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英华 | 文学院师生受邀参加《简牍学文库》项目启动暨编纂出版座谈会

文摘   2024-12-18 18:09   甘肃  

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河西走廊乃汉简之都。甘肃迄今发现和出土的历代简牍有7万多枚,其中4万多枚收藏在甘肃,仅汉简就占全国出土汉简的一半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代简牍是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简牍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前进方向。

12月16日上午,由甘肃省文物局、读者出版集团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简牍学文库》项目启动暨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兰州市宁卧庄宾馆召开。兰州大学文学院敏春芳教授、陈晓强教授、魏宏远教授、黄一村老师、南小兵老师、汪燕洁老师、赵尔阳老师,文字所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古文字学强基班学生受邀参与本次仪式。

《简牍学文库》编纂出版项目在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推出。启动仪式伊始,甘肃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于柱指出,甘肃的简牍资源得天独厚,传承传统文化,做大做强简牍学出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重要指示,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建设简牍人才梯队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简牍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丰硕,编纂《简牍学文库》标志着甘肃简牍迈入系列式整理、体系化研究的新阶段。

随后由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朝阳致辞。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使得简牍文献重续生命,让中华文明在赓续传承中焕发生机,不断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简牍学发展繁荣,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简牍学文库》项目主编朱建军介绍了项目的编纂思路和规划。该项目拟出版100册,包括简牍学经典名著、名家论集、汉译名著、简牍类编、学术新著等五大部分。朱建军提出《简牍学文库》项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传承价值和社会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拓创新,体系完备;二是门类齐全,内容丰富;三是史料翔实,论证严谨。文库编纂将涉及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语言学、古典哲学和古文献学研究,进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简牍学整理标准与范式。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专家开展了项目编纂出版座谈会,共同讨论编纂方案和出版方案。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员肖从礼阐述了具体编纂方案、体例及要求。与会学者在高度认同这一项目的同时,就《简牍学文库》的分类标准、分册数目、收录要求、书稿体例等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推动本场座谈会圆满落幕。

《简牍学文库》将依据典籍文献特征,对甘青新蒙出土的简牍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是囊括新史料、新方法、新观点的百种新品学术专著,同时注重考古学、古文字学、语言学、文献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旨在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简牍文献再整理、再研究,打造新时期简牍学研究的集大成之著。

馆校共建,绝学有继。此次《简牍学文库》项目集合了国内老中青三代简牍学研究专家,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成立团队,共同推进这一大型书目的编纂工作,在简牍学研究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凝心聚力。自2021年“兰山论简”读简班成立至今,兰州大学文学院强基班与甘肃简牍博物馆长期合作、发挥优势,搭建了馆校、师生之间交流简牍的育人平台,现已推出百余期读简活动和一系列学术讲座,为简牍学研究培养了一批学术后备军。在《简牍学文库》项目实施过程中,兰州大学强基专业学生将承担起分册内容的编写工作,进一步推动简牍学的研究,这是学科发展、学术出版和公共传播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典范,也是学校基础文科发展中的一件盛事。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在西北大地上,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将坚定推动“冷门绝学”在新时代守正创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赓续中华简牍之文脉。



文字、图片 | 闫锦楠、李坤焱

排版 | 杨子江

责任编辑 | 王安应




兰州大学文学院
学院历史回顾,文化传承研究,新闻动态报道,师生风采展示,文章著述评说,戏剧影视批评,学术交流互动,活动宣传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