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加拿大之后,我来到阔别4年之久的日本白马,这里因为1998年长野冬奥会闻名,也是我很多年前来日本滑雪的第一站。整个白马峡谷的小镇和多家雪场,以及远处的群山,像极了首届冬奥会的滑雪重镇霞慕尼。
因为FWT Japan後藤陽一先生的引见,在JSKI张小黑的帮助下,我在八方尾根滑雪场拜访了他们的巡逻队队长石原一郎。
石原先生1992年加入八方尾根滑雪巡逻队,2015年开始做队长,还兼任白马谷旅游统一规则制定小组委员会主席、日本雪崩网络董事,资历不可谓不丰富。但我没有和他请教太多关于雪崩管控的技术细节,而是和他聊了大半天历史故事,和他对于产业的观点,我想这样的内容可能会对我们帮助更大一些。
日本雪崩管控历史并非长久
爆竹本竹想不到会被用来触发雪崩
日本作为一个多雪多山的国家,1910年滑雪运动就开始在国内兴起,但雪崩管控事实上开始的很晚,1998年举办冬奥会的时候,都还没有成组织的雪崩管理体系。
满山蘑菇,日本双板老炮的精神家园
在石原先生看来,如今雪场内很多被规划为严格进入的雪崩地形,都是因为很多年之前大家无知之时触发雪崩引起事故,被政府要求建筑严密的栅栏并且永久关闭,很多事情一旦发生,就很难撤回,这也是他从业多年以来的心中遗憾。
日本雪崩协会纯民间
成立20年来几乎没有政府帮助
白马地区最早的雪崩管理,源自峡谷最深处的雪场Cortina,而非白马山谷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陡坡最多的八方尾根。在2000年的时候,Cortina和日本另外两家雪量很多、地形危险的雪场乐天新井、二世谷一起,成立了日本雪崩协会,并请来了新西兰人和加拿大人帮助他们构建日本的雪崩管理体系,慢慢的这个协会扩展到全国的不同地区,并在山地向导、雪场巡逻队的合作下,一起维护各个地区的雪崩风险信息:
https://nadare.jp/
和加拿大CAA不同,限于日本的小政府状态,这二十年来日本雪崩协会一直是一个没有任何政府支持的民间组织。他们曾多次呼吁希望可以获得更多支持,但是相比伤亡数量远超雪崩的交通行业,政府完全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么一个“少数”类型,只能从救援等业务上给予一定支持。
源自于欧美老外的后山滑雪文化
虽然日本滑雪高手很多,但守规矩的日本人一开始是只滑雪场规定范围内的,直到一批批的欧美游客来到日本,他们的backcountry后山滑雪文化开始影响当地日本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后山滑雪,在各地开始修建野雪门,很多常去Niseko的朋友甚至认为野雪门才是Niseko的精华。
石原先生对此非常开明,他认为滑雪就是应该有非常多样的玩法,但他也专门提出雪崩安全意识的普及非常重要,专门和我点名提出有不少中国人什么安全装备都没有就从八方尾巴根的野雪门出去滑,非常不安全。
但他眼中更有挑战的工作内容反而不是这些预报与管理,而是如何让那些地方变得“可滑”。因为日本雪场的土地都是私人所有,如果需要重新改道、搭桥等工作,需要和地主经历漫长的沟通协商,才有施工的可能。可能对每个滑雪人来说,和自然打交道相比,和人打交道都是更难的事儿。
巡逻队长眼里最大的挑战和担忧
可能是因为从业太久,经验非常丰富,石原先生一点都不对雪崩问题本身而担忧。他也说在他从业之后,雪场内一次雪崩伤亡事件都没有发生过。但几十年来气候变暖的事实无容置疑,温度的变化给雪质、雪层带来不同以往的改变,使得以往的经验不能简单复用,并且如果希望变暖少雪之后产业可以延续,拥有更高海拔的白马山谷无可避免的将会继续修建更高的缆车,之前的backcountry地区将会成为雪场范围,那些高风险地形将会有更多人前往,这将彻底改变现在的雪崩管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