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国优秀辩手,呈现最佳辩论水准。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即将于9月2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十三期校友、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潘彬彬,《华夏时报》证券部记者张玫 ,EMP同学机构——深圳市图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NGO2.0) 筹款总监谢佳怡,成都雄与熊营销策划工作室主理人闵雄,北京市中闻(深圳)律师事务所罗晶,EMP十九期同学、《华夏时报》公益新闻部记者石文君,EMP十九期同学、重庆市渝中区红樱桃义工协会理事长曾鹏,EMP十九期同学、深圳市开太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范文鲜八位辩手参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管理教育中心学术主任、教授唐昊继续担任总顾问。
本季辩论主题为“当公益遇到AI,好还是不好?”,由《华夏时报》视频号、抖音号,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视频号、微博同步直播。本次辩论赛将决出优胜辩论队和全场最佳辩手,季赛最佳辩手将直接晋级“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同时,辩手将获得最专业的公益辩论赛指导,在备赛期间全方面提升对公益领域的认知程度。
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
时间:2024年9月24日14:00
地点: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办公室)
扫码预约观看直播↓↓↓
华夏公益辩论赛诞生于2023年12月28日的2023(第三届)华夏公益论坛。在这场嘉宾云集的论坛上,突然“杀出”40分钟的辩论赛,且主题为“用商业手段运营公益组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的业界热议话题,不仅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也让许多在线观看的网友大呼过瘾——“把公益辩论赛融入公益论坛,还真不多见!有趣,有益,有料。”这是一位网友看过整场比赛后的留言。
其实,以中央级媒体为发起平台,邀请来自各地的公益参与者和思想者,就公益的话题展开不同议题的辩论,这在中国公益界也是头一遭。一时间,好奇者,质疑者,观望者皆众多。与此同时,更有勇敢的探路者加入了华夏公益辩论赛的集体阵容。
2024年4月26日,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在北京举行,辩题为“公益捐赠,捐钱好,还是捐物好?”。这是华夏公益辩论赛创办后的第二场比赛,同样引发了社会关注和业界思考。
纵观当下,当公益事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公益与社会各领域关系的深度讨论也愈加常态化。譬如:公益与商业、公益与教育、公益与乡村振兴等多个议题,都离不开公益元素的加持与助力。
特别是,当AI(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公益+AI”又会带来何种行业变革,甚或是颠覆性的重生?面对滚滚而来的AI大潮,公益人当开怀拥抱,还是谨慎保守?公益人当如何应对互联网世界赋予的新课题?
“当公益遇到AI,好还是不好?”——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辩题应运而生。
辩手揭晓
正方一辩:潘彬彬 EMP十三期校友、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具有11年公益行业从业经验。
辩题观点: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从一开始的怀疑、恐惧到后来的娴熟运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AI对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在经历着如此过程,而AI技术的发展与逐步的成熟,也会在公益活动的效率、服务对象的需求精准回应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正方二辩:张玫 《华夏时报》证券部 记者。
辩题观点:当公益遇上AI,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话题。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益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精准地识别需要帮助的人群;利用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在危险或艰苦的环境中执行救援任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让更多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公益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AI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等,这些都可能对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对于这次辩题“当公益遇上AI好还是不好”,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我看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AI技术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又如何确保技术的使用不会损害公益事业的本质和初衷。
正方三辩:谢佳怡 深圳市图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NGO2.0) 筹款总监。
辩题观点: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我坚信,“人工智能+公益”的结合,不仅为公益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首先,AI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社会需求,使得公益资源得以更高效地分配。例如,AI算法能够预测哪些地区最需要教育资源,从而确保资金和物资能够被用在刀刃上。其次,AI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在环境保护领域,无人机搭载的AI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快速识别污染源,及时响应环境问题,这在传统方法中是难以想象的。最后,AI技术还促进了公众参与。通过易于使用的AI工具,公众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公益项目中,无论是捐款、志愿服务,还是数据收集,AI都让这些行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公益”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公益项目的效率和效果,更扩大了公益的影响力,这是一场积极的变革,值得全力支持和推动。
