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大冶湖系列采风启动式专刊】曹红英:《永恒的村庄》(一)
文摘
2024-10-29 00:00
湖北
永恒的村庄
曹红英
日月堂里话古今(一)
挖掘乡村故事,弘扬家族文化,传承民族记忆。黄石市作协环大冶湖系列采风,第一站来到了黄石市铁山区金山街办大路村明家塘湾的祖堂。
明家塘湾是我的婆家,我的第二个家乡。
回家乡采风,我心里既欣喜自豪,同时又很惶恐和惭愧。
那个一面环山三面环水,曾经良田如织锦,渔池如星罗,稻香胜荷香的鱼米之村,已在黄石市吹响“环磁湖时代”走向“环大冶湖时代”的号角声中被夷为了平地。那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消失了,只有那幢供族人寄托哀思的祖堂孤独地矗立在明家塘湾的土地上。
作协主席荒湖说,去明家塘祖堂,听明家塘的老人讲故事。讲明家塘的历史变迁,讲明家塘的家族文化,讲明家塘的传奇故事,讲明家塘与大冶湖的过去和现在。
车子到达明家塘祖堂门口时,金山街办主任邹青,大路村的支部书记村长明白带领乡亲们,已经站在祖堂门口的广场上迎接我们了。
当了明家塘三十多年的媳妇,这群乡亲里竟有很多我还不知道名字和辈分的。我只能点头微笑打招呼,连称呼都省了。
站在祖堂门口新铺的红地毯上,望着眼前这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的祖堂,心里百感交集。
这幢凝聚了明家塘几辈人心血的祖堂,是明家塘的灵魂所在。它既是明家塘老辈人的精神寄托,也是明家塘子孙不忘祖宗、不忘根本、缅怀祖人的情感归属。每逢节日或农历的初一、十五,明家塘的子孙就会来祖堂祭拜祖宗,祈求祖宗的护佑。
祖堂门楼的正上方,“日月堂”三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向我们昭示着明家塘曾经的繁荣昌盛。“日月堂”的下方,是一道长长的红色横幅:黄石作家走乡村,大冶湖系列采风活动启动仪式。祖堂两侧,用氢气球做成的两个大红灯笼飘浮在空中,红绸书写的对联在红灯笼的下方迎风飘扬。左边是:金菊时节 丹桂飘香 冕嗣故里写春秋;右边是:豪笔意气 挥斥方遒 冶湖碧波载青史。
明白书记介绍说,这是大路村副书记明瑞军为迎接黄石作协采风团写的。族人中,人才济济,藏龙卧虎。
来祖堂讲故事的人群里,有副县级的退休干部,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妙手回春的医圣,有国家级武术比赛的获奖者,有经商成功的商贾,有养鱼养蟹致富的能手,有勤俭持家孝敬父母教子成才的楷模,有四庄明姓的族长、房长......他们放下一切,从四面八方赶来,希望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一些珍贵或有价值的素材。
日月堂内,族人早就摆好了桌凳,摆上瓜子花生和水果。大家自由组合,围桌而坐。明家塘的高级教师明志高拉开了讲故事的序幕。
他向大家介绍了明家塘的历史:大冶湖畔的四庄明姓——明家塘、明意湾、明其嘴、明其湾,都是明姓始祖冕公第十六世祖潮用公的发脉。公元
1404
,潮用公从湖北阳新三溪口观泉庄迁到了大冶章山里滥泥畈明其岱,至今已有
800
多年,人口达到了四五千人。明家塘一个湾子就有
1700
多人。
明家塘坐落在现在的黄石开发区金山街办的大棋路下,北傍绵延九十里的黄荆山,南临碧波万顷的大冶湖。村庄一面环山,三面环水,地形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传说,明家塘原来叫刘家塘,只有两三户人家。刘姓在此居住多年,一直人丁不旺。不知是黄荆山古木参天的蔽掩,还是大冶湖浊浪排空的威慑,刘姓人丁始终不能发脉。后弃地而迁。当时,明姓族人常去刘家塘放牧,发现这里地域宽阔,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居住。明家塘的落业祖,潮用公的第五代孙二十一世祖文魁公,于公元
1580
年从明其岱迁到了刘家塘,改刘家塘为明家塘。经过明家塘几代人的拼搏和发展,明家塘渐渐家兴业兴,成了大冶湖沿岸屈指可数的大村庄。
想当年,大冶湖上,百帆竟发,渔歌阵阵;乌泥滩畈,犁耙水响,白鹭翩翩;我们拦湖筑坝,开垦良田,修路架桥建设家园。樑上燕子闹,田里蛙声鸣......明志高老师意犹未尽,自豪感溢于言表。
老族长明方卿接着介绍说,一个村庄的历史,一个家族的文化,从祖堂的规模和气势就能体现一二。明家塘的祖堂“日月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只建了一个上幢。清朝中期,又建了中幢。清朝末期,才扩建下幢。祖堂一进三幢,上幢的神龛里供奉着始祖冕公、太祖小二公、远祖文魁公,族人平常的祭拜都在上幢进行。中幢是族人集体祭祖、议事、习武、娱乐场所。下幢有两层,为楼房结构,楼上是戏台。
祖堂座西北向东南,长十四米,宽十三米。祖堂原来叫“世家门第”,
2006
年,为同明姓总谱堂号相一致,才改为“日月堂”。
明家塘不光有祖堂,还有祠堂。祠堂在大棋路上的四棵中学(现改为黄石师院附小)旁边,祠堂始建于
1914
年,占地面积
3200
平方米,是四庄明姓——明家塘、明意湾、明其嘴、明其湾共同的祠堂。
1927
年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在祠堂里办过公。
1930
年,民团匪徒王全榜将祠堂付之一炬,明氏宗祠化为了焦土......
