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专家建议

科技   2024-10-18 00:00   云南  

▲ 为防失联点击上方离床医学,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专家建议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常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血流、神经系统等。及时获得病原体对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发挥关键作用。准确及时的病原体诊断需要规范采集的标本、恰当的检测方法和合理的结果判读。正确采集、规范送检合格标本,是明确病原体诊断的首要环节;尤其在老龄化形势加重、感染性疾病高发、耐药菌逐渐增多、免疫缺陷人群增长以及分子诊断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规范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和送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老年人群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指南和共识。


正确规范地采集合格标本对于病原体的检出和判读具有重要意义。标本采集与送检环节的质量控制是获得高质量标本的关键因素,包括从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存储运送到进入实验室的各个环节。该部分对于患者诊疗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实验室精准诊断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病原体的及时检出、合理的结果判读并影响医生的临床决策制定、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花费、医院的感染控制等多个层面。为规范采集和送检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合格标本,专家组首先明确须纳入共识的相关问题,对此进行文献检索: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以下关键词:sputum,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bronchoscopy,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pneumonia,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urinary system infection,bloodstream infection,bacteremia,sepsis,septic shock,fungemia,blood culture,fever,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cerebrospinal fluid,geriatrics,specimen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clinical microbiology、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镜、呼吸系统感染、肺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菌血症、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真菌血症、血培养、发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老年、标本采集与送检、病原微生物等。证据检索的日期为1980年1月至2023年6月。基于国内外指南等文献基础上,尤其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样本的采集和转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应用专家共识》等,经专家会议多次研讨,撰写本专家建议。本专家建议聚焦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的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环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附PDF)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附全文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应用专家共识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病例分析及病原学鉴定
2024年细菌类重点病原体目录(世界卫生组织)
被实验室的镊子刺伤手指后,病原体潜伏7年最终杀死她,尸检证实!
经皮肺穿刺对确定无反应肺炎病原体的意义
非典型病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
支气管扩张症: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治疗?
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与相应易感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PPT课件)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诊疗的关键点

中国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一、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

1.病原学检测采样技术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

由于增龄和基础疾病带来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及合并用药的影响,导致老年人接受侵入性检查的创伤风险增加。应根据老年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判断、选择最有效的病原体采集方法。首选无创或微创检查;当非侵入性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且临床情况亟需明确病原体时,再选择有创性检查方法。选择有创性检查方法,应充分评估老年患者的获益和风险,做好术前评估、术中应急、术后监测,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提前防范和充分应对。

2.标本采集过程应规范化并进行质量控制:

不同病原体、标本类型、病原学检测手段对标本的采集方法、储存方式、运送条件要求不一,医务人员应清楚相应要求、严格遵守,以确保获取高质量的合格标本。如标本体积有限,应与实验室检测人员沟通,根据临床判断,按照病原体可能的优先级,进行检测项目送检。宏基因组测序(mNGS)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病原体检测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对技术标准化、报告规范化、临床解读准确化有较高要求。

3.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标本采集时机: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宿主因素和病原体的种类、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用药、检测手段等均影响病原体检出。尽量在疾病起病时或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尤其疑难危重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的机会稍纵即逝,临床上应敏锐捕捉标本采集时机。临床中有些情况可以考虑多次送检标本检测病原体:对于病原体不明的病例,多次采集标本送检有助于提高病原体检出率;患者病情变化或进展时可能出现致病性微生物发生变化,建议复检;治疗后复检还有助于动态评估和验证疗效。

二、老年呼吸系统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

(一)标本类型

老年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送检标本包括咽拭子、痰液、气管吸引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防污染保护性毛刷、胸腔积液等,也包括肺或胸膜活检组织、外周血、呼吸系统留置导管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真菌、寄生虫等。

(二)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咽拭子:

