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市场占比全球35%:在美国封锁下,创新动力如何迸发?

百科   2024-12-16 07:30   北京  
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占据全球需求量的35%2022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额就达到4154亿美元
二、为什么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如此敏感?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
这场芯片角力赛还在继续,但剧情走向已经很明显:封锁阻挡不了创新,打压激发出更强动力在这场没有剧本的科技较量中,或许美国需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真正的领先,不是来自打压别人,而是源于自身的持续创新。

三、近期,美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的动作频频,从Marvell到德州仪器,再到Lam Research和SK海力士,裁员、关厂、业务转移,这一系列操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四、在这场撤离潮中,我们还观察到一个重要趋势:产业链大规模外迁。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正在成为美国企业的新宠;这些地区劳动力成本低、政策环境友好,且美国的补贴政策也明确鼓励企业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所以,很多国企都选择了将这些地区的生产线进行转移。不过,东南亚的“香饽饽”身份也并非毫无挑战: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很多企业在转移生产线后,都面临着技术落地和人才培养的问题。短期内,转移工厂或许能带来成本优势,但能否真正实现产业链的完整落地,还需时间验证。

五、面对国际企业的撤离潮,有人开始担忧:中国市场是否已经不再具备吸引力?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中国市场的体量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崛起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也在积极应对这一轮产业链调整:通过大力推动自研芯片技术、完善供应链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半导体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比如高薪挖角、人才流失、技术“内卷”等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企业盲目追求融资规模,却忽视了产品的市场化落地,最终只能黯然离场;比如诺领科技,虽然获得了亿元级别的融资,但却因高昂的研发成本和产品表现不佳而被迫倒闭。

六、根据Wind企业数据库梳理,2022年开始国内经营业务包含芯片及半导体等品类公司破产和注销数量就飙升至6200家以上,同比增长超64%。2023年破产和注销公司破万,“潮水退去”下芯片公司淘汰加速。2024年,在汽车和工业等核心需求市场增长不如预期下,倒闭潮加剧;截至12月5日,Wind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芯片相关倒闭公司达14648家。其中,消费电子及贸易相关公司是破产倒闭相对较多,模拟相关公司经营也不容乐观。值得关注的是,从国内芯片新玩家数量看,市场的低迷并未“吓跑”初创公司的热情。截至2024年12月13日,国内芯片相关新注册公司数量达52401家,相比去年超6万家数量有所缩减,仍保持较大规模。消费电子、汽车和AI相关是新公司关注重点,市场对于国内芯片回升预期乐观下“玩家”增长稳定。
七、国产芯片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分析
八、2024年12月3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四大协会罕见地发出联合声明。措辞可一点不客气,直指"某些国家借渲染焦虑,行技术垄断之实"。这种硬气的表态,在业内可不多见。仅仅两天后,更劲爆的来了。中国对包括美光科技在内的13家美企祭出了制裁大棒,要求这些企业必须通过网络安全审查才能在华销售产品。股市立马就给出了反应:相关企业股价集体跳水。
九、中国半导体行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回归理性发展道路。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雨飞工作室
本着“让人有所知,让人有所思”的理念,带你游走在无人机及机器人、智能交通、物联网领域,领略人间芳华,感受百味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