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凉山实践团纪实

教育   2025-02-03 20:00   北京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升农业)是一家以油橄榄产业为主体,集科研、育苗、种植、生产、榨油厂加工、油橄榄产业价值链产品研发、观光文旅、销售、服务于一体化的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也是一家转型成功的台资企业。扎根凉山十余年,元升农业为当地生态、产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元升农业的副总经理林书任还是北京大学的校友,2020年他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毕业后就回到凉山,和父亲一起经营企业。

元升农业全景图

2025年1月21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一行来到元升农业考察调研。上午,在橄榄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到橄榄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元升农业自2008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适宜橄榄种植的区域,最终选定了光照充足、冬季温暖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经过试种、筛选以后,确定三种矮化密植的橄榄品种,到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十万亩油橄榄种植基地。

十万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全景

元升农业结合冕宁自然特点,引进了国外先进高密度矮化密植丰产园建设技术,建成的高标准矮化密植丰产园在国内首屈一指,橄榄树之间的行距、株距都严格控制,矮化密植丰产园区比传统种植可提前4-5年达到丰产期。同时,油橄榄基地建设时,品种搭配照顾了品种间相互授粉,又让采果期错开两周左右,为加工争取了充足的时间。

基地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高校合作,打造“溯源农业”。此外,油橄榄园区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采用压力补偿式节水、节肥滴灌系统,提高肥料利用率达30%以上,油橄榄基地产生的枝条、果渣等残余物,通过有机肥生产线处理,既满足了有机发展的需要,又减少了残余物对环境的破坏。

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基地采用的生产技术

在高标准的生产要求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之下,元升农业生产出全国顶尖品质的生饮级别初榨橄榄油,屡获国际大奖。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橄榄园区已经实现了三大产业全覆盖,从种植、加工到文旅产业都具备较大的规模。在油橄榄加工工厂,负责人向实践团展示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橄榄油生产线。

加工车间内景

在元升农业和当地政府的合作下,当地建成了橄榄小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设中,当地充分发挥橄榄种植的产业优势,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体验深度结合。游客可参观橄榄种植园,了解现代化种植技术,同时配套建设了橄榄文化展示馆,系统介绍橄榄的历史、用途及产业价值。政府与企业合作完善基础设施,修建生态步道、特色观景平台等。此外,通过举办多种体验活动,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形成季节性旅游热点。

以彝族“鹰”为主题设计的观景平台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团与元升农业董事长林春福先生进行交流,林先生向实践团介绍了他作为一名台胞来到祖国内地投资的心路历程。在交谈中,林春福先生特别强调了大陆给予他的帮助和支持。他表示,从项目落地到实际运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指导。这种支持不仅仅体现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上,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他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确保了油橄榄种植项目的顺利进行。

林先生还提到,油橄榄种植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油橄榄树作为一种耐旱、耐瘠薄的树种,在改善土壤、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种植基地的不断发展,当地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林先生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通过资助贫困学生、组织优秀大学生支教等方式,帮助当地青年实现教育梦想。同时,他的企业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许多家庭因此实现了脱贫致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最后,林春福先生表示,自己将继续扎根大陆,致力于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吸引更多台胞来大陆投资兴业,共同书写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实践团成员与林先生合照

文字 | 四川凉山实践团成员

图片 | 四川凉山实践团成员

排版 | 尹婷彬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

新传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