包括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采集鼻咽拭子时,先清除鼻腔前部分泌物,将拭子沿鼻腔插入至鼻咽部感受到阻力时转动数次,拭子应朝向耳方向而不是头顶方向,然后将拭子取出。采集口咽拭子时,清水漱口2~3次,充分暴露口咽部,拭子擦拭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适当旋转增加接触面积。

注意事项:建议使用无菌的聚酯纤维或人造纤维拭子,避免其他类型拭子含有某些灭活病毒或干扰到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物质,或含有对细菌培养有害的物质。

2.痰液:

应向患者解释痰液和唾液的区别,由医务人员指导患者留取深部痰液。嘱患者清洁口腔(刷牙或清水漱口),用力咳出深部痰液入无菌收集器内;避免混入口腔、鼻咽部分泌物。如需吸痰,注意应将无菌吸引管连接到无菌收集器。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进行诱导痰。诱导痰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前须进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合并阻塞性肺部疾病或气道高反应患者多,须严格评估,并做好抢救准备。对于细菌性肺炎,建议每天送检1次痰标本,连续2~3 d,不建议24 h内多次采集痰标本送检。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建议连续收集3 d清晨痰液送检。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采用无菌吸痰管或支气管镜经气管切口或气管插管进行气道分泌物吸引、收集入无菌容器。

3.胸腔积液或胸膜活检组织:

胸腔积液应置于无菌密闭抗凝管及时送检,可防止标本凝固;将胸腔积液接种到血液培养瓶中可使病原体检出阳性率增加20.8% [ 1 ],分子诊断技术如PCR与mNGS结合比培养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致病性微生物 [ 2 ]


4.支气管肺泡灌洗:

(1)适应证:老年重症肺炎,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的诊断;病情快速进展,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为明确病因、鉴别诊断等需要获取标本者 [ 3 , 4 , 5 ]。禁忌证:对于老年患者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严重的低氧血症,4周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严重肺动脉高压、急性脑血管事件、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颅内高压、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大咯血风险、严重精神疾病导致配合不良等 [ 3 , 4 , 5 , 6 ]

(2)BALF采集方法:2%利多卡因(总量3~5 ml,分次)局部麻醉。如无禁忌证,可给予患者镇静剂。患者去枕仰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头侧。患者鼻孔内可滴入少量呋麻滴鼻液,使用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润滑支气管镜,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经人工气道)插入支气管镜。根据术前影像学或支气管镜下的表现,选取病变严重的区域或病变进展最迅速的部位进行灌洗。局限性病变:选择病变所在叶段(或亚段),新出现或逐渐进展的浸润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尽量选择非下垂部位,推荐右肺中叶或左肺上叶舌段 [ 5 ]。在目标肺段注入2%利多卡因1~2 ml,行局部麻醉 [ 3 , 4 ]

将支气管镜顶端嵌顿在目标支气管段或亚段开口,末端连接无菌样本采集杯和负压吸引器。经操作孔道分3~5次快速注入总量为60~120 ml的37 ℃无菌生理盐水,每次灌入20~50 ml生理盐水后,以大约25~100 mmHg的负压吸引回收。可采用"点吸"法,减少支气管管腔塌陷,增加回收量,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老年患者回收率可能低于年轻患者,总回收率一般以≥30%为宜。若每次的回收率均<5%,应立即停止灌洗,以免潴留大量液体于肺内。灌洗时间控制在5 min以内。可直接采用标本采集器送检,也可在无菌操作下以注射器吸取10~20 ml的BALF(≥5 ml)装入带螺帽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 3 , 4 , 5 , 6 , 7 , 8 ]。第1管BALF有可能混入了非病变处的病原菌,建议单独处理。第2管送病原微生物检测。第3管送检细胞计数及分类,其余根据临床需要送检 [ 3 , 4 ]。对于肺内多发复杂病变,可采用分段灌洗、分别标识、分段送检方式,以明确混合感染的病原学。

