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关注汽车观察旗下唯一商用车媒体
出品|商用汽车观察
▲点击题图,回顾上期内容
作者| 马春生
设计剪辑| 霍金硕 韦克效
75周年国庆期间,一家中国车企引爆海外关注,并成为跨国企业的“宠儿”,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人对国庆的一份献礼!
2024汉诺威车展之际,速豹科技凭借全球领先的全栈自研技术,以及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在海外市场完成了两大事件:一是引爆海外媒体关注,车展期间关注度高达近3000万;二是与斯太尔汽车、DHL两家跨国企业签约,达成实质性合作。当前,中国汽车出海环境纷繁复杂,竞争激烈,很多经营海外市场多年的老牌企业竭尽全力,尚且压力重重。在此背景下,速豹现象毫无疑问会引起各界关注。速豹科技2022年3月注册成立,全称江苏速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清华汽车工程系、德国大陆集团高管团队创立的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企业。一家成立仅2年多的企业,如何做到全栈自研?又有哪些魅力可以引起跨国企业青睐?当前汽车市场全球“卷”的背景下又如何脱颖而出?对此,汽车观察独家专访速豹科技CEO刘超。访谈中,刘超针对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一解答,并对当前的行业热点,结合速豹科技运营经验,与大家分享其个人核心观点: 一家技术型公司,把难且正确的事儿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存活下来,这在乘用车赛道已充分验证;
AI大模型让智能化有了新机会,也给行业设立了两个高门槛:一是数据;二是算力;
开放心态同时带来价值,在商业游戏中就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海外市场的大门对你也会开放;
行业一定会迎淘汰周期而且不会太久,2~3年见分晓;
中国商用车市场依然向好,这给新能源带来市场机会,大家只要做好准备都能受益这一红利。
01
汽车观察:2022年速豹科技成立,这么短时间全栈自研核心技术是如何做到的?请您介绍一下速豹的核心技术团队。
刘超: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赛场取得领先,有全球最好的供应链、最出色的技术研判等,这些创举让我们在新能源重型卡车赛道上受益匪浅,所以我们并不是从零开始。全栈自研这件事情,大家讲的很多,真正做到技术型公司的却屈指可数,因为难度非常大。速豹为什么要做全栈自研?因为最终客户看的是经济性,是能量效率,所以在这个领域,只有做一家技术型公司,把难且正确的事儿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存活下来,这在乘用车赛道已充分验证。一是团队属性。在新能源卡车赛道,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在核心系统层面掌握知识产权和最关键的技术。速豹团队主要来自于一些核心系统供应商,并不是做传统燃油卡车,而是做汽车电子等产品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一个团队来辅助整车专家团队进行重点核心系统的攻关。二是效率。这次在汉诺威,大家对速豹都充满好奇,一家技术公司,为什么两年多时间不仅把车造出来,而且每一个核心系统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我的回答是:我们有中国速度。作为速豹团队,我们内部有一个创新的方法叫分布式研发管理。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不同的学科来进行平行化管理,甚至很多大型主机厂的研究院,都是按照不同系统来进行分类,但我们不是。我们的工程师不是负责某一个系统的某一项功能,而是从零开始一直负责到整车上的实施应用,以及到最后性能的表现和最终的验证。汽车观察:您说的分布式管理是从某一个点一直到整车应用,那过程中研发人员是只参与某一个领域,还是说整个车辆研发都参与?
刘超:热管理系统为例,很多热管理系统的专家,在某一个工作岗位只负责压缩机这一个品类,但压缩机并不是整车性能和客户价值的体现,最后客户一定不是说要一个压缩机,而是要怎样能够实现最高效率的热管理或者热能回收,我们就把产品功能和最终的产品性能与客户价值挂钩,然后让这位工程师从头负责到尾。
这种方式听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带来很多好处。第一对研发人员是一个激励。看到自己研发的产品会产生价值,就会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互动;第二效率进一步提升。这种方式试行了两年左右,速豹才有了更深度的自研比例。这些自研技术也达到了最初的预期,比如这次汉诺威,速豹在十几项世界级创新评选里拿了四项,非常出彩的成绩。
汽车观察:全栈自研也存在一个问题,成本会不会增加?如果是增加,我们如何平衡这个问题?
