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集萃 | 艾雪纯:继承传统,谱写新篇

文摘   2024-12-14 19:15   甘肃  

    【引言】2024年8月14日至8月28日,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在山东济宁举办2024级专项研究生集中研修活动,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16所共建院校的700多名专项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活动。活动期间,专项研究生探访圣贤古迹、聆听名家讲座、开展交流研讨,在“知”与“行”的结合中,追寻儒家文化的悠远源流,感悟历史深处的儒学温度,全方位多层次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修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通过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现将个人体会整理刊发,供大家学习交流。本期介绍艾雪纯同学的研修心得。



兰州大学文学院2024级

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艾雪纯



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修在孔孟之乡——山东曲阜和邹城实地开展了多项学习活动,通过走访孔子研究院、孔庙孔林、周公庙以及孔子博物馆等多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研学地点,参加大型讲座等途径,切身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认识和学习作为中华文明根柢的儒学思想。这次研修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所作指示为目标,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带领广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今发挥自身独特的影响和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儒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是“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汲取养分的一条根脉,在思想文化领域,无数硕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儒家理论的支撑。千百年来,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学说,孔孟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作为人们处世行事的原则、衡量人生价值的准绳,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儒学思想在封建时代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更需要追根溯源,发掘民族文化自身所蕴含的强大力量。通过这几天的研修,我进一步认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一课题收获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首先,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讲座,我深切体会到了儒学思想在整个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儒学思想博大精深,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儒学的核心是“仁”,如何成为一个“仁人”是儒学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封建等级社会,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无不以“仁”作为人生准则,君王仁则能治理国家,百姓仁则能建设和维护自己的家园,仁君和有仁义的百姓才能共同成就礼仪之邦。如何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呢?儒学提倡我们从自身做起,以家庭为单位。儒学是关于“家”的哲学,“国”由“家”组成,如果每个小家都能贯彻礼义原则,那么整个国家便不治而安了。在“家”中,“孝”是“仁”的体现。仁者爱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父母长辈,“孝”就是“爱”的具体化,因此儒家非常强调孝悌观念。“父慈子孝”指的是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爱护对方,是长幼有序的体现。“孝”的观念不仅体现在儒家学说中,而且成为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思想文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孝”的儒学因此深深契合了人们的现实需要,对“孝”的追求与儒学自身的发展相辅相成,也因此拥有了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在当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将“孝”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从个人做起,构建一个个尊老爱幼的小家,只有这样才能推己及人,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

除了对“孝悌”的重视,儒家文化中还有很多与我们的民族根性相契合的内容,例如孟子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历史上很多贤明的封建君主不断从中汲取力量来治理天下,认识到人民深深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然而受到时代限制,封建统治阶级并不能脱离自己的利益体系,真正做到把百姓放在首位。但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实现了“人民为本”的理想,那颗先秦哲人播下的种子,不断从岁月的土壤中吸收养分,终于长出枝干,开出花朵,结出累累果实。中华民族有着“人本”思想的传统,这一传统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通过这次研修,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本”理念并非舶来品,它其实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这些思想理念因其超越时代的价值光辉而获得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意义和影响力。

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需要传承,而且需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为时代所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力。儒家思想告诉我们,有才能者应该积极进取,为社会做贡献,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事业上发光发热。对于个人而言,积极进取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获得社会认同,也能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通过个人努力为集体做出贡献是无上光荣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德才兼备者受到重用,有利于国家的建设,民族的繁荣昌盛。这一思想在当代更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需要人才,为人民群众服务需要有才能之人。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不能执着于个体得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来。

此外,儒家思想中关于“礼”的内容,在当代也能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我们每个人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礼”文化似乎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但是经过这次研修,我意识到传统的礼教文化对于现代人而言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口众多,包含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如果没有一套根植于内心的道德法则来指引人们,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那么只能规范人们现实的行为,而不能使我们自发、自觉地去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就无法产生规则秩序以外的人文关怀。“仁”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礼”则是“仁”的外化,“仁人”是知“礼”守“礼”的,“礼”规范着人的行为,它并不仅仅象征着制度和法律,也是一种源自于人内心的道德原则,在“礼”的规范下,人们能够孝敬师长,爱护晚辈,能够推己及人,能够坚定原则,遵守秩序,无论是从行为还是心理上,都将自主地维护社会和谐,这不仅是孔孟所追求的理想,当今时代,我们也需要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力量,形成良好的现实风气,构建一个有道德、有礼仪的社会,使人们在面对丰富驳杂的外来文化时有鲜明的底线和原则可坚守。

通过这次研修活动,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儒学的文化魅力,也认识到了儒学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背后潜在的支撑。儒学作为一种思想,能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礼”的强调影响了中国古代律法的制定和实施,而儒学思想的载体之一,像《论语》这类典籍著作,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儒学在古代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流派,它活跃在制度、艺术、礼俗等各个方面,如同大树的枝桠向四方延伸,所触及之处都能以其繁盛的叶和花落下一片荫蔽。儒学本身固然有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在不同时代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即使在某一阶段并未成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官方之学”,它的思想内涵依然能够通过各种载体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儒学也因此拥有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直至今日,成为了中华儿女深藏血脉的精神力量。

最后,感谢兰州大学文学院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提供给我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研修中的实地走访、参与讲座、互动讨论等环节,儒学于我而言已不再是书本上的几行文字或几张画像,碑刻、庙宇以及各种各样的文物这些清晰可感的物质载体,依靠它们自身的存在彰显了儒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即便在今天,它们依旧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依旧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要让这些源自我们血脉的思想文化具备当代价值,需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它们时代精神,成为今人生活的一部分,拉近传统文化与普罗大众的距离,不仅仅挖掘文化本身的价值,也要在宣传手段、文化载体等方面推陈出新,使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精髓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文字、图片 | 艾雪纯

排版 | 暨晓瑜

责任编辑 | 王安应



兰州大学文学院
学院历史回顾,文化传承研究,新闻动态报道,师生风采展示,文章著述评说,戏剧影视批评,学术交流互动,活动宣传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