高龄老年人群对于低氧血症、感染、发热等支气管肺泡灌洗可能造成的并发症耐受性更差,因此,可适当减少灌洗液量 [ 9 , 10 , 11 , 12 ]。微量肺泡灌洗方法(mini-BALF)在病原学检测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因此,老年患者以明确病原学为主要目的时,可将灌洗总量控制在20~40 ml [ 13 , 14 ]。需注意的是,这可能造成无法获得足够的灌洗液以完成细胞学检测。

(3)BALF样本的储存与转运: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检测,送检时间应小于4 h,可室温下转运。如果送检时间超过4 h,4 ℃下保存可以储存24 h。超过24 h的标本,不适合送检 [ 3 , 4 ]

(4)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前务必进行临床状态评估,把握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为保证样本质量,应在活检、刷检前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 3 , 4 , 5 ,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应预防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老年患者术中应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和脉氧饱和度 [ 3 , 4 , 6 , 9 ]。对于肝功能或心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应尽量减少利多卡因用量,避免诱发心律失常、惊厥等并发症 [ 5 , 6 ]

老年衰弱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静脉麻醉,需在有条件开展静脉复合麻醉的医院进行 [ 3 ]。镇静药物推荐短效类镇静剂(如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等),以减少对老年人呼吸中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丙泊酚:术前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维持剂量1.5~4.5 mg·kg -1·h -1,随后减量至0.25 mg·kg -1·h -1。右美托咪定:术前10~15 min静脉泵入0.5~1.0 μg/kg,维持速度0.2~0.7 μg/kg/h。如无上述条件,也可选用短效苯二氮 类镇静剂(如咪达唑仑),使用方法:在操作开始前5~10 min给药,注射后约2 min起效,初始剂量不宜超过2 m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应缓慢,约1 mg/30 s。必要时每次可追加0.5~1.0 mg,但总量不宜超过10 mg。年龄>70岁、衰弱及慢性病患者应减少镇静剂量 [ 5 , 6 ]

一过性低氧常见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通过吸氧常可纠正。但当脉氧下降(即SpO 2绝对值下降>4%,或SpO 2<90%)持续超过1 min时,应积极提高吸氧浓度,必要时停止支气管镜操作 [ 4 , 5 , 6 ]。术后5%~10%的患者可出现一过性发热,主要原因为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但如判断为继发感染,应积极加用抗感染治疗 [ 4 , 5 , 6 , 10 ]

(三)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标本储存和转运注意事项

1.呼吸道标本应在采集后1~2 h迅速运送到实验室,对于样本量小的标本,建议30 min内送达实验室。室温下放置2 h会降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菌的分离率,而定植于上呼吸道的非致病菌以及许多机会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则过度生长。如预计运送时间超过2 h,需使用特殊的保存培养基或冷藏条件下转运,用于培养的标本应在24 h内接种到培养基上。收集时间超过24 h未处理的标本不再适合做细菌培养。一般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48 h。

2.通用容器要求为密闭、无菌(需使用封口膜对容器管口进行封闭)。血液标本按照检查项目选择合适容器。如进行核酸扩增检测,应选择EDTA抗凝管。建议在标签上除注明患者信息外,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和到达实验室的时间,保存温度,运输条件。进一步核实送检时间、储存时间。

3.需对标本立刻处理以获得可靠的结果。超过6 h未处理,会导致菌落形成单位减少,如延长时间更长,即使使用了转运培养基,也会导致微生物大量丢失。

4.开放环境留取的呼吸道标本如痰液会影响厌氧菌的检出;活检标本、胸腔积液、血液或其他未经污染的封闭环境的标本可进行厌氧培养;气管吸取物、防污染保护毛刷采集的分泌物按照厌氧菌培养的操作进行床旁接种可送检厌氧培养。

