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USS一起爱你牙丨关注儿童口腔健康,这些护牙Tips要知道

健康   2024-09-12 15:48   浙江  

2024年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全生命周期守护 让健康从‘齿’开始”。小葵🌻特别策划『ZJUSS一起爱你牙』,从儿童乳牙守护到成人口腔保健,从日常护理到专业防治,一起解锁全生命周期护齿攻略!


口腔健康是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基础,维护婴幼儿期的口腔健康有利于营养的均衡摄入,饮食习惯的良好养成以及全身的正常生长发育。婴幼儿期又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健康、排列整齐的乳牙是孩子正常发音的生理基础,那么婴幼儿期口腔护理有哪些要点呢?

婴幼儿期口腔清洁从何时开始?

从出生开始,建议家长做好婴幼儿清洁口腔。牙齿未萌出时,可以用软纱布为孩子擦洗口腔。牙齿萌出后,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地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齿。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并用牙线清洁两个牙齿邻接处。

网络图片
纯母乳喂养需要刷牙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天然食品,相较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时乳牙患龋危险性低,但是母乳喂养时仍然需要保持口腔清洁。 

出牙期会有哪些症状?

爱流口水、频繁夜醒、爱咬奶嘴等都可能是出牙期引起的,建议家长可以对症处理,如注意口周的清洁及干燥、预防口周湿疹、注意婴幼儿用具的清洁,建议使用牙胶、磨牙棒等,转移婴幼儿注意力。

网络图片

奶瓶使用有什么建议?

奶瓶喂养时应选用合适的奶嘴,保证婴幼儿咀嚼肌得到应有的锻炼,保持良好的姿势,有助于婴幼儿口颌正常发育。1岁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内只能装白水和无糖奶,用其他工具,比如杯子或勺喂含糖液体,如甜奶、果汁、蜂蜜水等。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长期奶瓶喂养,易导致龋病以及颅颌面发育异常。

定期检查很关键

婴幼儿应该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建议家长前往医院检查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如果发现龋病等口腔疾病应及早诊治,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晚上睡觉打鼾、口呼吸的习惯,同时伴随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爱发脾气、嘴巴越来越翘、牙齿不齐、面容变化引起颜值下降等情况。这时候,孩子很可能患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该疾病的最大因素可能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

认识腺样体与扁桃体

腺样体

腺样体(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它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网络图片

◆ 扁桃体
扁桃体位于双侧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呈卵圆形。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除了部分属于生理性肥大,大部分是由于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的病理性增生。

网络图片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危害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危害是缩窄了呼吸道,会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从而导致睡眠打鼾、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严重者甚至出现低氧血症危及生命。

睡眠打鼾、口呼吸等不良习惯的危害主要有:影响睡眠质量、影响智力发育、影响身体发育、诱发鼻炎、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影响“颜值”(如腺样体面容)以及影响牙齿生长。

网络图片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对于出现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家长要重视,应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当孩子长期存在睡眠打鼾、口呼吸等表现,或者听力下降、反复鼻塞、流涕时,除了耳朵或鼻子的疾病,也需要排除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可能,建议尽早就医。

目前对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具体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精准评估,确定最佳治疗方式。随着低温等离子刀、内窥镜等器械设备的出现,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也变得更加微创、安全、快捷。

   丨儿童口腔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科

审   核丨杨国利  刘   冕  王柏翔  李志勇  吴志芳
编   辑丨毛清华  谢予嘉
责   编丨叶   飘

浙大口腔
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省口腔医院)官方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医院各类信息,加强医患沟通,服务医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