正方四辩:闵雄 成都雄与熊营销策划工作室主理人,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国家开放大学首批社区营造师职业技能培训师、考评员,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工作者,蓉城最美社工。
辩题观点:当公益遇见AI,我的观点是:是件好事!想象一下,以前我们做公益,有时候不知道钱和物资是不是用到了刀刃上。但现在有了AI帮忙,就像有个超级聪明的小助手,它能帮我们分析数据,找出谁最需要帮助,然后把东西精准送到他们手上。比如,发生地震后,AI可以迅速查看哪里房子倒了,哪里人受伤了,这样救援队就能第一时间赶到最需要的地方。还有,大家捐钱的时候总希望知道钱花得明明白白。AI就像个公正的会计,记录每一笔捐款的去向,让我们随时都能查到钱用在哪里了。这样一来,大家捐得更放心,用得也更安心。最后,AI还能教书育人。有些地方的孩子上学不方便,但是有了AI教学软件,孩子们在家也能学到知识,就像请了个24小时在线的家庭教师,这不就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吗?所以说,AI和公益联手,能让好事做得更好,让爱传递得更远。
反方一辩:罗晶 北京市中闻(深圳)律师事务所。具备丰富的诉讼经验,积极投身公益,为深圳税务局及深圳多个社区提供婚姻家事法律知识普法讲座,曾荣获由福田区法学会、福田区司法局、深圳市律师协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深圳福田区公益服务产品大赛二等奖。
辩题观点:作为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安全网”,公益福利体系在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冲击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目前在公益事业中过早应用AI技术,缺乏配套的法律监管制度和符合公益宗旨的长期规划,不利于公益事业的稳定发展。
反方二辩:石文君 EMP十九期同学、《华夏时报》公益新闻部记者。曾任2023华夏公益辩论赛正方2辩、2024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反方2辩。2023年10月,担任杭州亚残会《华夏时报》出镜记者。希望能以专业独到的视角,助力社会公众关注公益,监督公益,践行公益。
辩题观点:AI技术已经深入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可以帮助很多行业提升效率,减少人为错误。AI依赖海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帮助人类决策,AI更加充满理性。但公益是为了公众利益而服务,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更加注重社会问题和人的价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为提升效率。当AI被引入公益领域,有可能会产生技术偏见,受益人或捐赠人隐私泄露等问题,甚至还会产生伦理问题。AI技术的局限性,会加大不平等的差距,这与公益追求平等的目标,是天然矛盾的。
反方三辩:曾鹏 EMP十九期同学、重庆市渝中区红樱桃义工协会理事长,参与公益事业10年,持续开展红樱桃四季有爱及红樱桃讲堂公益项目。“山区女孩的生理讲堂”项目致力于关注偏远山区女孩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及防性侵,自2014年发起至今已走进超过1500所中小学,捐赠爱心物资超过500万元,直接受益女生达25万余人。另外,红樱桃四季有爱系列活动暨“四季守护困境孩子”公益项目自2021年至今已在重庆、北京、南京、合肥、阜阳、青海等地累计执行182场活动,直接受益儿童共计17810名,间接受益人数达5万余人,捐赠资金超过300万元。
辩题观点:AI赋能公益行业虽然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变化,如提高公益活动的效率、精准度和覆盖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
1、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数据泄露风险:AI系统在公益行业中往往需要处理大量敏感的个人信息,如捐赠者的身份、联系方式和捐赠记录等。如果这些数据保护措施不到位,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引发诈骗等犯罪活动。
数据安全威胁: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AI系统也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一旦系统被攻破,不仅会造成数据丢失,还可能影响公益活动的正常进行,损害公益组织的声誉。
2、技术依赖与伦理问题
过度依赖技术:AI赋能公益行业可能会使一些公益组织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了对人类情感和社会关系的维护。这可能导致公益活动变得机械化、缺乏人情味,进而影响公众对公益事业的信任和支持。
伦理道德挑战:AI决策可能基于算法和数据的分析,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决策可能无法完全符合伦理道德标准。例如,AI在分配救助资源时可能无法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和社会公正,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或引发社会争议。
反方四辩:范文鲜 EMP十九期同学、深圳市开太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深圳市壹路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狮子会益田服务队队长,深圳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
辩题观点: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渗入及广泛化。随着人工智能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朝着替代人类,接近人性化发展的话,会将人类社会带到一个毁灭性的地方。因此对公益的发展是不好的,而公益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公平公正,解决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中产生的危害和填平不公平的鸿沟。因此,技术的发展如何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为公益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效率是未来发展研讨的方向。
主创阵容
总顾问:唐昊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管理教育中心学术主任、教授。唐昊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独到的公益观察,他是华夏公益辩论赛联合发起人、策划人,总顾问。曾担任2023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2024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总顾问和培训导师。也曾担任华南师范大学辩论队总教练,曾率队获得广东省文艺杯辩论赛冠军,粤港澳辩论赛第三名等不俗成绩。
选编自:华夏时报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点击在看分享更多公益教育前沿资讯
↑ 点击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