5.分子诊断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收集新鲜合格的BALF于干燥、无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苷酸(RNA)酶的冻存管中,送检量不少于3 ml,标本应及时送检,冷藏保存≤24 h;如进行核糖核苷酸(RNA)建库测序,标本可在-70℃保存不超过6个月;如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建库测序,在-20℃保存不超过一周,-70℃可长期保存;如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室温保存≤30 min,冷藏保存≤4 h,超过4 h需-70 ℃保存。应在医用冷藏加厚泡沫箱里放置冰袋或干冰进行密封运输转运标本,以防止优势菌群生长或RNA病毒降解。储存样本须避免反复冻融。

三、老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 [ 7 , 8 ]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是由致病菌引起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炎症性疾病。此类感染包括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急性蜂窝织炎、外伤感染、咬伤感染及褥疮感染等。在感染迹象出现时,应及时采集可疑标本进行病原检验。

(一)老年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闭合性脓肿:
经无菌生理盐水或75%酒精表面消毒后,用注射器采集脓液,将其转移至厌氧和需氧转运装置。
2.开放性脓肿: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表面后,采集尽可能多的脓液,或者将采样拭子插入病灶底部或脓肿壁取新鲜边缘部分。
3.脓疱或水疱:
无菌生理盐水表面消毒后采集脓疱,较大的脓疱可直接使用注射器抽取,陈旧的脓疱需去除损伤表面。
4.蜂窝织炎:
如有液化,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酒精表面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脓液,直接送检,如病情迅速进展或无液化,需进行组织活检取材。
5.伤口标本:
区分浅表、深部和外科手术伤口标本,采集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清创,从与正常组织相邻的感染边缘采集足够的组织标本,确保微生物学检验所需的标本量≥1 cm 3
6.烧伤伤口:
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后用拭子擦拭取样,烧伤组织宜进行定量培养,定量检验结果≥10 5 CFU/g则预示有可能进展为创伤相关脓毒症 [ 15 ]
7.溃疡或褥疮:

如伤口较浅,无脓肿形成,先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创,尽量去除坏死组织后,收集组织碎屑送检。如伤口较深,需要选择清创后的组织活检物送检。

(二)老年皮肤软组织感染标本储存和转运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后,应尽早送达实验室,并缩短转运时间。
2.细菌学检验标本:应在1 h内送到实验室;超过1 h转运应使用培养基或4℃冷藏条件。
3.病毒学检验标本:应在4 h内送达实验室,超过24 h需在-70 ℃或更低温度保存和转运。

4.真菌培养标本:应在湿润条件下送检,皮肤、毛发和甲标本宜干燥送检。

四、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 [ 4 , 7 , 8 ]

(一)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清洁中段尿:

在采集标本前用肥皂水或用碘附消毒尿道口部位。选用消毒无菌、一次性使用的广口样本杯,手持采样杯外侧,不要接触杯口边缘。先排出前段少许尿液,留取中段尿液20 ml。留取尿液后立即旋紧杯盖,检查杯盖是否密封,避免溢洒。

2.导尿管采集尿液:

用酒精棉球消毒清洁导管近端采样部位周围外壁;将20 ml无菌注射器连接7号静脉输液针头,穿刺进入导管腔,缓慢抽吸出尿液;收集的尿液置于无菌尿杯或试管中(注意:尿管持续开放的,在留取尿液之前需要夹闭导尿管,夹闭时间不超过30 min)。

3.耻骨上膀胱穿刺:

如需进行厌氧菌培养或无法配合获得清洁尿液标本时,应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方法如下:消毒脐部至尿道之间区域的皮肤;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麻;在耻骨联合和脐部中线部位将无菌注射器针头插入充盈的膀胱:从膀胱吸取尿液20 ml;无菌操作将尿液转入无菌螺口杯。

4.膀胱导尿采集:

消毒方法同清洁中段尿留取的方法,然后采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收集尿液,严格采用无菌技术插入导管,避免带入细菌,弃去最开始导出的15~30 ml尿液后再收集20 ml用于培养的尿液。

5.其他不常用的尿液采集方法:

