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经历确实会对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带来或多或少,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国外,大家要自己面对语言、生活、学业、文化差异,甚至工作带来的压力,虽然辛苦,但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打磨自己,提升阅历的好机会。
今天就请到一位出国将近两年,目前正在澳洲读研究生的小伙伴Harris,聊聊到目前为止,出国给他带去的感受与变化。
Harris:在国外的生活就是一个慢慢打开、找到自己的过程!
“我是个挺i的人,平时不爱出门,社交也不是很积极,也并不喜欢一些需要抛头露面的场合。所以虽然我从小就有在上一些口语课,雅思有7分,语言能力并不差,但第一次出国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怵。我还记得我刚到的第一天,和国内的朋友发微信说,我好紧张,这里好多外国人,我好像不太敢跟他们说话。我朋友笑话我说‘有没有可能,现在你才是外国人。’反正当时刚到的时候,确实有一两个月是比较封闭自我的。
但人不可能完全不社交啊。我读的是研究型项目,肯定是要和组里的导师同学产生合作交流的,不说平时组里有大大小小的讨论和汇报,导师也会时不时带我们参加一些学术活动,除了听讲座就是学术圈的networking。所以,说是被逼的也罢,我的确就是在这些无法逃避的,与外界的沟通碰撞中慢慢打开了自己,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
除了在社交方面我能更加的游刃有余,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我受学校里其他同学的影响,开始学会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这里的同学让我最佩服的一点,就是他们好像很早之前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他们当初的规划目标。
我们偶尔也会和本科生有一些项目活动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从大一大二起,就已经在思考自己后面的学术和职业方向了。虽然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按照既定的目标去走,但相比起来,我大一大二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过这种思考的,我甚至来到澳洲读研也只是认为,读研对我以后找工作可能有用,但那些小我好几岁的学弟学妹,他们想的已经是,‘我现在读的是这个专业,但是我对另一个方向也很感兴趣,那我要多参加这个方向的拓展实践,最好再读一个相关方向的研究生,这样我两个方向的专业背景都具备’,而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最多思考一下怎么赚学分,对自己未来的方向规划是没有概念的。
我猜这样的差异应该也是和两个文化之间的教育体系和形式有关吧。听学弟学妹说,他们高中的时候就要进行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开始和社会产生连接了,对社会的认知框架也能搭建得更早。而我高中的时候,除了高考,几乎没有别的目标,本科的时候也就是这么迷迷糊糊过来了。直到来到另一个文化背景中,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才会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反思。
所以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开始主动关注除了校内活动以外的信息,拓宽了解行业的渠道,甚至一开始完全没想过要在澳洲工作的,现在也开始了解澳洲的市场和绿卡政策等等,尝试去看看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可以怎么走。
前面二十年基本上都是父母在手把手地帮我做决定,现在我也终于开始自己规划人生了。所以,我还是相当感谢在国外的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并且尝试去开拓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