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汤敏:培养创新思维,人工智能将助力公益出圈

教育   2024-10-09 17:01   广东  


#CGPI#

近日,由南风窗主办、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提供支持的2024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于深圳举办。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客座教授、国务院原参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社会创新是对社会问题提出的全新且高效、公正的解决办法,而人工智能正在为社会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使之更精准地识别社会问题,制定有效解决方案,提高执行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助力实现公益出圈。


以下为主题演讲选编。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公益创新与社会创新。


在当今时代,不仅企业需要出圈,公益也同样需要突破传统的边界,以创新的思维来推动未来的发展。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公益的影响力。


公益如何创新?
社会创新,是对社会问题提出的全新且高效、公正的解决办法。它关乎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在教育、医疗、乡村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我们都面临着各种挑战,而社会创新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力武器。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然而,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如何让孩子们上好学一直是个难题。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友成)深刻认识到,提高乡村教师的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友成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培训了将近 20 万的乡村教师。通过互联网把北师大优秀教师的课程送到中西部的乡村学校中去,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而且具有可大规模复制,为改善乡村教育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医疗是民生之需,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在农村地区,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友成开展了 “千院万医” 计划,在全国组织了15000多名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为乡村的村医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提供线上培训、线下指导以及巡回医疗,让更多的医生能够受益。通过这些努力,希望能够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减少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


汤敏在2024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现场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目前,中国有1100万的返乡青年,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在乡村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友成与中国慈善联合会、清华大学社会学院联合起来开展“乡村振兴领头雁” 计划,对这些在农村一线的创业青年进行培训。连续5个月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线上学习、线下孵化、学员交流等。表现优秀的学员还可以到清华大学继续培训一个星期。此外,还建立了学员交流群,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支持和激励。通过这些举措,为返乡青年提供发展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然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尽管我们已经培训了20万的乡村返乡青年,但在1100万的返乡青年群体中,这个数量仍然微不足道。我们培训了16万乡村教师, 但相对数百万的乡村教师来说, 还是少数。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公益资源包的方式来扩大公益的影响。


我们将教育、养老、医疗等资源整合起来,做成一个个公益包,其实也就是一个个的互联网的二维码,只要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报名参与各种培训,获取相关的资源。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公益资源,同时也希望能够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来。我们倡导每年每人进行3到5个小时的公益服务,包括参与培训和传播公益资源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让公益的影响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公益创新?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社会的创新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与过去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元宇宙等技术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对于公益界来说,人工智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例如,在一个对农村妇女电商培训的项目中,我们就在帮助她们如何使用文心一言、豆包等 AI 工具来写广告词、做广告、做数字分身等。这些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农村妇女更好地开展电商业务,提高收入水平。


在公益实践中我们还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创新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最近,我参与了深圳零一学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零一学院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泉水四年前在深圳创立的。他们在中学、高校中挑选一批有创新潜力的学生,邀请了一批院士、专家为这些学生提供帮助。


汤敏在2024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现场


今年暑假,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挑选组建了一批中学生和大学生,推出了9个题目,包括低空飞行、在火星上生活等。其中,我负责一个与社会创新相关的课题: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大规模的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让学生们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 在老师的引导下, 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度讨论,最后拿出项目计划书。


其中的一个研究课题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数字分身来缓解我国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亲情缺失问题。我们国家有几千万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打工,他们缺乏亲情的陪伴。同时,城市和农村也有许多孤寡老人,孩子不在身边, 他们也需要亲情的陪伴。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很难得以解决。 人工智能能不能起到一些作用?现在人工智能的数字分身技术已经存在,有没有可能给在外地打工的家长, 给远离老人的孩子们建立一个数字分身,来陪伴留守儿童、孤独的老人?


汤敏在2024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现场


我们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他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包括如何推动目标的实现、如何降低各种成本等。这个创新班不仅在深圳开展,还在北京和福州开设了远程班,通过远程讲课的方式,让不同地方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这些训练最重的成果是打开学生们的思路,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这些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公益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社会问题,制定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我们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项目。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成本。


我相信,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公益出圈,推动更多的社会创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选编自:南风窗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学院专属报名通道开启 | 2024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即将举办
师仁 · 开学寄语 | 汤敏:在公益创新这条道路上,你们将是最重要的行动者



点击在看分享更多公益教育前沿资讯

 点击了解详情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由多位中美慈善家于2015年联合倡议发起,是中国首家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秉承“兼爱·师仁”院训,以慈善引领社会文明、培育全球公益典范为愿景使命,以建设中国公益慈善教育领域有引领性影响力和创新创业特色的公益教育机构为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