包括回肠导管导尿采集、间歇性导尿管采集、肾盂造瘘术、输尿管造口术、膀胱镜检查术采集等。

注意事项:应当尽快在疾病初发、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之前立即采集首份标本;尽量采集晨尿液,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至少4 h,可降低假阴性率。

(二)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标本储存和转运注意事项

1.申请单上注明标本采集自留置导尿管、直接导尿管、穿刺尿液、膀胱造瘘管、肾造瘘管等,若为穿刺尿液需注明是否要进行厌氧菌培养。
2.尿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在采集30 min内进行培养,应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不能超过24 h。

3.如进行分子诊断,建议留取新鲜晨尿,用干燥无菌无DNA酶的冻存管收集清洁中段尿中,送检量不少于3~5 ml,冷藏保存应≤24 h。

五、老年肠道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

粪便采集方法:患者在干燥清洁便盆内自然排便,用无菌棉签挑取大便中异常的部分(有黏液、脓液和血液的部分)2~3 g;液体粪便取絮状物2~3 ml,放入无菌便盒中送检。

注意事项:(1)所挑取的粪便不应接触其他部位,如便盆。粪便样本中不应混入尿液及其他异物,采集过程中应尽量无菌操作。(2)粪便艰难梭菌培养应用10 ml无菌带盖塑料袋留取2/3量以上尽快送检 [ 16 ]

六、老年血液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 [ 7 , 8 , 17 , 18 , 19 , 20 , 21 ]

(一)老年血液系统感染患者标本的采集时机

1.老年患者送检血培养指征:

发热和或寒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符合标准2条或2条以上);可疑脓毒症且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大于等于2分;C反应蛋白高、IL-6和或降钙素原(PCT)高和(或)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和(或)GM试验升高;老年患者在菌血症发作期间可能出现无热或低热;但出现精神状态或意识水平下降;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70 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超过40 mmHg,收缩压低于正常年龄相关值的2个标准差)。


2.老年患者血流感染送检基因检测指征:

(1)对于怀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如有条件,推荐在抽取血培养标本时同时留取2 ml血标本,分离血浆后保存于-16~20 ℃冰箱,血培养3 d未报阳且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或者不佳时,推荐对留存血标本进行微生物基因检测。若未留存标本,可重新采集血标本。对于怀疑继发性血流感染的患者,在原发感染灶的病原学检测为阴性或因各种因素无法送检合适标本的情况下,可考虑将血标本的基因检测作为二线检测方法。

(2)对于疑似真菌性血流感染,建议送检血培养的同时启动真菌基因检测。患者表现为发热,且病因未明确,考虑血流感染或不能除外血流感染,但经过规范性经验抗微生物治疗无效,考虑应用常规检测的同时,送检基因检测。

(3)免疫缺陷或受损老年患者疑似继发血流感染,常规病原微生物学检查未能明确致病源和(或)规范性经验抗感染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建议进一步完善常规病原学检测的同时,送检基因检测。

(4)针对微生物,考虑出现疑似新发病原体血流感染,或某特殊病原体血流感染,缺乏传统技术或传统技术手段不能确定病原体的种属时,建议常规检测的同时,送检基因检测。

(二)老年血液系统感染患者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血培养采集方法和套数(1套血培养包含需氧1瓶和厌氧1瓶):

(1)急性脓毒症: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之前。10 min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套血培养。
(2)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从3个不同部位采集3套血培养。如24 h培养结果阴性,则再从不同部位采集两套。
(3)疑似菌血症:起始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24 h内不同部位采集2~4套,间隔不小于3 h。
(4)不明原因发热:从不同部位采集2~4套。

(5)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方法1.未拔除静脉导管的情况下,同时从留置深静脉管和外周静脉采集血液,各采集一套送检血液培养;方法2.拔除静脉导管的情况下,剪下5 cm导管尖端送检管头培养,同时送检一套外周血液培养。


