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开手机,就能轻松参与到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爱心接力;轻点屏幕,就能为偏远地区的孩子送上一堂生动的在线课程;通过定位+手机触碰,就能让视力障碍的朋友通过智能语音导览,“看见”博物馆里千年文物的故事。
这一切都得益于技术公益的力量。本文基于《中国技术公益发展报告2023》,对技术公益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解读,并介绍了一些国外成熟的技术公益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发布《中国技术公益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擦亮了数字化浪潮下的公益新面貌。该报告由NGO2.0机构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基于专家访谈、对公益组织的调研数据及汇总案例而完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告认为,随着数字社会的兴起,技术公益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这从逐年增多的相关出版物可以看出(如下图)。通过“跨界合作”,即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公益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精准且高效。技术公益已逐步从初期的平台搭建过渡到以数字技术引领的新阶段,为公益事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在新媒体环境下,“三微一抖”已成为报告受访公益组织线上传播的主要渠道(79%);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曾披露互联网公益筹款规模8年增400%,公众募款超350亿;腾讯Light连续4年举办公益创新挑战赛,将技术公益的领域扩展到野生动植物保护、无障碍设计、儿童安全等多元社会议题……技术正在影响公益。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益数字化也有重重挑战
技术公益的潜力无穷,却也伴随着公益组织数字化转型路上的一系列难关。就现实情况来看,技术公益的实践主体仍是高新技术企业。而对大批小规模公益组织而言,资金有限、技术人才短缺仍是数字化发展的瓶颈。
报告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公益组织之所以缩减数字化投入,主要是因为整体预算紧缩(占比高达60%),迫使他们不得不在数字化进程上踩刹车。另有30%的组织指出,市面上的免费工具已能满足基本需求,不再愿意为额外的付费服务掏腰包,短时间内只能望“数”兴叹。“对于我们这种还在为生存而努力的企业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就是资源不足,在技术、资金上还有很多困难,因为有很多实际业务上的 bug 和困难还没解决,我们很难聚焦到技术公益这个角度上。”(报告访谈对象)
而对于有数字化需求却还未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公益组织,70%的受访组织表示“未能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无疑是头等难题。组织在做的、想创新的事,难以找到与需求高度匹配的技术化工具、平台或策略。因为市场上现有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可能并不总是针对公益组织的独特需求而设计。许多技术提供方可能更专注于商业客户,而忽视了公益领域的特殊性。这导致公益组织在寻找解决方案时,往往需要在通用性和定制性之间做出权衡。
与此同时,精准定位需求、高效利用技术,并保证技术应用的公正透明,这些都是必须攻克的难关。特别是在技术伦理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在使用 “人工”智能技术时做出符合“人类”伦理的抉择,避免不良后果,是摆在公益组织面前的一道严肃考题。上图是某公益组织进行互联网募捐时为保护受助者隐私,使用AI照片替代本人,后被市民政局责令下架整改。
全球案例:技术让爱无界
在探讨技术公益所面临的挑战时,不难发现,科技的进步为公益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正是这些挑战与机遇并存,催生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技术公益项目。Beam 是一个英国的众筹平台,致力于帮助无家可归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重新融入社会。该平台允许个人资助特定无家可归者的培训课程,涵盖从编程到烹饪等多个领域。一旦受助者完成培训并找到工作,他们就开始偿还资助金额,形成可持续的循环帮助机制。Beam利用技术连接捐赠者和支持者,提供了改变生活的新途径。美国红十字会携手IBM,通过AI技术即时分析大量社交网络数据,识别灾害关键词,定位受灾严重区域,评估紧急需求。同时,开发了灾难响应聊天机器人Clara,可以及时将帮助与需求进行链接。这一合作不仅实时绘制灾情地图,指导救援资源精准投放,还促进高效决策与公众沟通,确保紧急救助及时到位。The Ocean Cleanup是荷兰的非营利组织,他们利用科技攻克海洋塑料污染。将创新研发自主航行的拦截器,部署于河流入海口,捕捉并收集废弃物,阻止其流入海洋。配合使用AI算法,分析海洋垃圾分布,优化清理策略。此外,回收的塑料经加工转变为高质量产品,形成循环经济链。
源自:凤凰网公益频道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 点击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