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举办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写作工作坊暨博士生论坛

文摘   2024-12-15 19:30   甘肃  



为加强研究生科研志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拓宽研究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科研交流,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于12月12日晚在榆中校区宏远楼B224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写作工作坊暨博士生论坛。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敏春芳教授、陈晓强教授、常萍副教授、南小兵老师、张飘老师、赵尔阳老师和全体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到场参会,会议由南小兵老师主持。

本次论坛共有两位博士研究生和十一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论文汇报,多名学生参与了评议。博士生王定宜的论文《〈佛本行集经·难字〉再研究》将敦煌写卷P.3506《佛本行集经》中的俗字分为异笔字、异构字、异位字三大类型,对其进行了细致研究。博士生张琬莹的论文《陕西阎良方言比较句中的“能+形容词性成分+数量补语”结构分析》讨论了陕西阎良方言中“能+AP+QP”结构的语义与成分特征、句法表现、语用效果和产生机制等。博士生付乔和俄华楠分别作了评议,认为王定宜的论文架构完整,内容丰富,不足在于对文字的分析不够深入;张琬莹的文章以小见大、理论清晰,建议结合语言类型学等方面的理论作进一步分析。

硕士生阮佳敏的论文《忻州方言入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借助感知实验研究了忻州方言入声的区别性特征。论文评议人肯定了其选题价值,并提出注意文中图表信息的对应以及背景信息的补充。郭一洁的论文《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怀庆方言音系分析》总结了高本汉记录的二十世纪初期怀庆方言的音系,并与张启焕等人记录的沁阳方言音系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存在许多不同。评议人指出其文章条理清晰,建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李杰的《皖北涡阳方言“格+VP”型疑问句探析》梳理了皖北涡阳方言中“格+VP”型问句的研究概况,讨论了该结构的句法分布情况、当地推度疑问副词的来源和语法化路径等问题,但文章在布局以及补充解释缩略词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李原毅的《论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同字”的内涵与性质》一文通过对黄侃《手批〈尔雅义疏〉》中“同字”概念的剖析,从字、词、用三个维度揭示了其丰富内涵。评议人认为其文章选题得当、结构合理,如果能够调整文章格式、精简用语会更好。马小红的论文《汉语量词新探——认知视角下量词“波”的形成机制》对“波”的历时演变、共时表现进行了梳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了“波”的形成机制,但需要进一步补充例句,使论证更完整。杨培蓉的《网络热词“X缩力”探析》一文在溯源“缩”的语义的基础上,对构式“X缩力”进行了语义语用和生成机制的分析,不过在论述“X缩力”的生成过程方面需要更加细化。

叶诗冉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异形借用类俗字例释》一文考释了明代刻本小说《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的7则异形借用类俗字。评议同学提出文章论证材料充实,但按语部分缺乏总结性文字。王瑞霖的《黄侃先生“〈说文〉声训十居七八”说辩证——兼论〈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声训符识的断限》一文讨论了“《说文》声训十居七八”的说法,并总结了黄侃“一字多音”和“喻母归影”的古音认识与声训归纳。评议人认为其论文论证详实,但论文排版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吴祎涵的论文《唐河方言副词“䞍”的语法研究》对河南唐河方言“䞍”的语法功能和方言本字进行了探究。评议同学指出文章内容全面,但重点不够突出。闫锦楠作了题为《悬泉置出土汉简中的爰书形制考》的论文分享,通过分析简牍中的爰书形制与记载内容,对当时公文撰写格式、司法审讯流程及律法个案进行了研究。评议人建议在爰书用语的论证部分增加简牍语例,使文章主题更加集中。左创的论文《贵州六枝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用实验形式进行了语音标注和数据处理,分析了六枝方言单字调在共时层面的分布差异,归纳出调位变体和代际差异,评议人建议进一步补充完善发音人样本。

陈晓强教授、南小兵老师、张飘老师和赵尔阳老师分别选取了部分论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本次学术年会提交的论文整体质量较高,论证扎实,但也存在选题宽泛、行文重点不够明确等问题,建议同学们进一步加强问题意识。论坛最后敏春芳教授作总结致辞,她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今后继续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不断进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立足教研深耕耘,教学相长促提升。本次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学术年会论文写作工作坊以“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学术话语”为主题,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学习与互动切磋的平台,不仅增强了不同培养层次、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与研究方向之间的思想碰撞,拓宽了同学们的研究视野。未来,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将继续秉承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以及文学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院训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也将继续深度关注学生的论文写作、学术研究及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三评等方式,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助力师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文字、图片 | 叶诗冉、吴祎涵

排版 | 钟欣彤

责任编辑 | 王安应




兰州大学文学院
学院历史回顾,文化传承研究,新闻动态报道,师生风采展示,文章著述评说,戏剧影视批评,学术交流互动,活动宣传推广。
 最新文章