2.推荐的采集血液体积:

(1)普通细菌培养:推荐的采血量如下:体重27~41 kg,每套血培养的采血量10 ml;41~54 kg,每套血培养的采血量15 ml;>54 kg,每套血培养的采血量20 ml。
(2)分枝杆菌培养:建议采集3次,每次5 ml(或按说明书要求体积)血液直接注入分枝杆菌专用血培养瓶,室温下尽快送到专业实验室。如果医疗机构配有真菌专用培养瓶,可以按照培养瓶说明留取血量。
(3)酵母菌培养:采集2~4套血培养,每套血培养采集20~40 ml血液,宜接种2个需氧培养瓶,室温下尽快送到专业实验室。

(4)基因检测mNGS采集:全血3 ml,专用采血管(进行检验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提供;即游离DNA样本保存管。内由EDTA和保护剂组成,可抑制血浆中核酸酶及有核细胞中DNA的释放)。采集后充分混匀。

以上推荐适合大部分临床医疗机构情况,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按照不同公司培养瓶的要求采取所需血量。

(三)老年血液系统感染标本储存和转运注意事项

1.标本的转运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标本采集后,应减少运送环节,在规定时间内运达实验室,并尽可能缩短转运时间。用于基因检测的血液样本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晃动。
2.转运装置:血培养瓶。
3.转运时间和温度:≤2 h,室温。
4.储存时间和温度:≤2 h,室温或按产品说明书。
5.培养标本不可以冷藏转运;仅用于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标本,宜冷藏或冷冻保存(-70 ℃以下最佳,避免反复冻融)。
6.可能分离出对周围环境敏感细菌的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7.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在常温下转运,标本量较少的标本宜在采集后30 min内送到实验室,转运过程中标本尽可能保持厌氧环境,应与空气隔绝。


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

(一)老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标本的采集时机

1.脑脊液(CSF)标本的采集时机:

怀疑有CNS感染的患者,应及早采集CSF进行病原体检测 [ 22 ]。需要注意CNS感染的老年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发热或感染特异性局部症状或体征,而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意识模糊、谵妄等 [ 23 ],应考虑CNS感染可能,尤其是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因其自诉症状的能力差,突然出现的日常行为改变,应考虑CNS感染可能 [ 24 ]

2.脑室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管头标本的采集时机:

对于因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置入脑室引流管或腰大池引流管的患者,若引流管置管部位或周围皮肤有红肿、脓性分泌物,或体温超过39℃、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 9/L等情况,怀疑有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引流管,并将引流管管头送检。

3.侧脑室Ommaya囊管头标本的采集时机:

对于因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置入侧脑室Ommaya囊的患者,若Ommaya囊所在部位皮肤张力增高、颜色变红,或出现新发发热和CSF白细胞计数增加等情况,怀疑有Ommaya囊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Ommaya囊,并将引流管管头送检 [ 24 ]

4.脑室-腹腔分流管标本采集时机:

对于因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已置入脑室-腹腔分流管的患者,若分流管置管部位皮肤有红肿、脓性分泌物,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出现新发发热和CSF白细胞计数增加等情况,怀疑有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脑室引流管及腹腔分流管,并将管头送检 [ 24 ]

5.脑脓肿标本的采集时机:

对于脑脓肿破入脑室,可行腰椎穿刺术(LP)留取CSF进行培养。对于包膜完整的脑脓肿,如果脓肿壁较薄或靠近脑室,应警惕LP后颅内压力改变,脓肿破裂,甚至脓液破入脑室的风险,是否LP要慎之又慎。对于包裹性脓肿,可通过CT引导下立体定向手术抽出脓肿液送检 [ 25 , 26 ]


(二)老年CNS感染患者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腰椎穿刺术:

