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东楚禅诗九佛山笔会]也牛:现代禅诗阅读与写作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文化   文学   2024-10-23 00:00   湖北  



现代禅诗阅读与写作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也牛

内容提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说的是破相见性,回归本心,而非世间法的以相观相。如果这样,将永离诸幻,获得解脱。

生活处处有禅意,只要我们了悟《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知道身、心如幻,才能度一切苦厄。在写作和阅读现代禅诗时,觉性于六根门前放光动地,十方三世皆被照彻。这样,作者才会通透,读者才会豁达,获究竟禅悦,生法喜。

另一方面,明白了《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知道了世间万有和社会诸相皆如梦如幻,不再执着。不与世人论短长,争有无,达到“无诤三昧”,才能河清海晏,世界和平。


 提纲:

一、当今社会的现状。

二、包容和放下并不能彻底解决人类的贪婪与争斗。

三、禅对万物与社会的认识才究竟。

四、禅与诗不一不异。现代禅诗,禅为根本。

五、现代禅诗阅读与写作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社会的现状。

当今社会,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时期。当官的,造福一方;为民的,辛勤耕耘。上下一道,为求发展,身心疲惫。

世界之内,领袖英明,黎庶谦恭,为求太平,殚精竭虑。

也有少数贪欲之人,“我执”坚固,无明外泄,使堪忍世间更加苦不堪言。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劝我们要修禅定,脱离“八苦”,于四念处系心,住无相三昧。目的,就是要我们出离堪忍,离苦得乐,天下太平。


二、包容和放下并不能彻底解决人类的贪婪与争斗。

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即: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原始佛教中还说,认真修学四念处,能使众生清净,克制一切烦恼和悲苦,从而走上涅槃之路。四念处修行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放下。放下我和我所“拥有”的一切。

欲得解脱,《华严经》还开示我们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特别妄尽还原观之“五止”、“六观”非常重要。五止者:
一、照法清虚离缘止

谓真谛之法本性空寂,俗谛之法似有即空。真俗清虚萧然无寄,能缘智寂所缘境空,心境不拘体融虚廓,正证之时因缘俱离。维摩经云,法不属因不在缘故。
二、观人寂怕绝欲止

谓五蕴无主名曰寂怕,空寂无求名为绝欲。
三、性起繁兴法尔止

谓依体起用名为性起,起应万差故曰繁兴,古今常然名为法尔。谓真如之法,法尔随缘万法俱兴法尔归性。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即其义也。
四、定光显现无念止

言定光者,谓一乘教中白净宝网,万字轮王之宝珠。此宝体性明彻,十方齐照,无思成事,念者皆现奇功,心无念虑。华严经云,譬如转轮王成就胜七宝,来处不可得,业性亦如是。若有众生,入此大止妙观门中,无思无虑任运成事,如彼宝珠远近齐照,分明显现廓彻虚空。
五、理事玄通非相止

谓幻相之事,无性之理,互隐互显,故曰玄通。又理由修显故,事彻于理,行从理起,理彻于事,互存互夺,故曰玄通。玄通者,谓大智独存,体周法界。大悲救物,万行纷然。悲智双融性相俱泯。
从以上“五止”依止起观,对治凡夫住著世间,舍二乘怯弱之见。止观两门,共相成助,不相舍离,即观之止,而起即止之观,名曰“六观”。六观者:

一、摄境归心真空观

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一切分别但由自心,曾无心外境,能与心为缘,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论云,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又经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如世有医王,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以此方知,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当作此观智慧甚深。

二、从心现境妙有观

谓前门中摄相归体,今此门中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又前门中摄相归体显出法身,今此门中依体起用修成报身,故也。
三、心境秘密圆融观

言心者,谓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境者,谓无碍境,诸佛证之以成净土,谓如来报身。及所依净土圆融无碍,或身现刹土,如经云,一毛孔中无量刹,各有四洲四大海。须弥铁围亦复然,悉现其中无迫隘。或刹现佛身,如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佛皆入。普为众生起神变毗卢遮那法。前两观各述一边。今此门双融会通心境,故也。

四、智身影现众缘观

谓智体唯一能鉴众缘,缘相本空,智体照寂,诸缘相(第四声)尽,如如独存。有为之法无不俱舍,真性犹如日轮照现,迥处虚空,有目之流无不睹见,生盲之辈亦蒙润益。令知时节寒热之期,草木无情悉皆滋长,如来智日亦复如是。

