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整版关注:锚定“世界一流” 激发“红色动能”

文摘   2024-11-25 18:14   江苏  


11月24日
《新华日报》整版报道
苏州工业园区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锚定“世界一流” 激发“红色动能”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30年,奋楫笃行;30年,创新蝶变。

从城东一片低洼农田,华丽蝶变为现代化新城,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在这片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苏州工业园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路高歌、一路繁花。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30年来,园区组织部门持之以恒激发基层活力、千方百计广纳各路英才、多措并举锻造干部队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切实扛起了高质量发展的“组工担当”。







党建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


从一组数据可以窥探园区30年来党建工作的成色:1994年,基层党组织300个,党员5113人;1994—2000年,陆续成立机关党组织、国企党组织、中外合资企业党组织等,各领域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党的二十大以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增效工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焕发新活力,至去年底,基层党组织达2500个,党员达54552人。

回看这30载的发展历程,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围绕“园区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中心聚焦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党建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产业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在苏州工业园区,这里聚焦生物医药“一号产业”,探索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建,创新“双螺旋”党建工作方法,探索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党建与业务双链融合。

在推进过程中,园区依托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园主平台作用,以业务帮带、分片兜底、项目跟进等方式,将组织建设融入日常业务交流、服务保障,推动链上组织覆盖。园区建立“益企家”企业服务联络站,组织链上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学术交流等活动;发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内15家企业担任“政务服务体验官”,推动远程实名认证、税务咨询等业务落地。同时,搭建“午间一小时”交流平台,以“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机制开展专项服务,实现“链”上凝聚合力、“链”出发展动能。

“多亏了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给予的支持与服务保障,让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进展。”近期,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物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企业首席执行官王奎锋感慨地说,在产业链党委的帮助下,企业上下游之间紧密合作,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上共同发力,可以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通过党建引领,可以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基层治理的同步提升。

2018年2月,园区将“管家”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推出“红色管家”党建工作法,“红色”寓意党的领导,“管家”则体现全时段、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尤其是在苏州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全面深化住宅小区(自然村)党建工作的大背景下,园区以住宅小区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进“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深化“红色管家”工作法,聚焦群众需求、整合资源力量、提升人居环境、优化服务质量,打造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幸福社区。

玲珑湾花园二区已建成近20年,狭小的架空层设计老旧、功能单一,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此,玲珑湾社区第二行动支部在社区党委指导下,走访搜集居民建议,最终由居民自筹资金对架空层彻底升级改造。原本破败闲置的架空层“摇身一变”成为服务百姓的“会客厅”,邻里学院、邻里书香、邻里议事等多个活动区域成为邻里交流的幸福场景。

在基层治理领域,近年来,以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就业群体涌现,他们既是服务百姓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园区以“外卖行业党建省级试点”为契机,创新打造外卖行业“星骑士”党建项目,从机制、组织、服务、载体等多方面周密部署保障,打造了凝“新”、暖“新”、强“新”、用“新”的园区特色外卖行业党建工作法。目前,园区已增设1301个非机动车公共充电棚,面向“星骑士”友好开放,打造120家“星骑士友好商家”、启用322个骑手加油站,辖区90%的小区开通取餐送餐“绿色通道”。








优质生态让英才绽放光彩


不久前,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封《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正式发出,来自古吉拉特大学的巴基斯坦籍NABI教授在收到确认函后感叹,“从准备材料到最终确认,每一步都让我感受到了园区的专业与效率,也让我对中国的科研环境充满了敬佩。”园区也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确认函》签发权的县区级地区,为高端外国人才来园区交流访问、科技攻关提供了“绿色通道”。

这一创新探索成为园区重视人才、服务人才的鲜活取景框。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人才是发展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让一座城市对内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翻开园区30年来的发展篇章,“人才”这一关键词力透纸背,园区将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全力做好引、育、留、用文章,让各类人才育当其时、用其所长,以人才“出彩”换来城市更“精彩”。

招才引智,一以贯之。园区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瞄准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人才,以全球视野引才。以连续16年举办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为例,大会发布各类重磅引才举措,已吸引1953个项目落户,568人入选各级领军人才,有力支撑了园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园区招才引智的“金名片”。再如,早在2012年启动的金鸡湖创新创业大赛,已累计走进全球30多个主要城市,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吸引超万名海内外创业人才参赛。

让城市与人才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园区还从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出发,打好人才培育“组合拳”:成立全省首家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博士后联合中心,打破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博士后培养壁垒,累计建立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56家;聚焦生物医药产业,设置西浦慧湖药学院、集萃学院,累计培养1万余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建立“2+1”工程硕士校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培养输送青年人才……

引来了人才,还要留住人才。在此过程中,园区竭力把建好平台、倾力培养、用心呵护、放手使用贯穿人才成长全过程,给人才最确定的发展预期、最完善的产业赋能、最暖心的亲才服务,为天下英才在园区扩展事业、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提供最强支持、最大助力。

从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到企业撷英人才支持计划,再到青春园区人才支持计划,园区不断对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提档升级,打造“1+3+N”金鸡湖人才计划,形成了惠及科技领军、产业骨干、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充分彰显引才留才的诚意。

