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应急救援新突破:中国构建全国响应网络,超1000架无人机待命

百科   2024-12-19 14:07   北京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应急对技术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人机凭借响应灵活、空间分辨率高、不受云雾影响等优势,在多次灾害应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航空遥感业务体系依托“一网、一中心、两平台”建设,于2010年1月牵头组建“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以公共私营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不断吸纳优质无人机制造与飞行服务企业加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社会力量无人机资源形成“全国无人机应急监测一张网”,充分解决航空技术装备和人员队伍不足的问题。目前,“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共有86家合作单位共计362支无人机队伍超过1000架各型无人机,配备可见光、红外、Lidar等传感器以及喊话器、照明、物资抛投设备,基本形成全国中东部地区2-6小时、西部偏远地区12小时抵达现场迅速执飞的应急响应能力。
无人机应急云平台

“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主体包括业务单位和服务单位。业务单位是指使用机制获得服务开展业务工作的单位,包含国家减灾中心和地方省、市各级减灾中心以及有航空遥感减灾救灾业务需求的应急管理部门;服务单位是指在机制框架下签订了合作协议的单位(即机制单位),以及机制单位的合作单位。


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航空遥感应用部通过“无人机应急云平台”向灾害发生区域附近机制单位下达任务指令,提出无人机服务需求并制定飞行计划,选择携带合适装备、距离最近的机制队伍组成应急飞行队赶赴灾区。同时,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按照应急救灾空域管理办法向灾区所在战区申请协调应急空域,确保飞行队顺利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与现场指挥部、工作组或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助无人机队伍进入灾害现场开展飞行,应急飞行队按照监测计划协调多机组获取数据,并按照业务指令视情协调开展辅助救援工作。待数据回传后,航空遥感应用部及时开展二/三维数据处理、信息分析制图、风险分析、报告编制、服务发布等工作。无人机监测任务完成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提出机制应急响应终止指令,应急无人机工作组解散,飞行队转场。
“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2023年技术交流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接部应急调度指令,针对全国各类地震、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台风灾害等险情多次启动机制,通过快速解译二维影像、构建三维模型,精准获取损毁房屋、道路、桥梁等重要承灾体的具体点位和数量,以及水体淹没范围和面积等信息,为精准调配应急救援力量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与各涉灾司局、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紧密协同、高效联动,在全灾种灾害链防范应对过程中快速实现风险排查、灾情侦察和辅助救援,有力支撑了高效精准的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


未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将加快推动机制单位队伍纳入“应急管理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推进“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评估体系中“空基”建设发展,提升应急减灾业务实战化支撑效果,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来源: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雨飞工作室
本着“让人有所知,让人有所思”的理念,带你游走在无人机及机器人、智能交通、物联网领域,领略人间芳华,感受百味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