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体育说|王一:长跑运动员的北大之路

教育   2024-12-04 19:00   北京  

序言

在运动场上,

他们用汗水和拼搏书写青春的故事。

在学术的天地里,

他们用智慧和坚持点亮未来的方向。


他们是竞技精神的传承者,

也是全面发展的践行者。

他们的故事,不只是追求卓越的一段旅程,

更是一次次迎接挑战、突破自我的过程。


每一个荣耀时刻的背后,

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勤付出;

每一声喝彩的背后,

都是无数次默默坚持的积累。


他们用行动证明,

体育不仅仅是比赛的胜负,

更是心灵的磨练,

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的信念。


让我们通过这个栏目,走近这些运动员,

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

感受他们挑战自我、追逐梦想的风采,

一同见证体育与青春交织的精彩篇章。



与体育结缘

王一出生于浙江杭州,是新传目前的三位长跑运动员之一。初中时,偶然的一次800米测试让老师发现了王一的中长跑天赋,对于当时成绩中等的王一来说,这无疑为他考取市重点中学提供了机会。在家长的支持下,王一决定放手一搏。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间段,王一跟随教练进行了两个月的专项训练,并达到了二级运动员的水平,紧接着在2020年的杭州市运动会中的400米项目中夺魁,获得文化分减免资格。中考后,王一顺利地进入了理想的高中。



进入北大

刚升上高中的王一,并没有将训练和学业放在心上。他坦言,那时的自己有些幼稚,不懂得珍惜眼前的机会,也没意识到努力的意义。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教练毫不留情的批评,以及队友们遥遥领先的表现,逐渐让他意识到,如果继续浑浑噩噩下去,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王一警醒起来,他开始认真对待训练和学业,用汗水一点点弥补过去的懈怠。经过一年沉淀,他在高二那年奋起直追,并在浙江省田径锦标赛中的400米和800米项目中均达到了一级运动员水平。这给了王一莫大的鼓舞,也使他重新审视起了未来。他开始不再满足于只能考上二本的现状,而是要全力冲击更高的平台,朝着985高校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四月的全国800米测试中,王一以1分52秒2的成绩位列第三,顺利获得北大体育特长生的分数减免资格。随后,他在高考中以超减免线180分的优异成绩稳稳进入北大。


王一在浙江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



挑战和进步

事实上,当时的王一认为自己始终没有找到中长跑的真正意义。他心中总会想:“也许上了大学后,中长跑就会慢慢淡出我的生活吧?”接二连三的受伤,经常性贫血导致的成绩下滑,更让他对自己的体育之路充满迷茫。那段时间,他甚至萌生过退役的念头,想要彻底放弃这条路。然而,父母和教练始终没有放弃他。在他们的关心和鼓励下,王一的伤情和心态渐渐有了好转。


就在这一期间,王一加入了以文化生为主的博雅田径中长跑队。他惊讶地发现,这些队员虽然不是专业的体育生,但对中长跑的热爱却溢于言表。“他们虽然不是体育生,但他们对中长跑的热爱甚至超过了体特生。”王一感叹道。在这群人中,他感受到了真正纯粹的奋斗与热爱。也正是在那一刻,王一心中那团陪伴了自己多年的中长跑之火,终于被重新点燃。


王一代表博雅队参加马拉松


王一平时训练(右一)


重拾动力之后,王一在父母的关心下开始积极调养身体,再次投身于训练当中。并在大一学期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水平。那年,王一的800米成绩是1分50秒。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王一也开始积极地融入大学生活,与赛场上的不同的是,生活中的王一内向且心思细腻。背包里总是装着猫条以便随时投喂校园里的小猫们。虽然在生人面前时常感到拘谨尴尬,但也努力地去尝试交往新的朋友。跑道之外的王一,或是和朋友在教学楼下捕捉日落,或是在未名湖畔和“墨方”嬉乐。


王一投喂“墨方”


如今已经升入大二的王一正在朝着自己国际级健将的目标努力前进着。正如王一从学长那里学到的那样,学习和生活应该像中长跑一样,左脚右脚交替向前,也只有纯粹地前行,脚踏实地地享受过程,才能一次次突破自我。



结语

王一的北大之路,既是他努力拼搏的成果,也离不开父母与教练的倾力支持。当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遭遇困难和挫折之时,不妨慢下脚步,看看周围,在身边之人的帮助下朝着更远的彼岸前行。就像王一在博雅田径队学到的那样,一个人也许可以跑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跑得更远。



文字 | 于建皓

采访 | 黄俊恒

图片 | 王一、樊建彤

排版 | 樊建彤

责编 | 陈江芸


新传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