寻创新之道,破旧制之困。园区推出全国首个以产业分类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全省首创生物医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首开生物医药工程高级职称评审通道,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畅通了生物医药“第一资源”的成长通道;出台外国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服务19项举措,“创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服务”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2023年2月,园区发布“才聚金鸡湖”人才服务品牌,涵盖“政务直通车”“智汇合伙人”“人才会客厅”等多个子项,覆盖政务服务、资源对接、创业培训、平台赋能等多项服务,全力护航人才企业落地成长。此外,园区还做好人才的生活配套,实现优居、优医、优教。上线“iHome”人才安居融合服务平台、健全“一体四翼”基础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才提供涵盖幼儿园到高中的优质教育服务,做实人才友好整体环境。

在关于人才的这张“试卷”中,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路英才既是“答题者”,又是“阅卷人”,他们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中绽放光彩,让这座城市熠熠生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同心医疗CEO陈琛,用11年研发出首颗中国人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纳微科技创始人江必旺十年磨一剑,突破微球“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多项高性能微球材料的空白;飞依诺创始人田园,让产品唱出了高端彩超品牌“中国声音”,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如今,伴随着人才“密度”的持续增强,园区人才活力持续彰显,截至2023年底,已集聚院士团队78个、各级领军人才3453人、高层次人才6.7万人,夯实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锚定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目标,园区必将在下一个30年绘就群英荟萃新图景!








全面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建设一支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洼地阡陌转变为现代都市,从开放窗口进化为创新高地,30年来,从最初的7个局办、不足百人开始,一批又一批干部在园区激情奋斗、挥洒汗水。同样,园区也始终以实干实绩为导向,激励干部各项工作“争第一、创唯一”。

近年来,园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举措,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文件,围绕统筹干部管理、推进实战比选、开展精准考核、选拔年轻干部等提出6方面20条具体举措,强化担当作为全方位制度保障。比如,发挥开发区人事管理体制优势,调整优化干部管理权限,强化干部统筹管理、系统配备,加强跨部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再如,创新推动干部遴选,破除身份壁垒,面向全区所有企事业单位、街道优选39名政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足的干部进机关、事业单位,让踏实肯干、敢为善为的干部看到希望。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园区注重在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等前沿前端岗位培养干部,在基层治理、安全生产等一线岗位历练干部,一大批干部在全国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三大考核”“一主两副”重点项目攻坚、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重点任务中脱颖而出、优先使用。此外,还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针对不同层级设置差异化评价维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硬杠子”,连续多年开展园区标兵、优秀工作者、“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其中超30%“担当作为好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目前,园区管委会机关干部平均年龄39.5岁,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占81.3%,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占46.4%,90后干部占管委会机关干部总数的1/3。年轻干部有干劲、有活力,如何更好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是一项重要课题。在苏州工业园区,一项创新探索正在持续进行。2022年8月,园区推出年轻干部培养“四青工程”,覆盖全区300余名年轻干部,通过“青年集训”“青团攻坚”“青苗挂职”“青蓝结对”等形式,发现储备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去年,园区持续拓展“四青工程”外延和内涵,就拿“青苗挂职”来说,接续选派67名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功能区、部委办局、基层单位、对口支援地区跟班学习、跟岗锻炼,全面赋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开展以来,共提拔使用85后副处级干部4名、90后科职干部153名。

“在这样一个干事创业的火热年代,我们年轻干部就是要做敢于担当、善作善为的奋斗者。”翟羽翔是2023年度“担当作为好干部”、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资源配置处处长,负责国家高新区排名争先进位、创新政策对上争取、科技资金管理等工作。他牵头推进多项国家和省级重要任务,扎口梳理科技创新政策,统筹推进科技资金跟踪问效,在园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部教育不可或缺。园区组织部门踩准发展节奏,瞄准干部知识缺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以干部需求为导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在课程、师资、教材、基地等方面均衡发力,构建有园区特色的干部培养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园区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个层级,各层级进阶式安排必修课、选修课和兴趣课。紧扣三大产业特点,园区开发首套新兴产业系列本土教材,用300余张思维导图和表格系统梳理1000余个知识点、191门教学课程及37个现场教学点。园区还打破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和干部职级的界限,开展专业化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6期18天集中脱产培训、4期专题学习成果汇报会、29场专题授课。一系列创新探索为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夯实了基础,“干什么,就要学什么,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已在园区干部队伍中成为共识。

护航干部健康成长,在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干部教育与监督齐头并进,这样才能确保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高效性。

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实施领导干部履职“日记、周晒、轮播”机制,建立立体式干部履职监督新模式。“日记”主要面向干部本人,园区各单位“一把手”每日对主要履职情况进行简要梳理记录形成“日记”。“周晒”重点面向机关干部,“日记”汇总形成“周记”,在管委会内网进行“周晒”。“轮播”则更多面向社会群众,每月随机选取1-2名领导干部的“周记”,在官方公众号轮流“播报”,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今年5月,该机制优化迭代至4.0版本,从以往对工作日程的罗列转变为对工作的思考总结,展现各单位一把手的履职成效,同时开设“履职微评”栏目,吸引广大公众建言献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眼下,苏州工业园区上下正摩拳擦掌,以炽热滚烫之心,以昂扬奋进之姿,全力奔赴下一场“山海”。









END

金鸡湖先锋
全面展示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组织部党建、干部、人才等工作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