族人们敞开记忆,畅谈古今。作家们用笔记本记,用手机视频录,不亦乐乎。
黄石作家王能才,边聆听明志高老师的讲述,边把一支录音笔放到了老族长明方卿面前,生怕漏掉一个精彩的故事。
黄石著名作家王建福,既是作家也是美食家。听到族人明瑞解讲述大冶湖水煮大冶湖鱼的秘诀时,那竖着耳朵,瞪大眼睛,全神贯注的神态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明瑞解说,我们做业的人(捕鱼),从立秋下湖开始,在船上煮鱼的锅从不洗,吃了上顿煮下顿。大冶湖的鱼有许多品种,青鱼、鲢鱼、鳊鱼、鳜鱼、鱤鱼、鳙鱼、翘嘴红鲌等,我们随便捡几样放进大锅里,加上大冶湖的水,什么佐料都不放,就能煮出味道鲜美回味无穷的鱼汤,当然,每次煮鱼时,青鱼时必不可少的。每年的春夏天,雨水多,大冶湖的湖水常常漫进了湖田。湖水退后,湖田里,水沟里到处是小鱼小虾。拿着畚箕去放水沟里随便一捞,就能捞到一盘鲜美的鱼虾。特别是下过大雨后,水流急,一些鰟皮和鲫鱼会逆着水流拼命往上游,这个时候去田沟,水渠的出水口,一口茶功夫就能捞一大脸盆。碰到家中临时来了客,没有好招待,我们就拿个畚箕去畈里,沿着田塍走一圈,一鱼篓蹦蹦跳跳的河虾就提回来了。河虾一般都躲在田边的水草里,抓住一把水草,轻轻一抖,河虾就纷纷掉到了畚箕上......
这边桌子的故事还没讲完,旁边桌子又发出了欢呼声。原来是明鹤在讲明家塘习武的历史。
四十多岁的明鹤是
2001
年获得北京国际武术比赛第四届金牌得主。他说,是丁必习武。这是明家塘的家族文化,也是明家塘的家族传承。古为护疆御敌,今为健身娱乐。
农忙多耕种,农闲练拳脚。学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到春节,明家塘的狮子队、武术队到各村组贺春送福,深为四邻乡亲喜爱。
2001
年,国际 “三龙节”在大冶市主办,明家塘的狮舞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赞赏,获得了“武术之村”的荣誉,狮舞表演在国家多家电视台展播。
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明白调侃说:我是明家塘的男丁,我没习过武。
出生书香世家的明白,他的祖父明廷寿饱读诗书,亦耕亦教,一身两职,他的父亲明瑞峻更是人中俊杰。五岁能诵经读史,八岁能习篆楷棣,十岁能诗词歌赋。十三岁冶邑中学毕业考入湖北省重点高中黄岗中学,三年后考入武汉师范学院文学系。
1957
年回黄石四中任教,享副高职称。明白的祖辈以诗礼传家,以贤德育人,众人有口皆碑。明白没在明家塘出生,失去了习武的机缘。
明家塘的家族文化异彩纷呈,明家塘的辉煌历史令人瞩目。从“日月堂”中幢两边墙上镶嵌的《名贤榜集》文字介绍里可以看出,明家塘人才辈出。仕者、师者、医者、武者、商者,渔者、农者各行各业都有俊才。他们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了无畏的牺牲和无私的贡献。他们的名字,有的已载入了历史的史册(大冶党史、大冶县志,明氏宗谱),有的还留存在族人的记忆中。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明姓子孙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明家塘在大冶湖这块土地上生活六百余年,他的子孙已经遍及到了全国各地。随着村庄的消失、族人的分居、岁月的更替,环境的变迁,明家塘的名字和历史,将会被人渐渐遗忘。那些留存在族人记忆中的辉煌历史和传奇故事,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和消失。
黄石作家走乡村,环大冶湖采风团,就是要把这些与大冶湖有着千丝万缕的村庄挖掘出来,把它的历史、家族文化、传奇故事从村民的记忆里挖掘出来,写成文字,变成书,进行弘扬和传播,让这些村庄的乡土文化和它的历史流芳百世。
明家塘消失了,明家塘的历史是永恒的。
(待续)
编审:周国英
作者简介
曹红英,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湖北邮电报》《长江丛刊》《黄石日报》《黄石广播电台》《大冶日报》《铜草花》《西南文学》《中国乡村》《黄石日报》《黄石文学》《新东西》等刊物和网络媒体发表小说和散文多篇。
