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金融数据再次发出警报,利率失效后,货币政策无法重启经济

文摘   2024-09-16 04:06   湖南  

内容提要:

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剪刀差继续扩大,市场主体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歧继续扩大。家庭与企业融资继续缩减,社会融资全靠公共部门债券融资独角戏。降低利率的工具在我们这完全失效,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货币政策之外寻找推动经济复苏的有效工具。

8月21日,央行在美联储降息前,冒着冲击汇率的风险,自2021年12月以来,第7次降息,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45%下调至3.35%,5年期LPR从3.95%下调到3.85%。虽然9月上旬公布的8月份金融数据一塌糊涂,但不少人预期央行再次降息后,9月份会扭转形势。

不过,周五晚上七点半才放出来的金融数据,自然没什么惊喜,有的只有惊吓。怕吓到股市,央行才选择中秋节前最后一天股市收盘后公布数据。8月份的金融数据可以用三句话总结。

一、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剪刀差继续扩大,市场主体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歧继续扩大。

8月末,我们的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05.0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公众持有的纸币和硬币,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即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M0增长了12.2%,表明央行积极向市场投放现金,增加基础货币为货币扩张创造条件。M2增长6.3%,意味着央行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货币乘数从2月份以来,一直站在8以上,7-8月份,超过了8.3。利率下降,基础货币增长,货币乘数扩大,这是央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基本特点。

但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狭义货币(M1)余额,从7月份的63.23万亿元,萎缩到63.02万亿元,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7.3%,这是M1自4月份以来第五个月收缩。

M2继续增长但M1持续收缩,导致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的剪刀差持续扩大至13.6%,不仅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值,也至少是三郎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年来的最大值。

M2与M1的剪刀差越小,意味着流动性较强的M1在M2中的比例越大,家庭、企业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较强,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态度越积极。反之,意味着M1在M2中的比例缩小,更多的资金从消费和投资领域转入长期存款或者理财渠道,说明企业和居民对自身收入和整体经济增长预期较差,经济活力严重减弱。

M2-M1的剪刀差,在2017年之前,央行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M2-M1的剪刀差一度从之前的-4.4,突然上升到8.7,央行降息降准后,第二年就回落到-4.8%。

2014年开始国内经济下行,当年M2-M1的剪刀差又回升至7.8,2015年央行一年内5次降息,迅速将M2-M1的剪刀差压回-1.9,2016年继续回落到-10.1。

此后自2018年就又迅速扩大,2020年全球制造业因疫情短暂停摆,外部订单集中回流,才使剪刀差有所缓解,下降到1.5。

此后剪刀差便持续回升,即使2021年底央行开启了降息降准的货币宽松周期,也未能影响M2-M1的剪刀差继续扩大的趋势。这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自疫情之后便开始失效了,市场主体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歧继续扩大。

二、家庭与企业融资继续缩减,社会融资全靠公共部门债券融资的独角戏。

8月份M2继续增加,意味着社会融资仍在增加。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8.56万亿元,同比增长8.1%。但8月份的社会融资增量只有30311亿元,同比减少了3%。1-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32万亿元,减少13.1%。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萎缩,是因为家庭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意愿严重减弱。社会融资主要依靠公共部门债券融资唱独角戏。

8月份,公共部门债券净融资16177亿元,同比猛增37.6%,占到当月新增社会融资的一多半--53.4%。1-8月公共部门债券净融资5.6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与央行降息,希望企业、家庭等市场主体增加融资扩大投资、生产与消费的美好愿望相反,伴随着央行降息的脚步,企业和家庭部门选择了继续收缩资产负债表,在较弱的经济预期中通过减少债务来降低债务风险。

8月份,企业部门新增社会融资10831亿元,同比下降22.8%。1-8月企业部门新增社会融资13.79万亿元,同比减少15%。

其中,8月份企业部门新增贷款8479亿元,同比减少28.9%;1-8月,新增贷款11.99万亿元,同比减少14.3%。

由于我们央行报表中的企业部门,实际上是指企事业单位,既包括铁总、建总、三桶油等央地国有企业,还包括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所以能够独立判断市场预期做出独立信贷决策的民营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后果,被国有单位增加信贷的动作弱化了。

因此纯粹的市场化的家庭部门,其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歧就更为明显。8月份,家庭部门新增贷款1963亿元,同比减少一半。1-8月,新增贷款1.43万亿元,同比减少52.2%。

现在令央行货币政策非常尴尬的是,不印钱不行,因为要维持公共部门债务、公共部门隐性债务的展期和借新还旧。公共部门发债的理由都是为了投资公共项目,为什么三郎要说是为了展期和借新还旧?