对可疑有CNS感染患者进行LP可以获取CSF送检,同时可以测量颅内压、椎管内给药治疗。LP禁忌证:(1)有脑疝征象或颅内占位性病变有明显颅内压增高。(2)怀疑后颅凹或枕骨大孔处肿瘤或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3)脊髓压迫症,例如高颈髓病变或椎管完全阻塞。(4)穿刺部位皮肤、皮下组织有局灶感染或脊柱结核。(5)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药有明显出血倾向,以及血小板低于50×10 9/L。(6)躁动不安无法合作或生命体征不稳定。

通常取低头屈髋屈膝侧卧位,以L3~L4或L4~L5椎间隙为穿刺点,采用无菌操作,使用无菌穿刺针进行穿刺,收集CSF置于无菌试管中。尽可能多收集CSF,可以提升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尤其是针对真菌和分枝杆菌的培养。病原体核酸检测应尽量避免穿刺伤混入的血液,建议取第二管及其后的标本,避免分装,否则可能会增加假阳性率。如送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还需注意添加肝素抗凝 [ 27 ]

LP通常较安全,但应注意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大多数并发症轻微(例如背部疼痛、神经根刺激症状)或患者出现短期不适(例如低颅压头痛),但也可能发生潜在有严重风险的并发症(例如椎管内血肿、继发细菌性脑膜炎,甚至脑疝等) [ 28 ]

老年人由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皮肤松弛,建议注入麻醉药前后,左手拇指指尖固定在穿刺点处,以防注入麻醉药后椎间隙触摸不准;对于无法配合LP体位,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或肥胖的老年患者,可使用床旁超声了解腰椎解剖和定位,以保障LP的顺利进行 [ 29 ]

2.脑室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管头留取:

针对已置入的脑室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消毒置管部位及周围皮肤,之后将引流管拔除,用无菌剪刀剪取导管管头(约2~3 cm)置入无菌标本采集管中送检病原体检测。

3.侧脑室Ommaya囊尖端及囊体留取:

针对已置入的Ommaya囊,消毒Ommaya囊所在部位及周围皮肤,采用无菌操作,局部麻醉后,将埋囊处头皮切开一个小口,拔除Ommaya囊的储液器及引流管,用无菌剪刀剪取引流管管头(约2~3 cm)置入无菌标本采集管中送检病原体检测。

4.脑室-腹腔分流管管头留取:

针对已置入的脑室-腹腔分流管,消毒置管部位及周围皮肤,采用无菌操作,将脑室-腹腔分流管拔除,用无菌剪刀分别剪取脑室端引流管管头(约2~3 cm)和腹腔端引流管管头(约2~3 cm)置入无菌标本采集管中送检病原体检测。

5.脑脓肿穿刺术:

根据头部CT图像选择患者体位,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进行无菌操作,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取无菌手术刀切口长约0.5 cm,分离软组织、暴露颅骨,使用电钻行颅骨钻孔。穿刺过程中应避开重要大血管并注意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将穿刺针端置入脓肿内,穿刺针另一端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出脓肿液装入无菌收集管送检。

(三)老年CNS感染标本储存和转运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冰冻保存标本或送检间隔时间过长会降低病原体检出率。转运标本时,应按照国家有关生物安全标准标识、包装标本,运送过程符合生物安全规范的要求,严防外部微生物污染标本,同时也要防止标本内容物泄漏污染环境 [ 30 ]。采集后4 h内开始检测的标本在2 ℃~8 ℃保存和运输;间隔时间4 h至1周的标本在-20 ℃以下保存,干冰运输;间隔时间长于1周的标本建议低于-70 ℃保存。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运输时避免剧烈震动 [ 31 ]

七、结语

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出至关重要,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病原体规范化采集的难度明显高于非老年成人,规范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是提高标本检验质量的重要前提。本专家建议结合诊断技术进展,规范老年感染患者样本采集和送检流程,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和依据。

引用:林连君,王洋,李洪霞,等. 老年常见感染病原体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专家建议[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09):1114-1122.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微店,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离床医学
临床实战,常用实用,持续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