关注投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Mjk0Nzk3MA==&mid=2247530700&idx=1&sn=e1b400810067bb0f420052389cd921c2
黄石文学
湖北省黄石市文联主管,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网络文学微刊。《黄石文学》立足黄石,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微刊不厚名家,不薄新人。 打造鄂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网络平台,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最新文章
【黄石文学选刊】I 卡卡发表在《长江文艺》2024年第10期上的小说《归去来兮》
散 文 I 张兰花:《银杏》
散文 I 张慧:《夕阳晚照红枣香》
散文 I 邹胜珍:《援疆日记之十五:骑马有感 快乐前行》
小说 I 邓静河:《遍地狼烟》
诗 歌 I 孙火秀:《默默开花》(外一首)
散文 I 冯踏:《奔跑在郑州:一场与历史和文化的邂逅》
短篇小说 I 卡卡:《玩偶》
诗 歌 I 黄玉香:《怀念父亲》(组诗)
寓言故事 I 袁文华:《凌霄与碧波》
散 文 I 邹胜珍:《援疆日记之十四:-----舌尖上的味道 麻城的炸磨粉》
随 笔 I 肖千蓉:《藏在岁月深处的薯香》
文 讯 I 相聚海观山下 共品《海观山下》----长篇小说《海观山下》分享会在海观山举行
散 文 I 李相良:《遇见苏东坡》
随 笔 I 黎汪洋:《大爱无边——读周瑞玲老师报告文学集<因为爱>有感》
随 笔 I 佟炳文:《第一次当官》
诗歌 I 姜飞:《人鸟共居的村庄》(外三首)
散文 I 朱卫红:《此处安心是故乡》
散 文 I 钱旺明:《跟着大妈走罗田》
随笔 I 黎明:《大爱无边--读周瑞岭报告文学集<因为爱>》
散文 I 刘家云:《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一一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观后》
诗歌 I 刘晖:《挥别秋天》(外二首)
散 文 I 洪合林:《渴望旅游》
小小说专刊 I 程时斌:《演出服》
随 笔 I 彭钢:《红色传奇腊子口,永恒的精神灯塔》
随 笔 I 康成钢:《边走边想》
散 文 I 陈敦海:《眺望马六甲海峡》
散文 I 邹胜珍:《援疆日记之十三:边疆明月夜 情满援疆人》
小小说专刊 I 范小天:《破局》
【大冶湖系列采风启动式专刊】周国英的诗歌三首:以波浪为界的大冶湖/ 在渔家傲的文武传家里/活得明明白白
诗歌 I 明晓明:《黄颡口采风印象》(外一首)
散 文 I 邹胜珍:《援疆日记之十二:浓浓团圆意 暖暖援疆情》
散 文 I 吴国正:《鸡鸭缘》
诗 歌 I 刘和清:《直面自我》(外一首)
散 文 I 陶诗秀:《父亲的村庄》
【大冶湖系列采风启动式专刊】曹红英:《永恒的村庄》(一)
【大冶湖系列采风启动式专刊】李相良:《回不去的故乡》(组诗)
诗歌 I 石灵智:《迟开的桂花》(外二首)
散 文 I 潘刚华:《老家柿子树》
诗歌 I 黄玉香:《那天,人人笑靥如花》(组诗)
小说 I 李威:《我变成了大白鹅》
散 文 I 邹胜珍:《新疆移动大巴扎》
诗歌 I 王慧:秋天的星星落在了地上(诗歌三首)
散文 I 徐新洋:《奶奶的桂花树》
诗歌 I 陈华贵:一个人要独行多久/才能送走匆匆的梦中人(诗歌三首)
诗 歌 I 吴灿明:一生中难得的一次相遇/像风中飘来遥远的琴声(诗歌三首)
诗歌 I 翁德云:芦苇最终只剩下情义(组诗)
散 文 I 黎汪洋:《小白山广场的那棵桂花树》
散 文 I 邹胜珍:《援疆日记之十一:边疆的雨,故乡的情》
散文 I 钱旺明:《我爱秋天》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