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新同学 | 马蔚华:肩负新使命,开启不平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旅程

教育   2024-07-14 10:00   广东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危机日益严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人类社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这个时代也同时孕育着机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正在为未来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也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时代,公益事业超越了单纯的职业范畴,演变成为一种对世界、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追求。作为未来公益事业的推动者与创新者,你们的选择不仅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是对建设美好世界责任的承担。


今年学院步入第九个春秋,EMP国际公益管理项目迎来第十九期新生。期待你们面对挑战和机遇、使命和责任,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精神,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更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公益旅程中,能运用公益的理念、商业的模式、金融的工具和科技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能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世界,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

马蔚华





EMP十九期

马蔚华主席开学寄语选编



尊敬的严骏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欢迎103位新同学从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来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参加EMP十九期的学习。EMP十九期是学院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期,这也体现了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EMP是中国首个专业化公益管理教育项目,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大学设有此类专业,但这个专业的实际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各位选择来EMP就读,可以想象,在未来一年半的学习中,同学们将运用“可持续发展”思维,努力学习公益的最新理论,参与公益实践,准备承接时代的使命。实际上,通过参与这个项目,你们已经在践行这一使命。


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了解未来、了解世界、了解宏观。不知未来者,不足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我们在这里学习,就是为了了解未来——世界的未来和公益发展的未来。我们需要知道世界将面临什么挑战,我们的公益慈善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有多少政策可以支持公益事业?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政策使公益事业更有影响力?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在过去10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公益慈善事业也获得日益增长。慈善已经远远不是做好事、帮助他人那么简单,而是承担了关乎人类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使命。这并不是夸大其词,我们的事业发展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但同时要怀揣伟大的目标,这样才能持续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使其壮大。这也是我们参加学习的重要目的。



2015年联合国通过可持续发展议程(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旨在到2030年实现更加公平、包容和环境可持续的世界。目前距离2030年的截止日期还有6年,但只有大约15%的指标接近完成,剩余的大部分指标要么进展缓慢,要么出现倒退。这表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包括未能充分预见到的全球变化,如气候危机等。气候危机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和自然灾害的增加,以及连续几年的气温创纪录,都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加速,这对实现SDGs中关于气候行动的目标构成了巨大障碍。


此外,科技的快速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发展,被一些专家认为其带来的挑战不亚于气候危机。AI技术在赋能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控制AI能力的未知考验。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也在影响着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不佳,全球粮食危机愈发严重,可能很快会影响到数亿人的粮食安全。还有俄乌冲突、巴以战争等导致重大人道危机,给世界和平带来严峻挑战。


当然中国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努力为全球做贡献,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约30%的贡献,并保持了约5%的增长率。然而,我们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如消费不足、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西方制裁等问题,传统上支撑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贸易都遇到了难题。



1924年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由英国学者菲尔德提出,经过百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最终形成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这一全球性标准和管理工具。ESG不仅是衡量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全球政府、国际组织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


ESG投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虽然不是最早接受这一概念的国家,但现在已成为ESG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政府已出台多项制度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ESG理念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社会主义强国的标志包括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以及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而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任务。因此,ESG与党的发展理念高度一致,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广泛认同。许多企业正在将ESG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理念,全面融入战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在未来一年多的学习中,同学们将有机会深入学习企业社会责任和ESG,深入探讨如何将ESG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并用ESG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学们,公益学习不仅让我们在行动上更踏实,还能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将个人行动与人类命运连在一起,和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连在一起,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不仅是人和人之间的爱,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学习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不足和探索新知的过程。我希望大家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幸福感,因为这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源泉。



十九期的同学们,2024年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建院9周年。9年来,学院坚持以党的思想为指导,秉承“兼爱·师仁”之院训,以慈善引领社会文明为愿景,以培育全球公益典范为使命,致力于培养满足中国和世界公益慈善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榜样型慈善家、社会企业家和新公益领导者。值此开学之际,我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待:


第一,胸怀天下,肩负使命。我们在学院学习的同时,也要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掌握最新的公益理念和方法,将可持续发展与你们实际所从事的扶老、助残、赈灾、济困、乡村振兴、环保、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相结合,提升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度,助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勇于创新,探索求变。人类面临的影响大多数人幸福的问题,就是公益慈善要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创新精神。做公益的也要创新,创新我们公益的理念和方法,把中国的公益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学习公益慈善的历史,作为今天的借鉴;面对新的矛盾,更要有新的打法,特别是要抓住科技革命,习主席提出新质生产力,实际上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就是高质量、高科技、高效能,公益也是这样,将科技与公益相结合,让新技术为自己的项目和组织赋能,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第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实践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十九期的同学们背景更加多元,商业及跨界的同学占到一半以上,这为跨界交流、思想碰撞、合作共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今天还特别高兴地看到,有几位新同学是来自于大专院校的老师,你们的到来可以促使更多的在校学生了解公益学院、了解公益。无论是来自哪里,我们都要把学习的知识用起来,公益组织、商业机构、科学技术、金融机构,大家合作起来,公益就会变成非常大的力量。


各位同学,你们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征程的开始,你们身上,更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你们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界,这里有新知识、新理念、新眼光、新平台和新伙伴,愿你们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开启这一段不平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旅程!




源自: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EMP国际公益管理十九期开学典礼在深举行
十九期EMP新生画像揭秘:商业及跨界背景同学首超半数!
@19期新同学:您有一份来自师兄师姐们的祝福请查收!
师仁 · 开学寄语 | 汤敏:在公益创新这条道路上,你们将是最重要的行动者
吕建中:在专业赋能、长效机制、生态融合三个维度上创造出新的活力 | 师仁 · 开学寄语
袁瑞军:身处巨变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颠覆性创新已成主流 | 师仁 · 开学寄语
田丰:思考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实现科技与公益的双向奔赴 | 师仁 · 开学寄语
胡小军:协同创新,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多元合作 | 师仁 · 开学寄语



点击在看分享更多公益教育前沿资讯

 点击了解详情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由多位中美慈善家于2015年联合倡议发起,是中国首家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秉承“兼爱·师仁”院训,以慈善引领社会文明、培育全球公益典范为愿景使命,以建设中国公益慈善教育领域有引领性影响力和创新创业特色的公益教育机构为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