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文 I 李相良:《遇见苏东坡》

文摘   2024-11-04 00:01   湖北  





遇见苏东坡


李相良


上周六,与黄石市老年大学文学创作班的同学一道,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东坡赤壁后,坐上返程的大巴车。随着汽车的微微颠簸,疲惫之感渐渐袭来,我的意识也随之变得模糊起来。恍惚之间,我仿佛穿越了一条神秘的时光隧道,来到了北宋时期的黄州。
当我再度睁开双眼,周遭景象已然焕然一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自行车,只见亭台楼阁,古色古香,街上行人皆身着北宋服饰,往来如织。我心中惊愕不已,正茫然失措之际,迎面走来一位身着长袍、气质超卓的中年男子。他目光深邃如渊,面容豁达开朗,竟让我感到有几分熟悉。

待他走近,我心中猛地一震,这不是大文豪苏东坡吗?他望向我,眼中亦流露出一丝好奇与惊喜。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奇妙的缘分,我们竟一见如故。他询问我来自何处,姓甚名谁。我答曰来自黄石,姓李名相良。他听后爽朗大笑:“哎呀,黄石我曾去过,实乃好地方,那里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稍作停顿后,他接着说道:“你的名字若把‘相良’两字换个位置,叫‘良相’,似乎更为妥帖。”

接着,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盛情邀请我一同观赏长江美景。我们悠然漫步在江边,江水滔滔,奔腾不息,微风轻柔地拂面而来,带着丝丝凉意。他静静地望着江水,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大声吟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豪迈的声音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雄浑有力,振聋发聩,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江边,我们信步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小酒馆,点了几碟精致小菜,一壶清冽的酒。酒馆内人声鼎沸,有些喧闹,人们有的高谈阔论,言辞激昂,仿佛要将世间之事一一道尽;有的则低声浅笑,那温柔的模样似在分享着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苏东坡与我寻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缓缓坐下,他优雅地轻轻抿了一口酒,眼神中满是对生活的深沉热爱与豁达。“这黄州之地,虽不比那繁华之都的喧嚣热闹、纸醉金迷,但却也有它的独特韵味。”他微笑着缓缓说道,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

不一会儿,菜便上齐了。瞧,有鲜嫩爽滑的武昌鱼,细腻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长江的故事,每一片鱼肉都似灵动的音符,奏响美味的旋律;有香气扑鼻的香干炒肉,香干与肉片交织在一起,在热气腾腾中散发着家的温馨;有清脆欲滴的白菜,像是刚从田间采撷而来,饱含大自然清新的气息,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亮;还有一盘香气扑鼻的花生米,颗颗饱满圆润,宛如小巧精致的宝石,泛着诱人的光泽。苏东坡夹起一块鱼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尝,而后满意地点点头。“这鱼味道鲜美,甚是可口。”他又转头看向我,目光中带着询问与期待,“你觉得如何?”我也尝了一口,那美妙的滋味在舌尖绽放,确实美味无比,便笑着回答:“确实好吃,先生好眼光。这鱼的鲜美,肉的温馨,蔬菜的清新,花生米的香脆,搭配在一起,真是人间至味。”

吃完饭,我跟随苏东坡一同走访百姓人家。我们踏入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民们听闻苏东坡前来,纷纷热情地出门迎接。苏东坡面带和蔼的笑容,与他们亲切地交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紧紧拉着苏东坡的手,满含感激地说道:“苏大人,今年我们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多亏了您的倾心帮助啊。”苏东坡微笑着摆摆手,谦逊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分内之事。”随后,他又踱步走到田间,仔细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不时与老农交流种植经验,分享自己的见解。看着他那认真专注的模样,我心中顿时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我们路过一片清幽的竹林。微风轻柔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吟浅唱。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苏东坡在一块石头上坐下,轻轻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大自然的美妙声音。片刻后,他睁开眼睛,看着我缓缓说道:“这竹林之中,宁静而祥和,仿若人间仙境,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慰藉。”

遭遇贬谪的苏东坡,虽历经人生的起起落落,却能在这困境之中保持如此豁达平静的心态,着实令人惊叹。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黑暗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即使身处逆境,他依然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悟大自然的恩赐。我亦被这宁静的氛围深深感染,心中一片澄澈与平和。

离开竹林后,我随着苏东坡来到了他的居所。他家的屋舍看上去颇为简陋,然而却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给人一种别样的温馨之感。

屋内有一位中年妇女和两个十多岁的男孩。苏东坡热情地为我介绍,那中年妇女正是他的妻子王闰之。她温柔贤淑,一双眼眸明亮而坚毅,岁月的刻刀在她脸上留下了浅浅的印记,乌黑的发丝中,偶尔夹杂着几缕银白。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站在苏东坡身后,用自己的坚强与贤惠,为这个家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两个少年是他的儿子苏迨和苏过。大儿子苏迨,大概14 岁,身形修长挺拔,面容清秀俊朗,眼神里透着聪慧与沉稳。他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才情,同时又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见他手捧书卷,已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像是在追随着父亲的足迹,努力探寻人生的真谛。二儿子苏过,约12 岁,身姿矫健敏捷,眉宇之间英气十足,彰显出勇敢坚毅的性格。

我怀着崇敬之情,表达了对苏东坡诗词的尊崇之意,并诚挚地恳请他传授我诗词创作之法。苏东坡欣然应允,脸上绽放出温和的笑容。

他领着我步入其书房,只见书架上密密匝匝摆放着各类书籍,散发着古老的墨香;书桌上规整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苏东坡从容地拿起一支毛笔,轻轻蘸上墨汁,而后在纸上苍劲有力地写下几个大字:“诗贵真情”。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我,神色郑重地说道:“诗词之美,全然在于真情实感。欲写出好的诗词,务必用心去体悟生活,用真情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乃真情之深切表达。”