刘超:一旦拼成本,那一刻市场进入红海。在红海市场里,成功与否取决于是不是把体量做起来,在行业的地位是否足够去撬动供应链资源等。
速豹全栈自研3年多时间,我们称为难且正确路的时刻。对于这一时刻,我们认为不能跳入红海。作为一家以技术为导向,并且希望靠技术对行业有所贡献的科技型公司,第一件事情是技术研判,因为整车开发周期较长,2年甚至3年,所以在决定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技术或产品3年后是否落后了?如果没有办法做出这个判断,个人认为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大家讲的全栈自研,更多是主机厂提需求,供应商去开发,但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拥有整桥的所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从底层架构来进行快速的迭代。我们用了800V以上的系统碳化硅,让整车的能效变得更优,下降了6%,充电速度比同行快40%。当我们认为这件事情是正确方向的时候,放眼所有的整车供应链,发现根本就找不到任何能够匹配需求的产品,因为走在前面了,所以还谈不到成本。现在同行也在走这条路,但速豹已经有成果了。这对速豹来说是一个优势,只需去判断是否还有一个技术领先窗口期,让我们快速发展业务。这次汉诺威车展是非常好的一个研判平台。我们惊喜地看到,速豹的核心技术依然在全球范围处于领先。速豹是第一个做出这样技术的企业,我们可以通过核心技术来快速与相关企业进行开放性合作,成为技术领先又成本最优的那个合作伙伴,也就是在同等技术条件下,把成本做到最优,而不是在同质化情况下开展价格竞争,这对创业企业而言,才是生存之道。
02
汽车观察:从研判的反馈角度讲,目前的先进技术解决了市场的哪些痛点?刘超:我们服务的是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的核心是降本增效。对客户而言,考虑的是能源成本问题以及高效的运转问题。
能耗方面,速豹使用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核心技术,在常规环境下,产品比第一代油改电的电动卡车百公里能耗降低30%以上,相当于让客户的能源成本少了1/3。使用效率方面,速豹做了800V平台以及自己的超充,36分钟之内充电80%,比行业标准提升了近40%。此外,速豹用了新一代的热泵系统,让产品在冬季能耗接近于夏天开空调的能耗,解决了北方等地区冬天极寒条件下的用车问题。汽车观察:首款产品黑金刚,目前市场反馈如何?
刘超:今年8月正式交付,主要集中在榆林和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是速豹第一阶段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以大中型商品运输为主场景。目前为止,合作伙伴的反馈非常好,在能效以及充电等各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在也获取了更多的订单。
汽车观察:鄂尔多斯、榆林市场,目前是油和氢能的重点关注对象,速豹作为电动重卡为什么把这些地区作核心市场?
刘超:在鄂尔多斯和榆林投放电车的一个核心原因还是那句话,我们服务的是物流行业,对客户而言降本增效是核心。氢能现在国家也大力扶持,但政策扶持的背后也代表着还存在成本问题,比如氢能储运等成本仍过高。鄂尔多斯是国家电车先行先试区,那里有大量使用了第一代电动卡车的用户,他们对产品优劣势看得清晰,诉求明确,对产品在特殊场景的使用有更深的认知,因此速豹希望从这些区域生根发芽,创造口碑,逐渐往外销售。汽车观察:黑金刚对续航、充电两个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解决吗?
刘超:鄂尔多斯和榆林主要是煤炭运输,对运距的要求基本都在100km左右,满足续航要求不难。大问题是往返补能问题,这是客户的核心诉求,所以我们要解决的是超过200km运距问题,并且在冬天也要保证这个运距。目前在鄂尔多斯和榆林投放的两款产品,一个是针对200~250km续航的301度电池的电动卡车,满足一些短倒运输;一个是414度电池的电动卡车,满足300~350km续航场景。
03
智能化是趋势,AI带来新可能
汽车观察:在鄂尔多斯和榆林有一些无人驾驶车队,速豹在智能化这一块有什么规划?
刘超:智能化一定是趋势。智能化背后依然是降本增效的核心诉求,可以节省人工,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安全性等。作为初创型企业,速豹一定要聚焦,不会去涉猎自动驾驶的算法,因为专业的团队做专业事。现阶段,速豹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系统和底盘,让底盘具备实现智能化的全部核心功能,也就是说,当智能化真正来临的那一天,速豹会为所有智能化需求客户提供最好的智能化底盘,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所有的线控技术,要做冗余设置,要跟踪驾驶算法,并且与自动驾驶核心系统有很好的链接。智能化现在提出了新的概念,尤其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提出了FSD基于人工智能这种新的智能化演进方式,我认为这才是最终的智能化,这是AI大模型出现后对智能化带来的一种新的可能,也为行业设立了两个非常高的门槛:一是数据;二是算力。汽车观察:是说未来速豹会与自动驾驶公司合作?
刘超:一定是这样,我相信这个行业最终不会一家通吃,大家各有所长,彼此赋能,刚才您提到的车队编队,其实不是一家主机厂的事儿,或者是自动驾驶公司的事儿,它涉及到运营车队、通信以及运营管理等。目前,一些企业在车队编队上的尝试效果非常好,我们也有合作。
汽车观察:目前很多无人驾驶公司的合作也在追求与主机厂彼此占比的模式,从速豹的合作案例看,您认为这种模式会成为主流?