五、多身入一镜像观

即事事无碍法界也。谓毗卢遮那十身,互用无有障碍。经云,或以自身,作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如是十身,随举一身摄余九身,故曰。

六、主伴互现帝网观

谓以自为主,望他为伴,或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或以一身为主,一切身为伴,随举一法即主伴齐收,重重无尽。此表法性重重影现,一切事中皆悉无尽,亦是悲智重重无尽也。如善财童子,从只桓林中渐次南行,至毗卢遮那庄严大楼阁前,暂时敛念。白弥勒菩萨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其门即开,善财入已还闭如故,见楼阁中有百千楼阁,一一楼阁前各有弥勒菩萨;一一弥勒菩萨前,各有善财童子,一一善财童子皆悉合掌在弥勒前。以表法界重重,犹如帝网无尽也。

综上六重观门,举一为主余五为伴,无有前后始终俱齐,随入一门即全收法界。

可作为世间人,要放下,又谈何容易?这毕竟是我的肉身,我的父母、妻儿、亲戚、朋友,我的房地产、车子、村庄、祖国,我的钞票、证券呀!

要放下我心中的这个“有”,就必须要“观”。观,即是看破;止,即是放下。看破了才能真正放下。这是佛陀教我们惯用的方法,比如《红楼梦》中“观白骨”。

唐五代十国时期,江浙一带有个叫“布袋和尚”的人,身胖而有大肚子,说话常常高深莫测,极富禅机,居无定所。

传说,他常常背着一个布袋到市集城镇乞食,把别人给的东西都放进布袋里,但从未见他把东西倒出来,布袋却是空的。有人向他问道,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他便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开。人若再不理会,他就干脆捧腹大笑。

随缘任运的布袋和尚在圆寂之前写了一首告别诗: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此后,有人声称在别的地方见到了他,所以百姓就以为他是弥勒佛转世,开始供奉。

江浙一带的寺院,便出现了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笑口弥勒塑像。

到了宋朝,北宋的哲宗皇帝赐了布袋和尚一个封号“定应大师”,宋徽宗还给建有弥勒佛塑像的寺院赐名,把自己的年号都赐给了供奉弥勒佛的楼阁。有了皇帝如此大力的推荐,天下寺院开始普遍地供奉布袋和尚这个弥勒佛的“化身”。

不得不说,这样随缘忘机的弥勒佛才更符合中国文化的内涵。后人将布袋和尚当成弥勒佛也就不奇怪了。

弥勒佛,准确来说应该叫弥勒菩萨。佛法按照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每一世都有一个佛。

现世佛是释迦牟尼,前世那个佛叫燃灯古佛,未来世佛就是弥勒佛。

这个弥勒佛的故事,时时都在提醒我们包容,处处都在提醒我们“看破”和“放下”,因为放下,所以随缘;因为放下,所以任运;因为放下,所以快乐。

笑口常开!

但包容和放下并不能彻底解决人类的贪婪和争斗。原因是我们把世间看成是真实的,我们一直都置身于这个世间。


三、禅对万物与社会的认识才究竟。

佛法是佛 教众生觉悟的法门。

于大乘佛法而言,上面这样的“包容和放下”还不究竟。这样的快乐终有一天会到尽头。更兼世间人隐忍有限,到了忍无可忍之际,便又会爆发。

佛说,世界与社会皆为妙有,妙有即是、幻有、假有,并没有需要放下的东西。正如影子是阳光照射到我们身体呈现出来的阴影,不是我们本人一样。它虚幻不实。只有我们知幻即离,才能真正地放下。

离,不是远离、离开,离开不了。离,是知幻不随,不去理会它即可。

正如,西天禅宗二十二祖摩诃罗尊者付法偈所说:“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偈语中,“随流认得性”一句,堪当后世禅人修学的指南。

世间乐短暂无常,更兼常常乐极生悲,细究起来,终是苦。

苦受、乐受皆是妄,不苦不乐才究竟,才是真正的快乐。

《圆觉经》中佛陀对普眼菩萨说: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自身相者,即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真实的。不知道它原本虚幻不实,缘聚缘散。

六尘缘影,即六根所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投射到心镜上的影子,即是法。色、受、想、行、识之色是身、物、类;受、想、行、识是心。这些都是如来藏真如本性随缘显现出来的幻相。众生迷影忘镜,不知影为虚幻,而性实不虚。

又,佛在《圆觉经》中告诉文殊菩萨:“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无,是因缘和合,是幻有。《圆觉经》在普贤菩萨章(第六段)中还劝告我们:“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 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离幻归真,才是真正的快乐。

毗舍浮佛传法偈说:“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佛教我们内观,教我们不要向外驰求。向外驰求,众苦之源!

