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台区中学班主任资格培训班第四场研修活动在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本次研修活动由丰台教科院德育研究室刘昱秋主持,设置了两场主题讲座分享。
第一场主题讲座由刘昱秋作“把握新时代家校共育的五种逻辑”主题分享。他向各位中学班主任系统介绍了在开展家校共育过程中应具有的“实践、理论、价值、情感、技术”逻辑,并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家校共育实践轨迹和政策演变。他指出,在家校共育的实践逻辑中,强调家校共育的实践逻辑是以问题驱动为特征,通过一个个家校共育问题的解决、一位位家长需求的满足,现实地推动着家校共育的实施与发展。在家校共育的理论逻辑中,强调各位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共育实践时,要了解什么是家庭以及家庭的需求、什么是学校的使命及学校的工作任务、什么是社会(区)以及社会的支持,以及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间的桥梁等一系列问题。唯有深刻把握好家校共育的理论逻辑,才能更系统、更深刻的把握家校共育实践。在家校共育的价值逻辑中,强调对于班主任而言,家校共育不是单纯满足家庭的教育诉求,也不是单纯满足学校的教育诉求,而应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之间找到共同点,搭好学校家庭指向共同点的桥梁。家校共育不能仅仅被视为一项具体的工作或活动,而应把它看成一种理念、文化或态度,渗透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在家校共育的情感逻辑中,强调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情感联结,肯定各方需求存在的合理性,并学会因势利导使其发生积极的推动与作用。在家校共育的技术逻辑中,强调班主任要依靠技术实现便捷的家校沟通,但不能依赖技术实现家校沟通。因为即使是不善言谈的教师也会因其真实的家访行为而同家庭共情,再加上见面之后的亲身沟通,彼此之间感情和尊重会加深、误会和紧张会解除。他强调,对家校共育这一富有人性化的实践活动而言,传统、原始的家访技术依旧是今后的实践方向所在。
第二场讲座由丰台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宋海玲作“从心理学视角构建常规的‘快捷路径’——首师大附属云岗中学云‘YI’年级常规管理的探索与创新”主题分享。宋海玲先以“工作中最打动你的一句话是什么”和“你最近的一次工作‘力量’来源于什么”两个问题启发各位班主任的思考,进而引入讲座主题——我们力量的来源于“别人的信任和认可”“‘我想’带来的自觉”和“选择和担当带来的无限动力”。她认为,对学生的培养而言,也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将对学生“你应该”“你怎么能这样”的批判性话语转变为“我能帮你做什么”“这个事情我们一起克服”的鼓励式话语。她认为,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有意识地做好学生的情绪梳理和问题梳理,要以专业的方式思考,以对方的层次语言沟通。她向各位班主任建议,中学生处于可变可塑的人生时期,班主任的作用巨大无比,做一个有“为”有“法”的班主任,不是让工作更卷,而是用科学的方法,用“快捷路径”让自己事半功倍地助力学生成长。
本场培训活动让各位班主任获得了丰富的家校共育的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共育技巧,并进一步思考了“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和学生交流”和“我怎样鼓励学生激发向上动力”等问题,为后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持续进步增添了动能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