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西特刊]袁翱翔的散文《九柱香桥》

文化   文学   2024-12-23 00:00   湖北  


九柱香桥


袁翱翔

  

每当我在楼顶晾晒衣服时,就看到了桥,想起了故乡。  
我家所在的楼为33层建筑,站在楼顶,可以看到长江武汉段的四座大桥,分别是武汉长江大桥、鹦鹉洲大桥、杨泗港大桥和白沙洲大桥。这每一座桥,身世不凡,声名显赫。如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杨泗港大桥一跨跨越长江,跨度长达1700米,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悬索桥。  
在我看来,这些桥只是用来通行的,或是用来观赏的,却无法用来怀念。而总能让我怀念的,是我小时候村口外一座约30米长的预制板桥。那时候,我总在桥边玩,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在那里划船、捉泥鳅、捞鱼、捕虾,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枪战”……  
由于它的基座由九根柱子组成,加之发生过一段凄美的故事,村里人称它为“九柱香桥”,这个名称是如何来的呢?  
有一年,村里发洪水,一位11岁的小女孩走过九柱香桥时,不慎掉入水中,大声求救时,被挑谷回村的中年妇女“麦嫂”看到,“麦嫂”时年37岁,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平时能用“狗爬式”在水中游十来米。  
水流湍急,河岸光溜溜的,尽是泥巴,且很陡,不远处几个男人看到了,都直摇头,无能为力,担心“无畏牺牲”。  
“麦嫂”没有多想,扔掉两捆水稻,脱掉布鞋,甩掉草帽,提起枪担,衣服也来不及脱,便滑入水中,朝小女孩螃蟹步艰难走去。  
“麦嫂”用抢担巧妙地将小女孩拖回岸边,在岸上几位男人的帮助下,小女孩得救了,“麦嫂”却被水冲走了。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成年人倾巢出动,找了两天两夜,在村外大约五公里的河滩草丛上,发现了“麦嫂“的尸体。麦嫂的三个孩子趴在她身上,全然不顾脚下的泥巴和被洪水冲下来的废品,有的泣不成声,有的哭天喊地。  
这个故事,是我爷爷讲给我听的,他就是拉小女孩上岸的那个男人,那个小女孩,是我亲房的姑姑,这件事过去70年了,我的爷爷早已过世,姑姑也不在了。  
姑姑是1954年7月28日获救的,到了每年的这一天,她总会和家人一道,在掉水的桥墩旁,点上九柱香。姑姑说,每一柱香,就是一个桥墩,是“麦嫂”力量的延伸和传递。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力量,姑姑家把“麦嫂”的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今年的一天,我回老家探望父母,特意买了一辆崭新的雅迪电动车,穿过羊肠小道,来到“九柱香桥”旁。  
由于新农村建设,昔日的“九柱香桥”早已不存在了,然而,在当年姑姑掉下去的位置有一个香炉,仍然插着燃烧过的一根根线香,我数了数,有123根,加上我点燃的那根,是124根,所有燃烧过的那一端,都倾向东南方。  
我爷爷说,东南方,是“麦嫂”牺牲的地方。  
故乡,不仅有“九柱香桥”和儿时的回忆,更有“麦嫂”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精神,激励过村里无数人茁壮成长、奋发图强,这精神,一定能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袁翱翔,笔名凌阳,武汉市卓刀泉中学建和分校高级教师、党组织班子成员。在中外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