一是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中的利息支出为630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到上半年公共部门新增债券融资33379亿元的18.9%。亦即接近五分之一的新发债,用于支付存量债券的利息了。

二是公共部门存量债务截至6月底为73.13万亿,即使按平均10年期计算,每年要还本7.3万亿元,半年要还本3.65万亿元。但今年上半年新增债券3.34万亿元减去利息后剩余2.71万亿元,还不够还本,可以合理推测,其中一部分展期了。

所以,在企业和家庭部门与央行货币政策存在巨大分歧后,看似公共部门在唱继续融资的独角戏,为央行捧场。实际上其新增融资用于推动经济恢复的比例,也是有限的。

因此,继续印钱没用。因为新印出来的钱大多流向了公共部门,还有一部分流向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他们支付了存量债务的利息、到期的本金后,如有剩余,也变成了存款和固定收益的国债,完全被用于"资金空转”。很难起到提振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降低利率的工具在我们这完全失效,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货币政策之外寻找推动经济复苏的有效工具。

降低利率是世行最著名的鼓励借款、刺激经济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利率工具对经济的刺激非常有效。

比如日本的负利率政策,重启紧缩了20多年的日本经济。日本央行看到消费重新超过供给推动通货膨胀超过3%之后,今年取消了负利率,7月份开始进入加息通道。

比如美联储在解释降息的作用时明确告诉美国人,降息能够鼓励借贷和消费,降息还能增加商业投资,降息能降低失业率。

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抵押贷款利率下降 1% 可推动房屋销售增长 8%-10%;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发现,联邦基金利率每降低 1%,下一年的商业投资就会增加 0.5%-1%;美国的历史上显示,利率每降低0.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 0.1%。

所以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将利率从 5.25% 降至接近零,以稳定市场并提振信心,支持经济复苏,应对金融危机。最后成功重启了美国经济。

但我们发现,人民银行从2021年12月第一次开启本轮降准降息、货币宽松政策以来,降息无法获得市场主体的共鸣,家庭和企业部门的意愿与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反向而行。所以,降息没有推动经济增长,反而收获了经济的负向反馈。

近3年来,央行的5年期LPR利率从2021年底的4.65%下降到了2024年8月份的3.85%。

但新增社会融资的同比增幅,从2021年底的增长43.1%下滑到2024年8月份的下降3%;家庭部门新增贷款从增长12.8%,下滑到下降50%;非金融企业新增融资从增长30.3%,下滑到下降22.8%;固定资产投资从增长4.9%,下滑到增长2%;社会商品零售额从增长10.7%,下滑到增长2.1%;商品房销售额从增长4.8%,下滑到下降23.6%;骑牛研究所通过CPI、PPI和房价模拟的GDP价格缩减系数,从上涨3.4%,下滑到下降0.8%;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1%,增加到5.3%。

由此可见,降息只是调控宏观经济武器库中的一种工具,可能并不总是有效,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半计划、半市场化的经济体中,当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与上层架构产生严重冲突,经济构架需要按照新的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的时候。

我们必须认识到,债务、放水、固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已经越来越小。原因在于债务、放水、固定投资,都属于增加供给的刺激措施,而如今我们面临的困境,就是供给过剩,但需求严重不足。而需求不足的原因,并非消费主体有钱不消费,而是他们没钱消费,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例太低,大体上比国际平均水平,低了三分之一。

我们必须针对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来采取相应的刺激措施。很显然,这已超出货币政策的能力范围。我们需要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保障。除此之外,没有捷径,也没有替代道路。

推荐阅读已发历史文章:
8月出口跃升实属低基数效应,内需疲软进口失速才是真麻烦
8月消费价格略涨,生产价格大跌,抵御通缩压力仍是最大难题
新一轮美元降息,对全球和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推荐观看火星数据研究所视频:

【作者:徐三郎】


三郎宏观
解读宏观经济现象,普及战争经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