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准备期间,赵尔阳老师与同学们商讨活动行程,在相关领导与专家的指导建议下,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出行考察计划。赵老师指出,青城古镇是兰州市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历史遗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是研学考察的极佳去处。赵老师要求同学们提前阅读与青城古镇相关的资料与论文,对考察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到时重点考察当地的古民居古建筑、各种牌匾、对联以及书法碑刻,感受古镇的历史文脉。
12月7日早晨,同学们一起乘校车前往榆中县青城古镇。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兰州与白银交汇处的黄河之滨,古代属于商贸往来的水旱码头,留下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商铺、祠堂寺庙等,是兰州最有名的历史古镇。
赵尔阳老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古镇繁荣兴盛的原因,结合古镇地处黄河河畔的地缘因素,为同学们讲述了古代商镇形成的条件与机制。步入古镇,看到道路两旁的石刻楹联,同学们纷纷围了上去,在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释读,并一同讨论其中的典故与各种书体笔法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不能纸上谈兵,困在教室或书斋里坐井观天,而是要积极地走出校园,走到户外田野、文化古迹之中,切身感受祖国大地上的文化遗迹,去触摸历史,去识读偏僻乡间残留的古碑石刻,将课堂上学的古文字学知识运用到乡间田野和现实生活中去。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青城隍庙,并集体在此合影留念。赵老师介绍了青城隍庙的历史沿革,讲解了城隍神的由来及各地城隍庙的差异。庙内一位当地大爷给同学们讲解了青城隍庙的沧桑变迁,指出城隍庙宋代是狄青府,明清时地位甚高,庙中城隍为督城隍,掌管邻近八府州的神祇。同学们仔细观摩了庙内的各种建筑、塑像、壁画、对联等,并就一些问题和住持、僧人进行了交流。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青城书院。赵老师指出,书院是近代学校的前身,在古代发挥着文化启蒙、知识传授的重要作用。书院中楹联、碑刻、书法作品众多,同学们在赵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识读上面的文字,深入了解青城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之后同学们来到了青城书院旁边的碑林。碑林保存有青城当地明、清、民国以来的各种碑刻数百块。赵老师首先从“碑林”的“碑”字在书法中的不同写法讲起,引导同学们识读碑林中的不同碑刻,从记事碑、功德碑、墓碑乃至无解碑,赵老师仔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碑石的镌刻风格、文化寓意等,告诉同学们立碑刻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同学们围绕碑石的形式内容、材质与保护修复等展开了热烈讨论。面对大量残破、随意堆置的碑石,赵老师慨叹这一现象体现了目前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短板与不足,并建议同学们将来有兴趣志向可以从事碑刻修复、文物保护等工作,将课堂上的古文字学知识运用到古碑保修、文物保护实践中,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之后,同学们来到了高氏祠堂。赵老师指出,中国古代社会靠宗族来维系,祠堂是祭祀祖先和族内商议重大事情的场所。高氏祠堂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目前保存得相当完好。祠堂内有许多碑石,记录了高氏家族的光辉历史。通过阅读碑石楹联的内容,我们了解到高氏家族在当地地位显赫,清代出了许多贡生和武举人,清朝皇帝还御赐过“进士”“才兼文武”的匾额。赵老师结合祠堂的功用,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不仅可以报效社会,而且还能光宗耀祖!
活动最后,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亲切交流。当地老人给同学们讲解了青城的历史、民俗、民间故事等。一位70多岁的奶奶还给同学们热情地演唱了数首毛主席时代的歌曲,同学们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奶奶的歌曲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也使同学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毛主席等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
文字、图片 | 兰州大学文学院
排版 | 王天奇
责任编辑 | 王安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