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蛰伏,传统博物馆中工作的她,因为一个机缘巧合展开深刻反思;
十年沉淀,调研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经历,让她总结出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整套方法论;
十年展望,未来的博物馆中,体验如何变得鲜活,帮助观众终身学习。
她,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十七期同学,现任紫识文化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深圳市奇域博物馆发展服务中心创始人兼秘书长、深圳市博森豪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朱淑桢。作为一名资深博物馆行业顾问,她将在学院就读期间的行动计划设定为《社会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志愿顾问团》,充分发挥EMP同学来自多元背景的优势,借助自身在深圳创办的首家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社区博物馆落地的契机,探索和模拟如何发动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
“博物馆事业本就是要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协同才能发展起来的,行动计划小组实际上也是模拟了一个博物馆的运营、管理班子。” 在社区博物馆——紫识东苑的筹建过程中,朱淑桢不断邀请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EMP同学和校友考察现场,并就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等问题进行讨论。紫识东苑也自然成为朱淑桢在EMP课程行动计划中的案例。
目前,朱淑桢与团队为全国超过50家机构,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政府部门、基金会、城市文化品牌、集团企业等,提供专业的博物馆咨询、运营服务,接待来自全球的博物馆观众超过300万人次,两度获得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奖项及两度获得全国性文创大赛奖项,2023年,获国家级CSECC社会企业认定的文化体育与艺术领域“中国好社企”。
近日,朱淑桢走进央视《品质中国》节目 ,分享对未来博物馆行业的畅想,就如何帮助传统博物馆与美术馆成为寓教于乐、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为全社会提供自然浸润、深度体验、终身学习的文化服务平台,展开了深入探讨。
博物馆和艺术馆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是寂静中在一幅幅画作前驻足、沉浸其中,还是在聆听讲解、拍照留念?
通常而言,踏入博物馆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欣赏那些精致的艺术品与古老的历史遗迹,希望从中获取新知并拓宽视野。然而,朱淑桢却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博物馆这片美妙的空间中“玩”起来,享受在这里度过的每分每秒。
“当观众走进博物馆的时候,他在博物馆建立的是一种学习体验。”朱淑桢表示,“在很多博物馆,大家所谓的增长见闻、开阔眼界其实不是看见哪个物件就能有的,而是需要转化和延展,让观众有一个从学习体验中、从好奇心出发而去提问、去思考的机会,进而最终形成对于博物馆展出知识的认同,拓宽认知。”
然而很多老百姓对于博物馆的真迹了解并不多,在参展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不知道如何欣赏它的艺术价值,不知道如何把背后的的故事给孩子讲。“这个时候,博物馆需要准备合适的工具,让大众具备这个能力,有效积极地互动起来,更好地不断吸引观众了解、思考。”
朱淑桢在博物馆工作十几年后,意识到行业对于研发方法的缺乏,于是她决定到全世界去学习。
互动与体验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10年的游历、研究、实践,朱淑桢找到了一套方法论,帮助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她通过一个生动案例详细阐述了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在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她设计了一款“类大富翁”游戏,将深圳地区1700年的历史变迁融入游戏中。
通过这个游戏,其实是给观众既做了古城的讲解,又做了作品的讲解,而且到最后因为大家关注游戏的结果,自然而然就愉快地玩在了一起,有讨论、有沟通、有价值观交换,既了解了深圳南头古城,又了解了这次展览的核心,相互进行赋能。观众在玩游戏的同时,可以从双年展策展人的视角理解展览内容与古城文化遗产的冲突与融合。
朱淑桢和团队开发的产品,很多都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解决现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深圳博物馆的项目为例,作为国家级重要博物馆,承载着古代艺术的传播和自然科普教育等职责。朱淑桢和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展览设计不同的工具,缩小观众与专业学术策展内容之间的认知差距,相当于构建了一个“脚手架”,指导家长如何陪同孩子参观博物馆,确保孩子保持兴趣的同时,家长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导。而利用工具参观博物馆的过程,锻炼的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认知,更是思考的方法,激发的兴趣,养成的习惯。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有所收获,带走他们能带走的东西。”朱淑桢表示,“经过10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博物馆教给你的不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启发。它们启发你去思考这些问题,甚至能启发你借鉴远古的智慧,用那个智慧去解决你今天生活中的问题。”
博物馆对社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不仅承载着知识,更释放了过去历史带来的情绪价值。因此,朱淑桢认为大型博物馆不应承担过重的负担。
2023年朱淑桢和团队在深圳福田区筹建社区博物馆——紫识东苑,希望让文化传承可持续。真正好的文化艺术的东西不能只是锁在柜子里,必须要走进生活,“先把文化故事讲得好,文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她认为,如果文化艺术品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生命当中,那人们对它就是完全无感的;但如果它能很有意义地填满一个晚上,让人们突然感觉到生活又美好了,压力被释放了,那大家就会记住这幅作品,会追循着它的足迹。“许多人一生都在忙碌地生活,这时博物馆提供的平静、安乐和美好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情绪价值。”朱淑桢说。
让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不再后悔懊恼
"在博物馆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小朋友被家长逼迫着参观,要求他们记住展览中的五样东西才能获得奖励,如冰棍或玩手机的机会。"朱淑桢说到,“这种方式让孩子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负担,仿佛是在上学。我们希望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能更加放松,参观博物馆不仅是增长见闻,更是为了与身边的朋友共创美好回忆。”
朱淑桢希望博物馆的价值能够正向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最初做的很多产品都与儿童教育有关。“但后来发现博物馆的需求不仅仅是儿童教育的问题,还有志愿者的问题、讲解员的问题等等,这其中有大量的培训需求,我们甚至做过博物馆的物业管理的培训。此外还有给博物馆筹款,给博物馆去做社会使命、做定位……我们用10年的时间研发出了一套模式让博物馆有更健康的现金流,同时能平衡它的公益和商业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是更有意义的一种尝试。”朱淑桢表示。
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如果博物馆的规划、运营理念不更新,将与时代脱节。朱淑桢的心愿是,将这套用10年时间、从全世界五六百个博物馆学回来、在国内已落地10年的方法公开,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使用,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可以提高,达到能够满足现阶段观众需求的水准,让所有人每个月都在生活计划里给博物馆留一个小时,让艺术可以“玩”起来。
朱淑桢希望她这套花10年时间打磨出的方法论,可以标准化,让每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不会后悔,让这几个小时可以丰盈他们的生命。“浮生常博物,记得去看花,希望大家花多点时间在博物馆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朱淑桢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选编自:央视《品质中国》节目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点击在看分享更多公益教育前沿资讯
↑ 点击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