佛法的“佛”字即觉也。如果众生没有这个“觉”,就不会有见闻觉知,就形同槁木死灰。觉,是心觉。所以大乘佛法都是心法。

觉者,本觉,众生本具。

佛,讲的就是这个“本”字。佛法即是“本”法。大乘佛法都是“本心”法。

黄檗希运禅师在《传心法要》中说:“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能印所印,俱难契会,故得者少”。以心印心,是禅的感知方式;实相无相,是禅的本来面目。

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说以心印心,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故达摩祖师在《血脉论》中说:“见本性为禅”。

六祖《坛经》也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不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要明的就是这个“本”心,要现的就是这个“本”性。它本具足戒,清凉、安静、安稳、寂灭,它空、不二、无生、无自性相,它无方所、无内外、无长短、无青红赤白、无争。它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佛与众生皆具,无二无别。佛具备的,众生皆有。众生具备的,佛不一定有:佛已转识成智。

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就是“这个”。

世界万相,红尘万种,都是这个“本”心“一念不觉”所幻现出来的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明白了、不再怀疑了,得无生法忍,才了生死,常乐我净!


四、禅与诗不一不异。现代禅诗,禅为根本。

圭峰宗密禅师在他所著的《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把禅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五种(这里不再铺开讲)。顿悟自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称为最上乘禅。

在创作现代禅诗时,就是用现代诗的形式,呈现最上乘禅的这种样貌。

现代禅诗中的禅与诗不一不异,一个是体,一个是相用,并非有些人所说的是禅与诗的融合。因为融合必有二物,未离世间相,也没有通会真空妙有。

现代禅诗,禅为根本。严羽的妙悟说,只是从禅与诗的切入方式上加以论证,并非“心生,则种种法生”的本来面目。

而如果说“妙悟”是“悟妙”,悟到了世间与社会的虚幻性,这就恰恰暗合了最上乘禅:顿悟自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的旨趣。现代禅诗的禅与诗,是寂是照,寂照不二,故性相宛然!

由此可见,写作现代禅诗,即是创作者的一次真心示现;而阅读现代禅诗,则是阅读者的以心印心。请看:

冥屋


作者:张新泉


扎冥屋的欧师傅说

出殡时要看着把它烧完

否则死者收到的宅子

会又破又烂……


对喜欢垂钓的乡邻

欧师傅必在屋檐下

画上鱼篓和钓竿

不另外加钱


诗人张新泉原来是《星星》诗刊的主编,一位83岁的老诗人了。来到人间83年,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肯定不少。也正因为如此,他看淡了一切,也放下了许多。

正如诗中所说:“对喜欢垂钓的乡邻/欧师傅必在屋檐下/画上鱼篓和钓竿//不另外加钱”。钱,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命根子啊。但在如今都看淡了,因我们平常所执着的那样东西,到撒手人寰时确实一样也带不去。这种幡然醒悟,即是一种禅入: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作者看透了钱和执着的虚幻性。呈现出人性的平和与世间的宁静。使该诗具有了悠悠禅意。读来让人安宁,觉悟。


五、现代禅诗阅读与写作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正如老诗人张兴泉诗歌《冥屋》中所告诉我们的一样,“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说的是破相见性,回归本心,而非世间法的以相观相。如果这样,将永离诸幻,获得解脱。

生活处处有禅意,只要我们了悟《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知道身、心如幻,才能度一切苦厄。在写作和阅读现代禅诗时,觉性于六根门前放光动地,十方三世皆被照彻。这样,作者才会通透,读者才会豁达,获究竟禅悦,生法喜。

另一方面,明白了《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知道了世间万有和社会诸相皆如梦如幻,不再执着。不与世人论短长,争有无,达到“无诤三昧”,才能河清海晏,世界和平。

这,或许就是阅读和写作现代禅诗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吧?也或许是,阅读和写作现代禅诗的终极意义了。


2024-9-25初稿

2024-10-13定稿

——于成都



也牛,本名刘勇,居成都。现代禅诗参学与习作者。有作品在《诗刊》《星星》《绿风》《诗潮》等刊发表,曾入选多种文学选本,公开出版诗集两部,主编现代禅诗选(读)集三部。2020年10月,曾荣获第三届国际微诗奖:铂金写手奖。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