刘超:还有很多问题要考虑,比如说责任问题。系统大家可以合作开发,但最终的责任落在哪一方?个人认为会更倾向于让真正的造车企业来承载整个系统的责任,因为自动驾驶也是车的一部分,当然自动驾驶公司会认为车只是载体。汽车观察:您判断,自动驾驶对卡车来说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还要多久?
刘超:L4级别的自动驾驶在未来5年应该可以看到,但现阶段更多的是像车队编队这种有前车引导,后车具备高阶智能自动驾驶的部分功能来实现的方案。
04
海外潜力巨大,智慧赋能是种新形式
汽车观察:速豹对海外市场如何考虑?
刘超:走向海外是速豹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一是个人有很多年的海外工作、学习经历,对海外市场比较了解;二是中国卡车要走向全球并且领先,一定要接受欧洲等市场的高标准检验。速豹的海外市场从去年底开始着手,第一步是欧洲,因为除了北美全球大部分地区包括国内大部分标准、法规都是参照欧洲最新标准制定。
速豹的全球化战略叫赋能者战略,其逻辑是在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并不是以速豹整车名义进行销售,而是与深耕当地市场并广为认知的品牌来合作。我们有全栈自研的核心技术,有全球最高的效率,可以以更好的方式智慧出海。这次汉诺威我们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与斯太尔汽车合作,帮斯太尔汽车打造一款全新的电动卡车,同时利用斯太尔的产能在欧洲本地生产。斯太尔对速豹也非常认可,以品牌进行合作,也就是说这台车是用斯太汽车的品牌在欧洲销售。这台车明年年底进行批量交付。二是与全球最大物流公司之一,DHL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DHL专属打造符合DHL场景需求的电动卡车。现场也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伙伴,与速豹一起寻求绿色运输的合作,表明海外市场潜力巨大。车展期间,海外媒体对速豹的报道阅读量超过了2600万,80多家媒体参与,并持非常正面的态度,认为这种赋能者战略是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速豹并不是去竞争,而是与大家一起去解决零碳运输问题。我相信一个开放的态度,同时带来价值,在商业游戏过程中,就会起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两点也会让海外市场的大门永远对你开放,这是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遇见各种问题或限制时可以采取的一种新尝试。汽车观察:速豹这种出海方式不是整车出口或者在海外建厂,而是与海外的车企进行类似于技术上的合作?
刘超:不是技术上的合作或者说不准确,速豹的特点是有自己开发和知识产权的一个大系统,就是大家看到的滑板底盘系统。在国内,我们进行整车交付,在海外我们做大系统交付。
汽车观察:这种合作与供应商相比,有区别吗?
刘超:有很大区别,赋能者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做系统提供,同时借助本地销售网络、品牌、服务,把整个系统的核心价值由海外公司进行实施,把主要的核心系统生产和产值留在国内,利用国内最好的供应链和研发效率,结合两边优势打造产品,为当地的客户进行服务。
05
淘汰一定会有,2~3年见分晓
汽车观察:您多次强调产品定义,是说目前市场上这些产品对客户需求的定义都不准?还是说迭代太快了,需要随时定义?
刘超:产品定义是核心领域,尤其对技术型创业公司,因为产品定义是一切的开始。整车的开发周期2~3年很快了,如果产品定义出现差错,会在一条错误路上走2~3年,所以对产品的重新定义并不是说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定义有错,而是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超过大家预期。
汽车观察: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会出现乘车领域当年的状况?大批企业被淘汰。
刘超:中国商用车市场足够大·,有770万辆存量重型卡车面临电动化更替,而且运输场景足够丰富,有22种典型运输场景面临能源转型问题,每家企业都有机会在优势范围内找到存在的价值。至于会不会出现蔚小理,会不会留下比亚迪,大部分企业被淘汰掉,我认为一定会有淘汰周期,而且不会太久,2~3年就能见分晓。汽车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速豹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哪儿,全栈自研技术?
刘超:全栈自研技术一定是速豹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帮助速豹建立一定技术壁垒,或者给速豹带来一定战略窗口期去发展业务的因素。当然,还有很多软性因素,比如刚才提到的出海能力。汽车观察:您对未来中国商用车市场如何看待?
刘超:中国商用车是周期性市场,存在波峰波谷,比如上一个波峰是2020年和2019年,最高一年180万辆销量。中国卡车平均寿命约5~7年,理论上未来3年应该是一个新的替换周期。我认为中国商用车体量依然向好,这为新能源带来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大家只要做好准备,都能受益这一市场红利。打造一个新的世界级重卡,吴越俊给自己10年时间
2026实现年入10亿?王瑞带领友道智途为自动驾驶找到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