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益”话 | 持续学习与创新是前行的关键

教育   2024-07-23 12:01   广东  


#EMP十九期新生“益”话#

2024年7月12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国际公益管理项目十九期在深圳举行开学典礼。这是EMP创新教学体系改革之后迎来的首批新生。同学们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征程的开始;意味一段不平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旅程的启航;意味着用公益慈善的情怀和专业精神发现社会问题、研究社会问题,去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颠覆式力量的可能。


本期EMP新生“益”话,EMP十九期新同学,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玉萍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贝叶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岩温相,聊聊他们的入学心声与思考。





01

EMP十九期同学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

胡玉萍


公益慈善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这些基金会管理者提出了持续学习与创新的要求。近年来,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计划在资源整合、社会创新和影响力打造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这需要更系统、更新的工具和路径,这也是我渴求进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学习的原因,我希望从管理学的视角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公益理念与实战策略,特别是借鉴商业管理的精髓来优化公益项目运营,提升项目效能与社会影响力,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公益项目和行动。


虽然仅有开学典礼的短暂三天,学院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多位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及企业界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他们的专业见解与实战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其次,同学间的多元背景与热情交流让我深感荣幸,这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旅程,更是一个整合资源、共谋公益未来的宝贵机会。在课程设计上,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前沿理论的讲授,又有案例分析和行动计划,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了我。


特别是第一天唐昊教授的课程让我很受触动:公益不只是宏大叙事,也不只是远方的哭声,是为了给下一辈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是每一个鲜活个体的链接与触动,是每一次的行动与过程本身。学院的课程解答了困扰已久的问题,专业公益的下一步,是人文公益,是要产生与人的深度链接。


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学习正式踏上征程,我期望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公益战略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金会带来新的活力与增长点。我期望能够探索出跨界合作路径,最好能产出相关成果,能引入更多社会资源与商业智慧,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还期望,能够切实提升基金会和公益项目的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传播公益理念,激发更多人的公益热情与行动力。我相信,在EMP的赋能下,我们能够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公益未来。


02

EMP十九期同学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贝叶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岩温相

今年5月,“贝叶心”有幸接待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国际公益管理十七期学长们的毕业之旅。四天的深入交流,让我对公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萌生了来学院系统学习的念头。


“贝叶心”是勐海当地注册的第一家社会工作公益机构,自成立起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因地处边境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场域与内地不同,开展工作缺少参照的成熟模式,八年来的发展主要靠团队边做边摸索边总结经验。虽然我们走出了一套自己的模式,也得到当地主管领导和当地行业的认可,但同时面临着各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服务地比较偏远且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本土化的专业人才缺乏;再者,机构资金来源单一,目前95%以上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自我造血能力有限。


这次有幸成为学院EMP十九期的新生。从进入学院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大家庭。虽然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服务领域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怀揣一颗公益心。希望未来能与同学、老师们形成合力,在公益路上寻求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共建、共创项目。


“贝叶心”是一个扎根边疆的小小公益机构,但希望将来发展成为版纳本土枢纽型机构,支持本土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公益等发展。对于未来,我期待自己能够把在学院系统学习到的公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以更好的带领团队不断地在实践中成长,并继续挖掘本土人才,让更多有想法、有能力、爱家乡、爱民族的青年人才加入本土社工服务中,助力家乡乡村振兴。



源自: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EMP国际公益管理十九期开学典礼在深举行
寄语新同学 | 马蔚华:肩负新使命,开启不平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旅程
《公益使命与价值创新》课程开启EMP学习新篇章
十九期EMP新生画像揭秘:商业及跨界背景同学首超半数!
@19期新同学:您有一份来自师兄师姐们的祝福请查收!
师仁 · 开学寄语 | 汤敏:在公益创新这条道路上,你们将是最重要的行动者
吕建中:在专业赋能、长效机制、生态融合三个维度上创造出新的活力 | 师仁 · 开学寄语
袁瑞军:身处巨变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颠覆性创新已成主流 | 师仁 · 开学寄语
田丰:思考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实现科技与公益的双向奔赴 | 师仁 · 开学寄语
胡小军:协同创新,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多元合作 | 师仁 · 开学寄语



点击在看分享更多公益教育前沿资讯

 点击了解详情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由多位中美慈善家于2015年联合倡议发起,是中国首家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秉承“兼爱·师仁”院训,以慈善引领社会文明、培育全球公益典范为愿景使命,以建设中国公益慈善教育领域有引领性影响力和创新创业特色的公益教育机构为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