “京韵中轴”调研实践团成员

图片 | “京韵中轴”调研实践团成员

排版 | 陈馨诺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

新传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