接着,他将目光投向窗外的景色,以此为例为我深入讲解诗词的意境。“你瞧那远处的山峦,云雾如轻柔的白纱般缭绕,仿若仙境一般。此时,可联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境,以自然之景映照内心感悟。而那山下的溪流,清澈见底,潺潺之声不绝于耳,可以用‘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来生动地描绘它的灵动之姿。”苏东坡的讲解深入浅出,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我心中对诗词的迷雾,让我受益匪浅。

他又耐心地教我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以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譬如,可以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西湖比作西子,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把水花比喻成雪。还可以运用拟人手法,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赋予孤鸿人的情感。”

在苏东坡的悉心教导和鼓励下,我尝试着以《游东坡赤壁》为题,写了一首七律诗:

菊黄时节约同游,如画江山醉眼眸。

依岸亭台缠薄雾,凌空碑石掩芳洲。

东坡雅抱千人羡,赤壁雄词万世讴。

逆境若逢应豁达,何须苦恨雪盈头。

苏东坡神情专注地认真阅读着我的诗,随后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你的诗已有了真情实感,这非常好。然而,在韵律、平仄、对仗、用词及意境上还需要多加琢磨、细细推敲。”他耐心十足地为我分析每一个字的用法,使我对诗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稍作休息后,苏东坡提议:“今日天气晴好,我们一同去菜地劳作一番,归来再烹制几道美食,如何?”我欣然应允。

我们来到一片充满生机的菜地,各类蔬菜生机勃勃,翠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一片片翠玉,熠熠生辉。那鲜嫩的黄瓜顶着小黄花,弯弯的豆角如同翠绿色的月牙,红彤彤的西红柿宛如小灯笼般挂在枝头,还有那绿油油的青菜,挺拔的大葱,每一种蔬菜都散发着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苏东坡身着朴素衣衫,挽起袖子,熟练地操起农具,开始除草、松土。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滴落在肥沃的土壤里,他却毫不在意,依然专注地劳作着。他一边劳作,一边微笑着说:“这土地最为实诚,你用心耕耘,它便给予丰厚回报。就如同人生,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辛勤付出,便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这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语,令人回味无穷,颇受教益。

劳作完毕,我们带着采摘的新鲜蔬菜回到居所。苏东坡说,今日贵客临门,要好好招待。一家人兴致高昂地准备食材,要做那闻名遐迩的东坡鸡、东坡肉和东坡饼。

他们首先着手制作东坡鸡,精心挑选一只肥嫩的土鸡,洗净后切成块状。锅中倒油,放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味,接着将鸡块倒入锅中中火翻炒,让鸡块表面微微金黄,加入适量冰糖、酱油、料酒、八角、桂皮等调料,翻炒均匀,再加入足量的水,烧开后转小火慢炖。40分钟后,厨房里便弥漫起诱人的香气。

接着,他们开始制作东坡肉。挑选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焯水35分钟后,锅中放入冰糖,小火熬制出糖色,随后将五花肉放入锅中,加入各种调料,缓缓炖煮。苏东坡全神贯注地看着火候,不时调整火势,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艺术创作。

在等待东坡鸡和东坡肉炖煮的过程中,苏东坡开始制作东坡饼。他将面粉、油、糖、鸡蛋等材料巧妙地混合在一起,揉成面团,接着擀成薄片,抹上一层麻油。再从一端开始卷起来,卷成圆筒状,将圆筒竖起来,用手按扁。锅中倒入麻油,烧至七成热,将面饼放入锅中炸至金黄酥脆。

美食陆续出锅,那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精致的摆盘,丰富的色彩,让人一看便食欲大增。我们围坐在桌前,品尝着这一道道美味佳肴。每一口都饱含着生活的滋味,有辛勤劳作后的满足,有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苏东坡笑着说:“人生之乐,便在于此等平凡之事。一箪食,一瓢饮,亦能自得其乐。莫要轻视这日常的点滴,其中蕴含着生活最本真的幸福。”他的话语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在我的心间。我看着他豁达的笑容,心中满是感动。那笑容中没有丝毫的抱怨与不满,只有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在这温馨的时刻,我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沉浸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中。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只有那浓浓的生活气息在空气中弥漫。我们体会着劳动的快乐,品尝着美食的滋味,感悟着人生的真谛。他让我学会了在平凡中寻找快乐,在质朴中发现美好,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

然而,时光总是匆匆如白驹过隙。宁静的傍晚,天空中倏地划过一道神秘的光芒,我知道,我该回去了。苏东坡亲自送我至江边,我们相对而立,彼此的眼中满是不舍与眷恋。

“相良兄弟,此去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愿君珍重。”苏东坡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

我重重地点点头,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随着天空中光芒渐渐消失,我再次回到了大巴车上,车子已抵达武黄高速黄石出口收费站。

我摇摇头,心中恍惚,仿佛刚刚经历的一切只是一场奇幻的梦。但与苏东坡相处的难忘时光,却历历在目,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编审:周国英


作 者 简 介




李相良 ,笔名江南木子,湖北大冶人,黄石市机关退休干部。在纸刊和网刊发表过诗歌、散文、寓言,以及大量新闻作品,荣获过黄石市和湖北省相关征文竞赛一等奖。热爱山水,热爱写作,只为给生命的余晖增添几分色彩。



关注投稿




黄石文学
湖北省黄石市文联主管,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网络文学微刊。《黄石文学》立足黄石,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微刊不厚名家,不薄新人。 打造鄂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网络平台,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